專欄文章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為什麼雞蛋又漲價了? 台灣為什麼會缺雞蛋?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許振忠(以下簡稱許):首先,以大環境來講,近年劇烈的氣候變遷,雞隻在高溫與低溫的情況,產蛋率都會下降,體感溫度30度C以上、以及14度C以下對雞隻來說,都是不適合的氣溫。所以到了冬天,產蛋率就會下降;到了天氣比較暖和時,產蛋率會變得比較穩定一點,不過像去年(2022)快要過年時,來了兩波非常嚴重的寒流,低於雞隻可忍受的體感溫度14度C,就會影響產蛋率。

第二個,因為台灣的蛋雞產業中,傳統的雞舍大概占了60%-70%以上,這些傳統雞舍因為不是密閉式的,上面雖然有屋頂,但周圍都只有帆布遮蓋住,保暖或是擋風的效果都沒那麼好。傳統雞舍在天氣熱時,裡頭會更熱;天氣冷,雞舍會更冷。這樣的冷熱狀態,都會對蛋雞造成一種緊迫狀態,容易造成疾病的發生,再加上台灣農牧土地較少,所以雞舍飼養環境較為密集,一旦有雞隻得病,傳染速度便會很快,以目前台灣蛋雞飼養環境來說,不得不遭受氣候的影響。

▌禽流感狀況有比以往更嚴重嗎?

許: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確實比過去要嚴重。當時,國外的疫病狀況也沒有現在來得嚴重,所以去年雞蛋不足時,還可以向美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地進口雞蛋,今年要進口也沒辦法,因為他們也缺蛋。像美國因為禽流感而撲殺了5000萬隻雞,日本也殺了1249萬隻,英國、歐洲各地也都有發生禽流感,看起來今年是比過去要嚴重的。

禽流感又分成兩種,高病原與低病原,今年政府檢驗到的結果以高病原占多數,也就是H5N1,因為屬於高病原,所以只要一得到,大概九成以上的雞隻都會死亡,在這樣的天氣下要控制住禽流感很難,所以目前還在發生。

延伸閱讀》全球多國鬧蛋荒 多與爆發禽流感有關
延伸閱讀》大撲殺:禽流感疫情來襲,問題出在哪?
 

▌飼料是影響蛋價的關鍵嗎?

許:飼料價格是影響蛋價很重要的因素,大概會影響6-7成,也就是說一顆蛋至少有6成是飼料的價格。烏俄戰爭以後,國際大宗穀物價格都不斷往上漲。台灣因為9成以上的飼料來源都是進口,所以飼料價格也成為影響蛋價的重要因素之一。飼料價格從去年便開始漲,今年雖稍微緩和,不過今年最大的因素還是疫病,以及氣候寒冷造成產蛋率下降。

▌蛋雞老化未汰換 產蛋量能來不及供應 

去年因為雞隻減少,雞農就把原本的老母雞留下來繼續飼養、生蛋,原本老母雞產蛋率就較低。今年農曆年放假十天,這段時間的蛋價就會變低一些,大概差2、3元,有些雞農就在這段時間把所有的老雞淘汰,造成目前雞隻數量減少,產蛋量也隨之減少。

在2022年11、12月,每天產蛋量大概有12萬箱,但是一兩個月之後,就剩下11萬箱左右。一箱有200顆蛋,少一萬箱的話也就少了200萬顆。簡單來說,供給量一減少,在供需平衡上,價格自然就會往上。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去年此時大概一天可以產10萬7000箱,目前是11萬4000箱,產蛋量並未減少,為何價格還是往上漲?

許:大家應該記得去年過年前後也在缺蛋,農委會說要凍漲,但其實雞蛋凍漲帶來的影響是很嚴重的。過年前凍漲,雞農算一算成本不划算,就可能不讓雞吃飼料,也就因此停產雞蛋。雞蛋的價格要更小心處理,不是說不能凍漲,而是今天若已經不符成本了還凍漲,後果會很嚴重。

今天雞農如果產出一顆蛋就賠一顆蛋,他可能就不會想要讓雞繼續生蛋,只讓牠們喝水而不吃飼料,這雖然不會造成雞隻死亡,但3~4天後就會停止產蛋,要等到換羽之後才會再開始生蛋,大概需要1至2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一凍漲,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大。

另外,近年來我們的消費也一直在提高。以單位營養來計算,蛋是最便宜的來源,所以現在有些人不只一天吃一顆蛋,國外許多報告也指出吃蛋的好處,國內的消費量不斷提升,才會造成說,今年生產量比去年稍微多一點,價格還是漲的情況。

▌雞蛋蛋價是如何制定的?

許:台灣是採用「包銷制」,就是蛋商、盤商跟養雞業者收購,然後來賣,不管數量或品質,這就是包銷制。台北市蛋商公會會參考各地蛋商公會市場銷售的情況,而各地蛋商也會提供目前的庫存情形與銷售情形,來評估目前雞蛋量有多少,作為定價的參考標準,最後定出合理的價格,刊登於三大報上。這是一般說的公定價格,但目前有些大企業的價格採用「品牌價」,所以在超市、超商看到盒裝的價格可能都不一樣,這就是品牌價。

▌政府是否會介入蛋價?

許:政府沒有定價的權力,因為這就是自由經濟。不過政府可以找大家一起來協商,討論說目前是不是先不要再調漲。養雞協會也有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當蛋價往下跌,就會出面來討論,要如何再避免這樣不斷下跌的狀況,這是政府可以參與的。

一般來說,都是由蛋商參考目前的價格、產蛋量與庫存量而訂定出來的。比如當目前產量太高,可能會把價格往下壓一點,但是若壓得太低,雞農已經沒有利潤時,政府可能就會出來協調,但是沒辦法強制要求說一定要定多少錢,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有限的。

相關新聞》蛋價漲3元喊卡遭疑凍漲 陳吉仲澄清無介入
相關新聞》蛋商公會:蛋價暫時凍漲 產銷協調一週內公布

▌蛋價可能被人為哄抬嗎?會不會有人囤雞蛋?

許:以前的蛋價或許比較容易受到人為左右,但近年較不容易,因為企業生產雞蛋,具有緩衝的功能,不過確實會有一些囤蛋的情況,像去年過年前宣布凍漲,若我是蛋商,會不會去存?會啊!因為我可以過年後再拿出來。而依不同的冷藏技術,大概可以囤三個禮拜,甚至一個月都不是問題。

▌2021年2月台北雞蛋批發價是37元,2023年2月的批發價是52元,雞蛋以後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不太會往下嗎?

