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P來賓|「1029為野生動物而走」活動總召李宗宸、台灣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

究竟野生動物正面臨什麼樣的處境?與遊盪動物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這集節目主持人陳信聰邀請「1029為野生動物而走」的活動總召李宗宸以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分別從野保和動保的角度展開對談,分析問題關鍵所在。

這幾年,石虎、穿山甲、草鴞等野生動遭受遊蕩犬貓的攻擊事件,時有所聞,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這跟餵食流浪貓狗有什麼關係嗎?2017年零安樂政策上路以後,有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嗎?在推行TNVR(捕捉、結紮、打疫苗、原地回置)執行面上又遇到哪些狀況?這些遊蕩犬貓收容安置的能量與品質怎麼樣?在動物福利的前提下,安樂死會再被拿出來討論嗎?為什麼喊出要飼主責任強化,飼養者要負什麼責任?

政府試辦性質的在生態熱區,禁止餵養、家犬管制、遊蕩犬誘捕認領養及野犬移置的試辦計畫成效如何,政策真能執行嗎?野保與動保雙方一定是對立的兩端嗎?這些矛盾與困境的糾結沒法可解?雙方難道沒有合作的可能性嗎?彼此又如何看待地方與中央政府在這議題中該扮演的角色呢?

延伸閱讀》遊蕩犬貓怎麼管|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造成哪些衝擊?
延伸閱讀》當野保遇上動保|遊蕩犬攻擊野生動物的待解難題

🎧收聽更多內容》《島的Podcast》播放清單

學科
Podcast, 動物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野生動物, 遊蕩動物, 流浪貓狗, 生態保育, 零安樂, 犬殺, 生態熱區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撰稿 林書帆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高喊「野生動物正告急!犬貓有家不遊蕩!」、「野小孩快樂比鄰,毛小孩享福家庭!」口號,今日(10/29)下午,大約四千位生態團體成員、以及民眾來到立法院周邊,參與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並表達三大訴求:
一、落實源頭管理,杜絕犬貓過度繁殖、遊蕩在外。
二、以具科學客觀性的檢核方式,設定遊蕩犬貓減量期程。
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公部門環境教育,應強化保育與動物福利觀念。


發起本次活動的「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核心成員來自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清華大學與嘉義大學等就讀生態保育相關科系的學生。聯盟表示,野生動物面臨棲地喪失、路殺、獸鋏等諸多危機,這次遊行會以「正視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威脅」為主題,是因為這個議題較常受到誤解,例如將犬貓獵殺野生動物視為弱肉強食的自然現象,卻忽略了犬貓皆為人類馴養的馴化伴侶動物,並非自然生態系的一環。


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與楊懿如教授出席遊行活動

遊蕩犬貓成為野生動物新危機 

​ 台灣上一次以野生動物為主題的遊行,是1989年為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而發起,當年參與立法倡議的生態學者楊平世、呂光洋、林曜松等教授,也出席這場遊行,表達對野生動物處境的關注。


左起為活動總召李宗宸,林曜松老師、呂光洋老師、楊平世老師

許多受邀在活動中上台發言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之所以如此憂心,是因為在研究過程中,看到太多野生動物遭受攻擊的案例。台大森林系學生莊博鈞,就曾目擊自己追蹤的白鼻心在校內被遊蕩犬咬死;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說明,即使是架設在遠離人類活動範圍的自動相機,拍攝到遊蕩犬貓的次數也高得令人擔憂,因為他所研究的一級保育類草鴞是在地面築巢,極易受到遊蕩犬貓攻擊。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創辦人陳美汀分享,自己最初是因為喜歡貓,才投入貓科動物石虎的研究,在分析自動相機的影像資料時,不僅時常目睹野生動物遭遊蕩犬追逐撕咬,還有因各種原因斷肢、皮膚病的犬貓,兩者都讓他感到相當痛心不捨,他呼籲,基於動物福利考量,犬貓實不應在外流浪。

動保野保攜手合作才能解困局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以及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也受邀發言,兩人皆強調,動保與野保共同的目標是不希望動物受苦,彼此應該攜手合作。