許:價格不一定只會越來越高。為什麼現在雞蛋價格會跑到現在的價位?因為現在連「種雞」也在缺。由於國外禽流感疫情,造成去年下半年種雞不夠,因為台灣要求禁止引進位在禽流感疫區的種雞,導致種雞數量減少,而假使真的能進口,這些可能帶有疫病的種雞,也會影響未來在台灣飼養的情況。

我們所有的種雞,除了本土的土雞種以外,全部都是國外進口的,目前大概一年進口20多萬隻,而其中最多的,剛好就是禽流感最嚴重的地區—美國。而歐洲也有禽流感的情況。不過政府也做了很多事,比如美國雖然是疫區,但若其中一州不是疫區,也能開放進口;另外,農委會去年也開放增加進口種雞數量的配額,因為台灣從2002年開始進行種雞的總量管制,這麼做的好處是避免因種雞數量太多而造成的市場價格崩盤,可保障國內飼養者,但以現在的情況來說,國外有疫病,稍微一減少國內種雞數量馬上不夠,不過目前即使已核准增加,未必可以馬上解決種雞不足問題。

延伸閱讀》蛋價漲至52元重回歷史高點 漲價原因一文了解【圖表】

▌當天氣暖和,到了3、4月後,這些問題能稍微緩解嗎?

許:即使天氣變暖和,還是有一些問題在。因為現在小雞、中雞如果不夠,到3、4月那個時候,母雞還是不夠,產蛋量還是不高,不過確實能緩解一些,因為現有雞隻的產蛋率應該是會比較高的。而這也牽涉到國內外禽流感的疫情狀況,天氣暖和,國內的疫情應該會緩和下來,比較可能讓供應量足夠。

▌強制換羽?為什麼要換羽?換羽有什麼好處?

許:我個人不太用「強制換羽」這個名詞,因為站在動物福利、動物福祉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動作是不太應該的。過去在傳統雞舍的情況中,蛋雞大概到60-70週前後,產蛋率就會降到一定程度,且品質較差,利潤不高的情況下,甚至雞農生產一顆蛋就虧一顆蛋,就會選擇讓牠停產。
 
換羽過程中只提供蛋雞水喝,而不吃飼料,類似人類的節食,營養供給減少,讓牠的生理狀況發生改變,羽毛就會脫掉,再重新提供飼料時,就會再長出羽毛,產蛋率也會提升。第二春的產蛋率大概是第一春的90%。

不過,現在的雞種以及在密閉式的雞舍中,已經沒有強迫換羽的情況了,因為這些蛋雞都能生產到90幾週,產蛋率還有80%以上。過去可能是節食好幾天,才進行換羽,現在引導換羽可能只會讓牠節食幾天,停產,稍微小換羽,這樣對雞隻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希望未來傳統雞舍能夠升級,盡量不要走換羽這條路。

▌包括雞舍的環境,或是對疫情的控制,是否有什麼是我們需要去改變的事情?

許:五年前,我就跟傳統的養雞業者說,應該要進行雞舍的升級,台灣的傳統雞舍在世界上已經是很落伍的了。那時,養雞業者還尚未意識到危機,他們認為照現在這樣養,也都還過得下去,為何還要再多花一筆錢?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應該同時做到軟硬體的升級。硬體的部分當然就是雞舍的設備,尤其現在面臨極端氣候,很冷的情況下,可以讓雞隻密閉在房子內,或如果遇到更冷的情況,還能仰賴保溫設備,這些在傳統的雞舍都無法做到。

而即使進行升級,還是會有疫情的發生,但是可以減少疫情的發生,現在這個階段就像是過渡期。像是Covid-19,若只有少數人打疫苗,這個疫情要停止,就比較困難,但若絕大部分人都打了,就能群體免疫。雖然這樣比喻不是完全適當,但可以做個類比。

當只有少數密閉式的、設備升級的雞舍,而周邊大部分都是傳統雞舍時,也就容易被傳染。假設有一天改善的情況越來越多,加上軟體的配合,狀況就會變得更好。

▌政府與媒體的責任:正確資訊的傳遞與洗選中心的設置

許:媒體也有責任,新聞報說雞蛋漲2元,人民馬上想到的是,「一個雞蛋漲2塊錢」,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是一斤雞蛋漲2塊,一斤雞蛋有10顆,也就是說,其實是一顆雞蛋漲0.2元。很多人都以為是一顆雞蛋漲2元。所以這之中有很多需要澄清的部分,是政府應該要去做的。

另外像是雞蛋價格,政府也可以從中進行協調,並透過客觀數據來進行分析與執行,首先了解養雞業者的成本,若成本夠、有賺錢,那當然可以凍漲,但如果在已經不敷成本的情況下凍漲,就會更糟糕。

而另一個,政府應該要設置像日本一樣的洗選中心,如果沒有做起來,各種疫病都會很難控制。日本很早就有洗選中心了,比如蛋農拿200個箱子進去,蛋箱經過消毒與清洗,之後再拿200個乾淨的箱子回來。我想這是很根本要做到的,若沒有做到,我們的生物安全很難做到位。

政府應該去思考,如何用政策引導或獎勵來設置洗選中心,唯有設置洗選中心,蛋箱的衛生問題才能解決,也才能有效阻斷蛋箱污染的傳播鏈。
 

學科
Podcast, 農業, 生活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雞蛋, 蛋價, 蛋荒, 禽流感, 雞蛋價格, 蛋商, 漲價, 搶蛋, 囤蛋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李若慈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為什麼這次土耳其地震災情這麼嚴重?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主任陳亮全(以下簡稱陳):一是因為地震本身,規模7.8是很大的地震;二是因為這個地區剛好位在東安納托利亞斷層(East Anatolian Fault)上,整個土耳其其實都是地震好發的地區,因為境內有活躍的斷層,除了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外,還有北安納托利亞斷層(North Anatolian Fault),不過近百年的地震多發生於北邊。

由多個板塊擠壓而成的安納托利亞板塊,地震會更頻繁而震度更強?

陳:受到兩邊大板塊的擠壓,所以會帶來破裂的斷層。上面那一條就是剛剛提及的北安納托利亞斷層,非常的長,約有1500公里;而位在土耳其東南方的,則是東安納托利亞斷層。過去一百多年所發生的地震,幾乎都發生在北邊,包括1999年土耳其伊茲密特大地震,那次的地震規模雖然比台灣集集地震還要小,但是卻造成一萬八千人喪命,而集集地震則是2400人。


1999年921集集地震,台中光復國中操場跑道隆起。 攝影/柯金源

土耳其的建築與耐震法規

陳:首先,他們的建築與耐震相關法規鮮少進行修改,1999年雖然有修正過一次,但是落實與否又是另一個問題,且即使有了新法規,不代表舊有的建物就會跟著做更動。以北邊的情況來說,過去此地區好發地震,建物被震垮後,新蓋的建物反而因此跟上當前建築耐震的功能與要求。但這次地震是發生在東安納托利亞斷層,該地區過去兩百年來幾乎沒有大地震,頂多是一些規模6左右的地震,而最接近的一次大地震要回溯到西元1822年。這兩百年來,城市不斷發展,但是老舊建物並沒有跟上新的耐震法規要求,這也是為何這次地震如此嚴重的原因。

面對地震引發的複合型災難,如何考驗一個國家救災的能量?


土耳其大震過後,堆積在碼頭的貨櫃起火,延燒多日。

陳:這的確是個大問題,這涉及不同災害間如何協調救災問題,考驗著政府的協調能力。不過,我個人認為以地震防災來講,「救災」並不是最重要的,首先應該要做到的是「預防」,意即預測可能發生的複合型災難有哪些。比如這次地震引起的瓦斯管爆炸問題,應該在一開始設置瓦斯等管線時,就先意識到這些問題並事先進行思考與處理。這是為什麼我認為預測是面對複合型災難很重要的一環,如此才有辦法即時地去面對與處理。

國際政治內戰衝突,庫德族居民難獲救援

陳:今天(2/8)下午看到傷者人數有8000多人,但實際上可能不只這樣,一來是因為還有許多人被埋在底下無法計算,二來是因為國內目前的政治,沒有人能夠清楚掌握敘利亞總共有多少人受災。目前敘利亞是庫德族的占領地,所以這涉及的不只是敘利亞與美國之間的問題,還有敘利亞政府與反抗軍之間的議題。目前受災嚴重的區域正好就是反抗軍把持的區域,而這便牽涉到政府是否願意進入該區進行救援,而反抗軍又是否願意敞開大門讓政府進入這個連國際救援組織都難以進入的區域,這就是天災加上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結果。

那些倒塌的建築物出了什麼問題

陳:建築物的問題牽涉到兩點,一是建築物耐震與相關法規,二是工程品質的問題,牽涉到對於法規的遵守與否。首先,關乎建物的耐震夠不夠,這牽涉到該棟建物建造的年份,從外電照片只能大概看出建材很老,可能是一些磚頭和土角磚,只要一震,大概承受不住。即使有新的建築耐震法規,但是施工上若仍有問題,如台灣921地震發生時有些建物箍筋的彎曲程度不足,一震,整個鋼筋就會爆開。


1999年921地震中,發現建築物箍筋強度的問題。攝影/柯金源

臺灣危老建築都更困難 強化結構盡速減災

陳:防災型都更要實行,涉及人民是否有共鳴與共識,以及房屋的所有權人是否願意參與。若沒有,是否還有其他辦法?近期看到有一些人正在努力推動與嘗試,不直接拆掉那些危老建築,而是試圖提高房屋的韌性、加強耐震,至少不會在面臨地震時直接造成「鬆餅式的倒塌」,而是還有一些空間與時間讓人得以逃生。


土耳其強震,房屋如鬆餅般垮了下來。

以國內來說,學校內的建築是做得比較好的,包括教育部之前推動的耐震評估與耐震補強,因為剛好當時教育部有這樣一筆預算,所以目前9成多的學校都有施行補強。那麼,民間是否也有可能比照辦理?這就涉及民眾對於房屋價值的考量,因為許多經過補強後的房屋會被視為危樓,而這會影響其房價,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又該怎麼解決?或者有些建築師即使願意替房屋進行補強,但是補強後的房屋若是在地震後又裂開,建築師也會擔心會不會問題與責任反而回到自己頭上來。

延伸閱讀》【九二一地震】地震國的建築|慘痛震災促新舊建築強化耐震力

許多屋主或許抱持著「自己不會那麼衰」的心態,因此我們需要在0到1之間提供更多不同的補強方式作為選擇,讓民間也願意從無到有開始注重房屋耐震。或許不用一次全部補強,而是從軟弱層開始進行,尤其建築第一層是面對地震很重要的基礎,這是比較容易開始的方式。

另外,也需要同時有軟體的搭配與推動,讓民眾有危機意識。例如許久沒有面臨地震的土耳其人民,比較沒有危機意識,所以仍居住在耐震較不足的房屋中,或是持續興建看起來高級但實際上沒有耐震功能的建築。因此,我們應該進行一整套的推動,包括危機意識的提升、對於危機的認識,以及面對危機的處置。

延伸閱讀》像極了 地震來了|我們做好防災準備了嗎?
延伸閱讀》我的房子安全嗎?|從房屋健檢落實居家安全

若台灣發生都會區的大規模地震 我們有足夠的因應能力嗎?

陳:我確實擔心發生都市的大規模地震,因為921地震是發生在人口較少、較山上的地區,發生在都市的經驗較少。所以我們目前努力想要推動的,首先是先讓大家認識地震的災害是什麼,透過地震模擬讓大家知道地震之後可能發生哪些事情,而不只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當然也可以從這次土耳其的經驗中來學習。


近幾年台灣學校也開始推動地震的防災演習。

若發生在雙北地區,仍必須考慮建物與公共設施的補強,而如何在都市地區找到收容的場所也是一個問題,此外,面對主震與餘震的處置也是必須被討論的。總的來說,面對都市的大規模地震,我們還有很多必須要努力的,讓大家有更多意識,同時也讓大家盡快了解地震與防災,全民才可能有一起努力的動力。

日本社區防災經驗 臺灣可以如何借鏡

陳:我們在都市或社會層面跟日本是比較接近的,我常開玩笑說,日本人比較怕死,所以他們在防災上做了更多的努力。首先,他們對於災害的認識比較徹底,大約1970年開始,他們就會從不同地震案例中進行分析與了解,並進行地震模擬,成為他們未來面對地震時的處置經驗,且這是一個長期的、越做越詳細的模擬過程。

大概兩年前,NHK做了整週的節目,模擬東京發生大地震的情況,並請專家與民間一起進行討論。這樣的討論過程讓大家逐漸萌生防災意識,不只是政府與專家學者能夠發言,而是讓民間也能一起努力,提供了全民參與的機會,所以他們推動了很多社區防災項目,以及災後重建計畫的討論,讓民眾去想像地震發生後重建的可能與方式,這些都逐漸成為他們平時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有一句話說,「自助、共助與公助」,首先是自助,共助則是關於社區要怎麼做,最後才是公助。所以這些事情應該是不同層級從平常做起,包括民眾自己、社區再到政府都要做準備。

相關新聞》應對東京直下型地震 NHK模擬劇探討防範
311大震十年》20萬防災士、學習「走路回家」 日本防災教育再檢視

台灣這幾年也在努力推動社區防災,但是往往到最後只剩下「避難」,而沒有讓大家了解自己的環境中有哪些問題是要去因應的。另外像是最近在推動的「防災士」,好像讓大家以為地方有一兩個厲害的人就沒有問題了,但這個觀念是危險的,因為災害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所以社區整體的防災可能比防災士還要重要。

最後,我認為目前台灣確實有努力在推動社區防災,但是怎麼做得更好,或許可以再參考更多日本的經驗與做法,再進一步討論與持續精進。

延伸閱讀》公視新聞網 土耳其強震系列報導

🎧收聽更多內容》《島的Podcast》播放清單

學科
Podcast, 災害, 城市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土耳其地震, 土敘地震, 複合性災難, 都更, 危老建築, 都市防災, 土耳其, 敘利亞, 庫德族, 鬆餅建築, 防震建築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李若慈
影片/我們的島Podcast 製作團隊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兩年前,為了規劃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以台灣為主題的《風・光》演出,我向柯金源師傅邀約使用他的動態及靜照影像,才知道他已將畢生心血放到網路上,供公益使用。那時也才得知,他正熱切參與各種跨界演出,希望能夠和更多藝術家、更多年輕人互動合作,拓展紀錄影像的效益。經歷疫情延宕的兩年,《風・光》終於在今年初上演,柯導演也在這兩年期間完成了另一跨界壯舉,就是他的這第33部紀錄片《海之岸》。