​活動最後,主辦單位以野生動物及犬貓的黑白照,象徵性為牠們舉辦告別式,並再次呼籲野生動物與伴侶動物應各適其所,野生動物在野地自由生活,犬貓則應該要在人類家中得到良好的照顧。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北市
關鍵字
野生動物, 遊蕩犬貓, 石虎, 生態, 保育, 野生動物保育法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書帆
工作人員標籤
攝影撰稿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遊蕩犬隻數量推估已破15萬隻,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日益嚴重,今天上午多個生態團體和學者召開記者會,呼籲大眾及政府重視遊蕩動物所帶來的社會安全以及生態危機。保育團體表示穿山甲、石虎、山羌、草鴞都有過遭受攻擊的紀錄,農業部在今年5月舉辦「特定生態熱區試辦特定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因犬隻侵擾改善計畫」,但試辦計畫內容都未對外界公開,希望試辦計畫資訊公開。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陳美汀,觀察遊蕩動物對石虎的威脅,除了嚴重的競爭棲地之外,也會將疾病傳染給石虎。她從苗栗、台中和南投淺山地區自動相機的拍攝紀錄來看,拍攝到犬貓的比例高於石虎,顯示野生動物棲地發現游蕩犬貓機率高,共域情況嚴重。牠們之間不但競爭食物,石虎也有被騷擾跟獵殺。陳美汀所追蹤5隻追蹤個體就有1隻是遭到犬殺。他們也發現游蕩犬貓出現過的棲地,石虎有迴避利用的情況,再次利用機率低,回來使用的時間拉長。

相關新聞》石虎永哥野放年餘收死訊 研究團隊證實遭犬殺

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表示,遊蕩動物不只是對野生動物有影響,人跟遊蕩動物的衝突也日益增加,像是追車導致受傷、或是入侵雞舍,造成雞農損害,已經變成台灣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

相關新聞》嘉義布袋遊蕩犬闖圈舍獵禽畜 農民損失嚴重籲重視

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廖朝盛課長,從2022年救傷資料來看,犬貓攻擊是救傷原因的前五名,平均每11件救傷,就有1件遭犬貓攻擊,死亡率高達80%,康復的野生動物順利野放後,仍會受到游蕩犬貓的攻擊。他並提出在14隻野放後死亡的石虎,犬隻攻擊就占了43%。而根據生多所急救站收治的野生動物,被犬隻攻擊的數量也逐年增加,尤其是穿山甲從2011年3隻上升到2020年28隻,成為穿山甲的受傷主因。

相關新聞》城市白鼻心還好嗎? 專家:犬殺與路殺為最大威脅

國立台南大學生資系副教授許皓捷表示,處理遊蕩動物衝突,最關鍵的就是禁止餵養,這是減少遊蕩犬隻最有效的做法,必須先開始這一步才能往下走。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北市
關鍵字
遊蕩犬, 野生動物衝突, 流浪貓狗, 穿山甲, 石虎, 特定生態熱區, 野生動物保育, 犬貓攻擊, 生態危機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陳佳利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生長環境不佳

住在都市的樹,大多數配置在人行道上,住在一兩公尺寬的小方格裡,空間明顯不足,根部被裹住,無法自由伸展,錯誤的棲地環境,讓大樹不得不險地求生,變成大家口中,惡名昭彰的淺根性樹木。

其實樹木的根系大小與樹木生長有一定比例,約為五比一,越大的樹,根部需要的空間就會越多,如果當初種下時,植穴太小,就容易產生浮根現象。樹木不健康,就容易斷裂倒伏,對來往的行人或車輛都構成危險,面對強風豪雨的能力也減弱。