柯導演,其實大家都稱他柯師傅,國家文藝獎及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傑出貢獻獎的得主,他始終不甘社會原地踏步,也不甘自己原地踏步。他的創新,不是為了好玩,而是試圖用更多方法,讓更多人可以關切台灣環境發展的議題。《海之岸》因而完全迥異於一般紀錄片的製作脈絡,就從跨界開始。


柯金源導演帶領一群年輕藝術家到台灣不同海岸,認識台灣所面對的環境難題。 ​

他帶了一群年輕人──「人劇團」的舞者/演員/藝術家,南北走踏,從淡水河口到芳苑、麥寮、墾丁和南田等十處地景,探勘那些壯美的、荒涼的、或是被開發、被污染的海灘,親身做他們的田野老師,讓他們在海邊以身體作為回應,即興創作、排練、演出。這些與自然互動的畫面,或美麗、或殘酷,有時與海天融為一體,如招潮蟹般呼吸、如白鷺鷥般招展;有時則形成強烈對比,在消波塊、石化業煙囪、發電風機前面,吹著濕黏的惡風,翩然優美地起舞。

這些部份多以黑白影像呈現,質感絕佳,美得令人屏息,可以直接劃入「藝術紀錄片」的範疇,一如溫德斯拍攝的《PINA》或姚宏易拍攝的《我心我行》,讓舞者走出排練場、走下舞台,在真實的城市或山林間演出編舞家的作品。然而《海之岸》又與這些為鏡頭演出的「舞蹈影片」立意不同──這部片不是為了表彰某位藝術家的成就,而是以身體為工具,以舞蹈為儀式,向自然探索、皈依、懺情,回到動物與小孩的身份,解放自己被文明馴化、被城市綑綁的心靈。

延伸閱讀》【海之岸緣起】柯金源與年輕表演藝術者跨域合作


年輕藝術家參與田野調查,在環境中進行即興創作

因而,《海之岸》同等重要的另一部份,則是「行動紀錄」。記錄他們從行前準備、現場踏查、實地即興、回到排練場發展,乃至高中帶領工作坊、以環境劇場的方式在校園演出的種種片段。這些演出的台詞、敘事,間接讓紀錄片觀眾了解到柯師傅從前的學習與創作歷程,以及這群年輕藝術家當下的學習與創作歷程,見證他們如何轉變、成長,從對海洋陌生、對環境議題不了解,在過程中不斷梳理自然帶來的感受、啟發與收穫。

同時,這仍然是一部生態紀錄片,伴隨著人的活動,片中也穿插著各種美不勝收的海洋生物的起居與生存狀態,無論在藻礁、濕地、蚵田、或海中,牠們的存在讓觀眾得以用同樣的視角,平等觀看片中的生物和人類,等於是把人類放回了這個生態循環當中。


紀錄片中也穿插各種與人類共存的海洋生物

影片的章節及詩化的按語,讓題旨從控訴轉化為提問,帶來遼闊的省思空間。加上深具文化意涵的音樂:「農村武裝青年」阿達饒具古風的台語唸唱搭配南管吉他、陳俐君的音樂創作、原住民音樂家丹耐夫正若的自製樂器吹奏、還有桃子的大提琴演奏。有別於柯師傅完全不加旁白及音樂的實驗力作《海》,這部《海之岸》以強烈的抒情特質和高度的藝術美感,向觀眾更走近一步,邀請我們迎向海岸,以更富有身體感的方式,重新體會我們的島。這是台灣紀錄片史上的一次創舉,卻同樣源自柯師傅一貫淑世的熱情,毫不矯作,真實赤誠,呼喚著所有觀眾:起而行!

學科
海洋, 濕地, 開發
縣市
  • 彰化縣
  • 芳苑鄉
關鍵字
海之岸, 柯金源, 人劇團, 表演藝術, 環境變遷, 海岸環境, 藻礁, 彰化芳苑, 蚵田, 泥灘地, 防波堤, 水泥海岸, 海岸開發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撰稿|鴻鴻(詩人、導演、策展人)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柯金源
工作人員標籤
攝影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人劇團成員初次踏上彰化潮間帶的悸動

時間回到2021年9月,一群平均年齡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和柯金源導演一起來到彰化縣芳苑鄉廣闊的泥質灘地,行駛在水中的鐵牛車、現剖的蚵仔,都讓他們驚呼連連:「爸爸是彰化人,但我從來不知道彰化有這麼大塊的灘地是在種蚵仔的,看到蚵農、看到人跟海的關係可以這麼近的一種感動,像我們這種在城市裡生活的小孩子,真的遺失滿久了。」其中一人如此表達自己的感觸。

這群人是2020年成立的「人劇團」成員,團長蔡旻霓是資深劇場導演,也是教育廣播電台「幸福密碼」節目主持人,來賓多為致力於環境永續的各界人士。2021年蔡旻霓邀請柯金源上節目,兩人因此而相識。

紀錄片與表演藝術,看似兩個不相干的領域,為何柯金源與蔡旻霓,最後會共同創作出《海之岸》這部獨特的紀錄片?其實,柯金源早在國中時期就對藝術很感興趣,甚至一度想報考美術系,雖然最後走上媒體工作者這條路,這份嚮往仍留存在心中,也因此與藝術家跨域合作,是他醞釀已久的念頭。

延伸閱讀》海之岸緣起:柯金源與年輕表演藝術者跨域合作|傳承對海洋的關愛

蔡旻霓:為什麼他可以堅持四十年?

蔡旻霓另一個身分是教育工作者,劇團正在執行的「與高中生有約」計畫,就是引導學生共同進行戲劇創作。他回想自己初識柯金源時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點是:「為什麼這個人可以在崗位上堅持四十年?大家不是常說這一代年輕人是無動力世代嗎?好像一考上大學人生就頓時失去方向。而柯導身上一定有某種動力,才能堅持這麼久。我希望學生有機會親身接觸這樣的人物,啟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

蔡旻霓一開始是希望柯金源能加入「與高中生有約」計畫,柯金源的「盤算」則是尋找跨域共創的對象:「蔡老師第一次邀請我去他們的工作坊,我發現當我講出我們可以去『田野』這個關鍵字時,大家的眼睛都亮起來,我就知道應該可以跟他們合作。」


導演柯金源帶領人劇團團員到各地海岸進行田野調查,分享環境紀錄歷程

其實田野踏查,本來就是劇團創作過程的一環,但劇團成員們對於紀錄片中的各地海岸,原本都十分陌生。蔡旻霓感嘆:「我對台灣的海岸還是停留在沙灘的想像,不知道還有泥灘地、藻礁等這麼多豐富的樣貌,包含生活其中的人與故事,也是我從來沒有真正去體會的。」

柯金源位於彰化伸港的老家,與海的直線距離不到三公里,母親的娘家更靠近海,外公、舅舅都曾養蚵、捕魚維生,海岸變遷是他環境紀錄的起點。柯金源解釋:「為什麼這次以海岸為主題?除了考慮可及性,也因為許多議題都還是現在進行式,例如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彰濱工業區從1990年代到現在都還在填海造陸。」

走訪各地海岸 即興創作的表演藝術

他帶著劇團成員走遍台灣各地不同類型的海岸,從彰化芳苑廣闊的泥質灘地、平均十年才能增長一公分的桃園大潭藻礁、填海造陸的彰濱工業區與雲林離島工業區、台北八里因港口建設而流失的沙灘,到台東南田僅存的自然海岸。柯金源回顧創作歷程:「每個場域我都有預設一個主題,例如潮間帶灘地是生物從海洋登上陸地的過渡地帶,所以是演化的舞台;彰濱工業區是要反思填海造陸造成的破壞等等,我把預設的想法跟蔡老師討論,再由他發展出表演的內容。也有些場景例如藻礁,是我把表演者帶到那個環境後,他們即興創作出那些肢體語言。」

延伸閱讀》風頭水尾的「濕」落之地|彰化海岸濕地面臨哪些威脅?
延伸閱讀》藻礁大未來|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在桃園藻礁

有時即便海岸已遭受嚴重破壞,生命卻尚未完全沉寂。在雲林離島工業區周邊殘存的灘地上,放眼望去全是一個個形似煙囪的小土堆,那是台灣旱招潮蟹求偶成功後,挖掘洞穴讓雌蟹抱卵而堆出的結構物,這些小煙囪代表的是盎然生機,矗立在一旁的工業區大煙囪,卻是潮間帶這個生命演化舞台的墓碑。藉由影像與劇團表演的並置,《海之岸》塑造出許多這類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比。柯金源舉例:「古典芭蕾源自歐洲,大家看到芭蕾舞的表演,可能會聯想到《天鵝湖》優雅的舞步。但我們請芭蕾舞步的表演場域,從華麗的舞台轉換到彰濱工業區外廓堤防上,這裡原是自然生態豐饒的潮間帶,不過,目前已成為被破壞殆盡的人工化場域。兩位表演藝術工作者精湛的舞姿呈現出古典浪漫的故事,但她們的腳尖是踩踏在冰冷無機的水泥堤防上,背景也只是畫在電廠煙囪上的鳥影,用這樣的對比、隱喻來批判海岸開發。」


彰濱工業區外廓堤防成為芭蕾舞者的表演場域,冰冷的水泥堤防和優雅的芭蕾舞步形成強烈對比

在另一個彰濱工業區的場景,一群表演藝術工作者在填海造陸而生的死寂土地上不斷繞圈行走,彷如因開發而消逝的生物鬼魂,內圈的獨舞則以各種肢體語言表達生命殞落的哀傷與憤怒。蔡旻霓反思:「很多創作都是從人的角度來看,而非眾生的角度,所以我有很多舞蹈的片段,是從這些眾生走出來的。譬如有一個動作是舞者把樹枝放在肩膀上行走,那是因為在灘地時看到白鷺鷥,柯導告訴我們牠會啣樹枝築巢。」

為了揣摩牡蠣隨著潮水起伏逐漸成長、與灘地各種生物共生的意象該如何表現,劇團成員們在九月的秋風中泡在海水裡,試著想像自己是另一種生物,身上只有單薄的膚胎舞衣。蔡旻霓說明:「因為在這個場景裡,表演者的身體是做眾生的延伸,我們希望盡可能去除服裝本身的符號,讓我們想傳達的意念,可以透過這個身體更精準地被閱讀到。」


舞者泡在海水裡,用身體詮釋隨潮水起伏成長的生物

用心感受田野帶來的回饋

跨域共創一定要這麼辛苦嗎?蔡旻霓認為,這種來到現場親身感受的歷程是必要的:「舉例來說,我如果告訴你我的身體在灘地,腳步卻很輕盈,那一定是騙人的,因為灘地會讓你的腳往下陷,身體一定是沉的。我們進到環境裡,是希望讓這些年輕表演者重新找到身體,環境自然會教我們身體該怎麼走。」不少劇團成員都覺得這次合作的田野經驗,開啟了他們創作上的新視野。其中一位編舞家方駿圍發現,跟著海浪的軌跡走、跟著海浪的力量推移,身體就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動態,這樣的經驗讓他反思:「為什麼我一直用現代舞的方式去思考轉譯身體這件事情,而不是真的在這個海浪沖刷的過程中,去找到身體,或找到一種新的跳舞的方式。」

蔡旻霓補充,方駿圍是在參與跨域合作一年多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因為他長期以來的訓練就告訴他身體這樣動是美的,要改變這種慣性很難,但如果放掉過去的學習,就能夠聽見環境給我們的訊息。」


親自走進泥灘的田野經驗,讓年輕藝術家從中找到創作能量

這次跨域共創的歷程,也為環境教育帶來不同思考。《海之岸》紀錄片中出現的劇團排練、校園演出片段,是文章開頭提及的「與高中生有約」計畫,蔡旻霓原本就認為,環境教育若只是單純的資訊傳遞很難讓人真正有感,因此將環境議題融入在柯金源的生命故事中,演給復興高中的學生們看。

「這是我過去較擅長的創作模式,但認識柯導這一年多來,我更充分體會到親身進入田野現場的重要性,所以我進一步想,有沒有可能把環境議題拉回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來進行探討?用情境去引導高中生,就像自然環境引導我們表演者一樣。」蔡旻霓說。

於是後續在另一所學校演出時,劇團安排兩方人馬互相較勁,經濟至上方發傳單,環境保護方綁布條抗爭,這種情境如果不是在戲裡,可能會引發政治介入校園的爭議,但這就是藝術教育的特質,它本身的曖昧性與複雜性,能夠打開一個空間,進而有機會為爭議性的議題帶來對話。

而藝術所創造出的曖昧地帶,也彷彿就像是隨著潮汐漲退,一會兒成為海洋、一會兒成為陸地的潮間帶。蔡旻霓發現,經過這樣共同創作、思考的過程,多數學生都能認同環境很重要,或至少被勾起了對環境議題的好奇心。


導演柯金源與人劇團跨域合作,結合各自專業為環境發聲

海之岸啟動跨域合作的第一步

這次跨域合作的產出,不單單只是一部紀錄片。蔡旻霓回顧他與柯金源為何能夠合作愉快的關鍵:「我們都真心希望藉由各自的專業為環境議題發聲,並且帶來改變。」因此除了持續進行的「與高中生有約」,今年劇團與柯導又再次回到《海之岸》的起點芳苑泥灘地,跟在地居民、芳苑國小的學童啟動共創計畫,2023年將在灘地共同演出,希望更多人能藉此認識到這塊灘地的美好與珍貴。蔡旻霓說:「如果我只是完成這部紀錄片,又回過頭去做自己的事,那這是騙人的劇團吧,你就是覺得有些事情沒做完啊!對我來說這部紀錄片真的只是個開始而已。」