除了空間太小,人們喜歡加高花台也是個問題。種在水泥高台的樹為了呼吸,會在樹幹上長出二段根,久而久之,原來的根系就會逐漸腐爛,不改善的話,未來就有可能傾倒。

然而,棲地大就沒問題了嗎?那可不一定。

棲地空間足夠,若是排水不良,也會導致主根缺氧死亡,造成樹木生病倒塌。

延伸閱讀》委屈了 行道樹|樹木在城市的真實生活

修剪不當

錯誤的修剪也給大樹帶來許多痛苦。原本樹木枝條的伸展有平衡作用,不當的修剪,除了會讓大樹的傷口難以自行癒合之外,有時傷口處長出的不定芽,只是樹木從樹皮長出新生的枝條,失去原來的力學結構,遇到強風豪雨就很難承受得住,此外傷口也可能細菌進入造成樹幹中空腐朽。有時工程施作時,會把樹木根部全數截斷,頭重腳輕,也會造成問題。

當執行修剪路樹的單位,對樹木科學沒有正確的認知,樹倒的悲劇就會不斷出現。
 

延伸閱讀》城市裡的樹木哀歌|錯誤修剪會帶來哪些傷害?
延伸閱讀》開始,與樹共好|讓老樹重拾健康的樹木健檢

可以怎樣改善?

其實讓行道樹過得舒服並不難,首先要讓根部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讓空氣可以順利進入根部土壤,同時加強排水,不要讓樹根泡在積水裡。

只要根系健康,大樹本身就是療癒高手,自己可以修復傷口,調整力學結構,而且不用施肥,落葉就是最好的肥力來源。外在因素打點好了,也要注意內在樹木病蟲害問題,定期進行樹木健檢,避免病蟲害對路樹的侵襲,造成危害。

延伸閱讀》讓樹醫樹|與時間賽跑的救樹行動

樹木是城市裡最美的風景,也是沸騰時代降溫的最好解方,當一棵棵樹木倒下,我們是否理解對待樹木的各種錯誤?早日改善與面對,才能減少悲劇的發生,我們才可能有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綠蔭城市。

我們的島解釋性報導:路樹為什麼會倒?

學科
植物, 生活, 城市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路樹倒塌, 樹砸傷人, 樹倒, 樹木修剪, 樹木倒塌, 行道樹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燕如
工作人員標籤
整理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日本福島核電廠排放入海|關鍵時刻
2011.3.11 日本東北發生規模九地震,福島核一廠發生氫爆
2021.4.13 日本政府宣布,2年後要將福島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入海
2023.7.4 國際原能署通過日本含氚廢水排海安全審查報告,同意日本含氚廢水排放
2023.8.22 日本首相召開記者會,表示24日起排放福島電廠含氚廢水入海
2023.8.24

中午起福島電廠陸續排放稀釋後的含氚廢水至太平洋,預計分30年排放完畢

福島核廢水怎麼產生的? ​ ​


一桶桶的都是福島核電廠的處理水儲存槽

福島核災後,為了讓反應爐中的燃料碎片維持在冷溫的安全狀態,必須每天持續注水大約200噸,原本計畫全數循環使用,卻因為地下水的滲入,福島核一廠,平均每天產生130噸廢水,如今,一千多個儲槽幾乎飽和,廢水無處可去,日本政府決定稀釋一百倍後再排放入海,預計要排放30-40年。 ​ ​ ​

福島核廢水怎麼處理的? ​

根據東電表示,這些核廢水會經過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 處理,其中62種放射性物質濃度可處理到日本政府公告的標準值以下,稱為「ALPS處理水」。這些水在海洋排放前,還會再檢測其中29種放射性物質,處理到符合標準才會排放。 ​

​ 除了氚、令人擔心還有銫、鍶 ​

由於氚是以水的狀態存在,ALPS設備無法過濾,東電表示會將氚用海水稀釋到1500貝克以下,才會排放入海,福島電廠排到海洋的處理水,氚一年上限是22兆貝克。 ​

不過,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大衛.克羅夫切克認為最需要擔心的不是氚,而是其他更危險,會留在人體更久的放射性物質,包括銫、鍶等等,有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排放前是否確實經由ALPS被過濾? ​ ​ ​

台灣受影響的是

​ 原能會與氣象局合作的海洋擴散模擬,福島排放水大約要四年才會來到台灣,且含氚量已經大幅下滑,但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吳朝榮認為排放水如果隨內圈海流走,有可能一年就會抵達台灣。而台灣捕撈黃鰭鮪和秋刀魚的漁場就在福島外海,魚體吸收輻射物質,難保不會藉由食物鏈的方式進入人體。 ​