不論是紀錄片或戲劇表演,藝術的目標,僅僅只是追尋純粹的美感,或者自我表達而已嗎?或者它也能夠成為一種喚起更多人關心環境議題、並且付諸行動的媒介?《海之岸》的故事並未隨著紀錄片的完成而終止,而是如同藻礁的成長一般,緩慢而堅定地持續下去。

學科
海洋, 濕地, 開發
縣市
  • 彰化縣
  • 芳苑鄉
關鍵字
海之岸, 柯金源, 人劇團, 表演藝術, 環境變遷, 海岸環境, 藻礁, 彰化芳苑, 蚵田, 泥灘地, 防波堤, 水泥海岸, 海岸開發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書帆
柯金源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台北捷運公司規劃的劍潭站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案,計畫在劍潭山與劍潭站之間狹長的公有交通用地上蓋十八層的商辦大樓,都市設計與景觀學者擔憂開發規模過大,將破壞景觀,阻斷捷運綠廊,一年多來爭議不斷。在多位都審委員提出質疑,十多位景觀與都市設計學者到場陳情,十多個專業建築與景觀團體連署反對下,11月24日(四)北市都審會正式通過捷運劍潭TOD案。

完整報導》【前景、錢景】捷運劍潭站TOD爭議|北捷綠廊旁的天際線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梁豫漳表示,反對劍潭捷運TOD的理由有三,第一是劍潭TOD案量體過高過大,嚴重破壞圓山地區都市景觀,第二是該案在中山北路綠廊相對窄小的彎道上,阻斷綠廊的延伸,而且當地交通已經相當擁擠,建高樓將造成更多的交通衝擊。他呼籲市府應該立即暫停劍潭TOD案,尊重都審會委員的專業意見。


畫面來源/民間反對捷運TOD開發陳情內容


畫面來源/民間反對捷運TOD開發陳情內容

前後任都審委員多數反對  捷運劍潭TOD案衝擊圓山景觀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反對連署的名單中有多位是現任北市都市計畫委員,包括郭瓊瑩、潘一如、林靜娟等。潘一如也是台北捷運美學小組委員,她表示去年捷運美學小組開會,與會成員都很重視這個案子對環境的衝擊與損害,此案若通過,未來從捷運車廂看出來不是青山綠水,而是擋在面前的捷運大樓,無疑是替捷運美學畫上終點。建築師邱文傑質疑為何在這裡蓋辦公大樓,這個區位是圓山環境敏感地區,也是一個風水寶地,值得做更重要的規劃。

昨日到現場反對的專家學者,一半以上都曾經擔任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委員,包括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執行長許晉誌、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林家如、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王俊雄等等。王俊雄表示,這個案子是台北市都市發展上災難性的案子,也因此才會有如此多建築景觀專業者到場關心並反對,這種狀況是相當少見。

相關新聞》劍潭站新樓開發比山高 挨轟扭曲TOD原意
相關新聞》士林站TOD案今舉行動土儀式 盼能帶動周邊商業發展

雖有部分里長、學者支持 但政府建案公益性何在引發爭議

附近承德里長陳洲平到場表示,參與連署反對的專家學者又不是住在當地,當地里民都希望劍潭捷運TOD案趕快進行。

會中台北捷運公司代表提出台北市區其它的建案,表示其它私人建築動輒超過18層樓,也會衝擊景觀,不應該對劍潭TOD案有不同標準,但多位都審委員強調,劍潭TOD案是在市府的交通用地上,不是私人建案,必須顧及公益性。委員王秀娟質疑,劍潭捷運TOD是要做辦公大樓,這個公共建設的公益性在哪裡?捷運公司一直沒有提出,令人不解。委員張清華認為,這個案子應該降低容積,依照居民需求營造符合公共利益的空間,才是這個案子要面對的課題。

劍潭捷運TOD案反對聲浪中過關  專業學者擔憂負面示範作用

也有部分委員持不同意見,委員邱世仁認為,本案和其它建築有一定距離,建築量體的衝擊應該不大,十八層樓的設計他可以接受。委員們對建築量體、設計甚至位置的妥適性都難以達成共識,但會議主席都發局長黃一平最後做決議:維持前次會議結論,劍潭捷運TOD「修正後通過」。黃一平又補充,委員的意見都會做成紀錄,未來新市府上台會請捷運公司在招標階段再做政策的確認。

對於都審會的決議,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林家如表示,這麼多重量級的專業人士連署甚至到現場表達反對,希望重新檢討提出更符合公共利益的方案,但在市府主導下卻還是通過,是相當不好的示範。北科大建築系副教授林靜娟表示,公部門對專業意見彷彿聽而不聞,堅持通過,令人非常失望。

學科
生活, 城市
縣市
  • 台北市
關鍵字
劍潭tod, 劍潭捷運站, 劍潭站, TOD, 都市景觀, 景觀法, 天際線, 容積獎勵, 台北捷運, 都市計畫, 都市審議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張岱屏
賴冠丞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高溫,身體發熱、汗流浹背,似乎已成為日常,氣候變遷,暖化也讓人體承受高溫來襲。當氣溫邁入35°C,同時也代表著:「你身體的散熱系統要小心失靈啦!」

人的體溫藉由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方式來散熱,當身體產生的熱能大過於散出去的熱,身體無法調節高溫,就會有熱傷害產生。要注意防範熱傷害,除了記得要多喝水,減少在中午12-2點高溫環境下直接曝曬之外,如果在室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要多加注意。 

​​
​▼熱傷害的等級與症狀可分為:

【輕度】 熱痙攣
成因:運動量過大、流失鹽分,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身體溫度正常或輕度上升
🔘肢體肌肉呈現局部抽筋現象

 【中度】熱衰竭
成因:大量出汗嚴重脫水,導致水份與鹽份缺乏所引起的血液循環衰竭
🔘身體溫度正常或微幅升高(低於 40 C)
🔘頭暈、頭痛、噁心、嘔吐
🔘大量出汗、皮膚濕冷、無力倦怠、臉色蒼白

 

【重度】熱中暑
成因:進一步惡化,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包括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加劇了體溫的升高,使細胞產生急性反應
🔘37°C < 體溫 > 40°C
🔘神經系統異常:行為異常、幻覺等
🔘呼吸困難、激動、焦慮、昏迷、抽搐
🔘可能會無汗(皮膚乾燥發紅)

★死亡機率30-80%:若無緊急且適當之處理,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

 

❗️哪些族群容易受到熱傷害❗️ 
嬰幼兒、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某些藥物者、直接曝曬在陽光下的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長時間在密閉空間工作者、BMI超過24的過重者,在高溫,散熱效果不佳的環境下,就可能發生熱傷害。

 

​▼發生熱傷害時,可以怎麼做?



❗️急救五步驟❗️ 一定要學起來!
陰涼:從高熱的環境中移至蔭涼通風處
脫衣:鬆脫衣物、足部稍抬高、平躺休息
散熱:全身皮膚噴灑水,儘速通風 (如:搧風)
喝水:意識清醒者可給予稀釋電解質飲料
送醫:儘快送醫處理
 

學科
生活, 城市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熱傷害, 中暑, 熱衰竭, 散熱, 過熱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洪薇檸
工作人員標籤
整理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2年9月15日,這一天,是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取得同意設置文件的正式失效日。爭議多年的坤輿抗爭案,是否會就此落幕呢?

2001年坤輿公司計畫在苗栗造橋龍昇村興設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收受包括非有害集塵灰、灰渣、礦碴等事業廢棄物,但設置地點位於高處,又距離村民仰賴的灌溉水源(大潭),只有三百公尺,村民擔心污染地下水及大潭,於是組織自救會抗爭,並從2021年1月起在坤輿公司門口埋鍋造飯,阻止廢棄物進場,雙方多次爆發衝突。

今年7月21日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回坤輿公司開發行為的行政處分,苗栗縣政府因而中止試運轉許可,2021年9月13日環保署修正《公民營廢棄物清除機構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在2012年之前取得同意設置文件的業者,一年內如果沒取得處理許可證,原先取得的「同意設置文件」就會失效,也就是2022年9月13日是最後期限。不過苗栗縣環保局表示需要在發布日起算第三日開始發生效力,才算是期限屆滿日,屆時坤輿公司若要營運,必須要走環評程序來審理。

縣市
  • 苗栗縣
關鍵字
廢棄物, 坤輿掩埋場, 大潭, 環評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微塑膠無所不在,尤其在海洋動物身上,經常聽到微塑膠入侵的消息,但近期綠色和平和研究團隊合作在台灣陸域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及檢測,以六種台灣保育類動物及棲地水域為目標,發現有極高的比例檢出微塑膠。

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後,針對這項警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除了嚴格要求遊憩服務據點不販賣瓶裝水,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之外,也會減少垃圾子車,推廣垃圾不落地政策,減少野生動物攝食到塑膠的機會。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則表示園區賣店沒有使用一次性餐具,也呼籲遊客減少使用塑膠產品,未來將評估是否塑膠微粒列入棲地監測項目內。

​ ※什麼是微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五毫米的塑膠碎片​

▌黃喉貂​

保育等級易危的黃喉貂,棲息在台灣中、高海拔闊葉林與箭竹林,研究團隊在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採集排遺,發現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100%,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8.65個微塑膠,有碎片、纖維及碎片等類型,其中顆粒占了五成。​

延伸閱讀》山中精靈黃喉貂|很萌也很殺的山羌獵食者

​ ▌金門歐亞水獺​ ​

保育等級極危的金門歐亞水獺,如今只能在金門見到野生族群,研究團隊在金門採集排遺與棲地水域樣本,發現排遺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79.48%,平均每克乾排遺有2.72個微塑膠;棲地水域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75%,平均每公升水有32.11個微塑膠,不管排遺或水樣皆以碎片和顆粒型態占多數。

延伸閱讀》金門水獺有危機|能否盼到轉機出現

​ ▌石虎​

保育等級瀕危的石虎棲息在台灣淺山地區,研究團隊在苗栗、南投採集排遺,發現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90%,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64個微塑膠。所發現的微塑膠型態有碎片、纖維和顆粒,以碎片及顆粒為大宗。​ ​

延伸閱讀》石虎需樂園|石虎棲地面臨開發壓力

▌臺灣黑熊​

保育等級瀕危的台灣黑熊棲息在台灣中、高海拔山林,研究團隊在嘉明湖步道、大分地區採集排遺與棲地水域。從排遺樣本中發現,嘉明湖步道的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100%,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07個微塑膠;大分地區檢出率為84.21%,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14個微塑膠,型態則是以碎片為主,超過六成。​​ ​而從瓦拉米到大分地區沿途的棲地水域樣本,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皆為100%,平均每公升水有5.78個微塑膠,以碎片型態為主 ​。

延伸閱讀》小熊回家記|從南安小熊看台灣黑熊保育的挑戰

▌臺灣水鹿​​

保育等級接近受脅的台灣水鹿棲息在台灣高山草原,研究團隊2021年起在嘉明湖步道、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採集排遺與棲地水域。從排遺中發現,嘉明湖步道樣本的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26.6%,玉山塔塔加地區樣本為31%,平均每克乾排遺有0.09個微塑膠。水域樣本中,嘉明湖步道沿途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80%,平均每公升水有20.14個微塑膠,玉山塔塔加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38.8%,平均每公升水有17個微塑膠。

延伸閱讀》鹿謎|人與鹿最容易相遇的地方

▌櫻花鉤吻鮭

保育等級瀕危的櫻花鉤吻鮭棲息在台灣高山溪流,研究團隊在七家灣溪及附近溪流,採集其食物水棲昆蟲與棲地水樣,發現水棲昆蟲樣本的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97%,平均每隻昆蟲體內有2.77個微塑膠,以顆粒型態為最多;以食性來看是碎食性及濾食性昆蟲體內微塑膠含量較高。棲地水域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皆為100%,平均每公升水有26.11個微塑膠。研究人員從塑膠型態分布來看,與水棲昆蟲體內型態一致,推測棲地水域的微塑膠經生物體消化系統處理後有關。​​ ​由於水棲昆蟲是櫻花鉤吻鮭的主要食物,從棲地水域及水棲昆蟲普遍含有微塑膠結果來看,櫻花鉤吻鮭從食物鏈攝食到微塑膠存在著風險。​

延伸閱讀》櫻鮭的歸鄉路:護持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回家
 


相關新聞》微塑膠現蹤保育類棲地 雪管處研商列入監測​
相關新聞》汙染深入山林 陸生動物排遺檢出微塑膠​​ ​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塑膠微粒, 微塑膠, 塑膠垃圾, 野生動物, 保育類, 塑膠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製表|蔡沛芸、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車輛排放廢氣、工廠排放廢水,都可能被依《空氣污染防制法》或《水污染防治法》開罰,但你知道嗎?光害至今在中央政府層級,只有環保署的《光污染管理指引》,而沒有罰則。過去燈火通明的城市是進步、繁榮的象徵,但近年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光害的影響。

延伸閱讀》城市光害|見不得的光 
延伸閱讀》城市光害|替世界滅一盞燈

2022年6月,連江縣政府正式公告《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希望能維護馬祖的藍眼淚觀光資源,以及特有種昆蟲雌光螢的生態環境,並且正努力推動讓大坵島通過國際暗空協會IDA認證,成為台灣第二座國際暗空公園。雖然地方政府與當地居民對減少光害普遍有共識,中國漁船夜間照明的強光卻是一大隱憂。


中國漁船燈光照射有如偽極光

台灣第一座國際暗空公園位於合歡山,2019年獲IDA認證後成為熱門觀星景點,卻衍生人潮、車潮過多,影響觀星品質的疑慮,2022年6月,南投縣政府縣議會三讀通過《南投縣合歡山暗空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包括車輛停妥後三分鐘內須關閉所有對外光源等規範。

各地想要留住一片星空的人們,面臨哪些挑戰呢?一起來看看。

學科
公害, 科學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光害, 光汙染, 暗空公園, 合歡山, 雌光螢, 地方自治, 馬祖, 大坵島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書帆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出於善意收容海龜 飼養環境受限

在早年保育觀念不發達的年代,海龜曾經是當地居民的食物來源,而在民間信仰中,海龜又被人們尊崇為神獸,也是長壽的象徵。大義宮廟方表示,最早是漁民捕獲海龜送到大義宮,也花錢購買要被宰殺的海龜,廟方出於善念收容海龜,並從全日照的開放式半月形水池,特別打造地下珊瑚洞及水池來安置海龜。當年大義宮就如同民間海龜救傷收容中心,一旦遇到海龜受傷或生病,也會請郭仁政獸醫前來救治。由於大義宮地下室的飼養空間有限,海龜的生存環境無法再提升,近年來陸續引起爭議。


1998.07 澎湖大義宮綠蠵龜生病,找來獸醫郭仁政前來查看。

究竟澎湖大義宮養了多少隻海龜,眾說紛紜,從海保署資料,澎湖縣登記有案飼養的海龜有19隻,都是大義宮在1989年野保法施行之前就飼養的,包括有玳瑁3隻、綠蠵龜15隻、赤蠵龜1隻。30年來,陸續有11隻因病死亡,8隻存活。然而大義宮對外表示,在1989年野保法公告施行後,只有8隻海龜。

動保團體質疑廟方有以龜換龜的情形,澎湖縣農漁局回應在1997年時,確實查獲大義宮有新飼養兩隻未登記的海龜,當時查獲已將相關人員移送法辦,廟內的海龜也植入晶片造冊。

2018年11月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除了控訴大義宮不當飼養將多隻海龜放在狹小空間,也要求大義宮公布相關資訊,到底大義宮這三十多年來養過多少隻海龜?有多少隻海龜死亡,需對外界說明。


2019年澎湖大義宮多隻海龜擠在一起

許願池中的海龜 想自由是種渴望

在大義宮的地宮內,體型大的海龜稍一移動,鰭足很容易摩擦到池壁,對於習慣獨居生活的海龜,多隻海龜共同飼養在狹小的水池內,也是種心理壓力。而集體飼養也造成海龜之間搶食及打鬥的現象,長期缺乏日照無法補充維生素D3,更是影響到龜殼生長。

早年許多遊客會投擲硬幣等物品到海龜活動水池中,廟方增設許願池,供信眾集中投擲硬幣。2015年海洋大學研究生郭芙的碩士論文《台灣常見海龜血液中重金屬濃度(砷、鎘、鉻、銅、汞、鎳及硒)之初探》檢測大義宮海龜,發現綠蠵龜血液中「銅」和「鎳」的含量高於野生海龜,顯示大義宮水池水體中的「鎳」已經影響到海龜,使得大義宮海龜有比較高濃度的鎳,檢測結果大義宮收容池內的鎳金屬濃度高於澎湖水試所海龜飼養水池的四倍,推測與水池中的硬幣有關。廟方表示為讓海龜健康,就將許願池拆除,並限制遊客亂丟異物。


1998年時廟方就已將收容海龜的水池作為許願池,鼓勵信眾投擲硬幣

隨著保育觀念興起,民眾屢屢投訴大義宮飼養環境不佳,2017年6月14日澎湖縣農漁局在竹灣村民活動中心辦理說明會,邀請長期關注大義宮海龜的動物社會研究會,村民以及廟方展開三方對話。動保團體提出希望將海龜移地收容或評估野放,但由於廟方及村民認為飼養海龜能保佑漁民平安,因此海龜仍無法脫離圈養環境。澎湖縣府的主管機關提出大義宮改善飼養環境之後,可以採用以龜換龜的方式,讓大義宮和水試所合作輪流公開展示健康海龜,達到保育與信仰得以雙全的目的。


大義宮內還養有稀少物種鱟,但所營造的環境並不適合鱟棲息

海龜生存環境仍惡劣 健康條件不佳

但四五年過去,大義宮雖然加裝海水循環過濾系統等,但海龜的生活空間仍是相當侷限,整體環境未獲得更好的改善。

2019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從海龜的血液檢查報告來看,八隻海龜都營養不均衡,有過胖現象,大義宮回應會改善飼養環境及飼料,並且願意將半數海龜移置戶外箱網養殖。

2022年7月19日澎湖縣農漁局發布新聞稿,大義宮通報所飼養的3隻海龜陸續死亡,進行解剖後發現,其中7月6日死亡玳瑁海龜腹甲內發現高達976顆的卵黃;剩下的兩隻海龜(1隻玳瑁1隻綠蠵龜)也交由水試所暫時照養,並對大義宮飼養環境進行水質採樣,澎湖縣府表示待相關報告完成後,將一併對外公布。


2022年7月解剖死亡玳瑁,發現腹甲內有高達976顆卵黃。 照片來源/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動物社會研究會認為,澎湖大義宮多年來對所飼養的海龜未能妥善照顧,早在2018年就曾指出大義宮不適當的照養,直到現在,大義宮所承諾的改善海龜圈養環境,並未做到。今年四月大義宮送3隻海龜至水試所做例行健檢,沒想到,六月底起陸續傳出留在宮內的5隻海龜,有3隻海龜死亡,剩下的2隻也送到水試所暫時照養。這次事件更突顯出搶救大義宮海龜迫在眉睫,呼籲政府應積極介入,立即沒入大義宮所飼養的海龜,讓5隻海龜能有專業照護。

【更新後續】大義宮海龜全數捐出

澎湖竹灣村大義宮因近日陸續傳出三隻海龜死亡,多年來宮內飼養環境不適當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28日上午大義宮管理委員會與澎湖縣政府達成初步共識,大義宮的剩餘五隻海龜全數捐給澎湖縣政府做後續處理,未來將由專業照護海龜狀況,並進行野訓,評估野放的可能性。

【更新後續】澎湖大義宮海龜野放 

經過獸醫、照養人員這段期間的照料及觀察,評估大義宮海龜的健康情形、進食、活動狀況良好,符合野放標準,考量氣候及潮汐之下,2022年11月16日下午五點在澎湖嵵裡沙灘進行野放,其中有兩隻海龜,由海保署裝設衛星定位器,希望能掌握海龜的後續狀況。

 


學科
動物, 海洋
縣市
  • 澎湖縣
關鍵字
大義宮, 海龜, 綠蠵龜, 玳瑁, 赤蠵龜, 海洋生物, 保育類動物, 珊瑚宮, 圈養動物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燕如
柯金源
于立平
工作人員標籤
整理報導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