面對福島廢水排放入海將成定局,除了加強檢驗頻率,與國際間的交流監測資訊,也是重要課題。 ​ ​ ​ ​

學科
海洋, 公害
關鍵字
福島核廢水, 含氚廢水, 福島核電廠, 排放入海, 輻射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燕如
工作人員標籤
整理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隨著全球暖化與極端雨量變化,世界各地都面臨不同的氣候災難威脅。台灣也多次發生森林大火,造成生態系統嚴重傷害。

為什麼會發生森林大火?森林中的危險要素是什麼?我們能否有效預防大火?能夠控制大火的範圍與傷害?野火肆虐的過程與人們應該如何避難?從夏威夷大火悲劇,來看全球的氣候災難與台灣的風險管理。

此次夏威夷大火發生的原因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系副教授 邱祈榮(以下簡稱邱):火燒有三個要素,燃料、氧氣與熱源。

首先,樹木屬於碳水化合物,本身就是燃料,現在正處於乾季,我們都知道「天乾物燥」的道理,所以這些樹木都處於乾燥又高溫的狀態。接著,氧氣當然也不缺乏。最後,是關於熱源,因為最近剛好碰上氣流,有強風,許多電線桿遭吹倒,電線掉落下來後不免會產生一些火源、火花。

不過這次真正的起火原因尚未調查出來,總的來說,當這「火三角」的三個條件都具備時,燃燒就會發生。

夏威夷屬於熱帶雨林區,為何還是會這麼乾燥?

邱:每個島嶼其實還是有乾、濕兩季,只是差在乾、濕明顯與否。像夏威夷,尤其是毛伊島,歷年來其實都可以看見野火發生的情況。但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風險的高低。其中有些可能只是小火,零星地發生在某些地區,比較不會造成傷害,因此會被夏威夷政府判斷為風險較低的區域。

邱:今年碰上聖嬰年,所以氣溫飆高,比往年都要來得熱,且乾旱,連續十幾、二十幾天沒有下雨,就形成了乾燥的條件;而附近又剛好有一個帶來強風的氣流,這三個要素就構成了最惡劣的情形,一燒起來,根本檔不住。

外來物種大黍(又稱天竺草、幾內亞草、馬草)是造成大火發生的關鍵之一

邱:大黍(又稱天竺草、幾內亞草、馬草)外來物種是燃料的一部分,乾燥後就容易燒起來。草,被稱為輕型燃料,只要一有熱源,很快就會引燃,馬上就會燒起來。過去的火燒記錄顯示,火燒發生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與原有的植被,農作物區可能也會很快遭破壞,而這些草本植物就趁勢快速入侵,而這又會進一步讓這些地區更容易發生火燒。

在這些草蔓延的地區,只要一有火星產生,火的蔓延速度就會非常快,且一發不可收拾。這與外來物種強韌的生命力有關,它們要快速擴張,就會面臨與本土植物的競爭,外來物種利用自己易燃的特性,把本土植物一起燒死,接著馬上就能占領對方的地盤,簡單來說是這樣。所以植物是很聰明的。

台灣也多次發生森林大火,但是不會這麼快影響到住家與民眾,為何此次夏威夷大火快速蔓延到住宅區?

邱:我自己研判,火從外面進來的可能性並不高,可能是來自內部的。都市裡面有很多綠美化的區域,只要有一個火源,就會燒起來,周邊的植栽、樹木、公園,以及木製的房舍也都會接連燃燒。

這次會燒得這麼徹底,我認為這個火源由外而內進來的機率並不高,因為若是從外部燒進來的火,會是有方向性地燃燒,且可以預測大概幾小時後會進到住宅區,但這次卻是朝四面八方地燒。因此,或許這不能再稱為「野火」,而是「都市火燒」。

在野外遇到大火時,你所需要知道的關鍵

邱:火若燒起來,需要注意以下這幾個要素,一:是火燒的強度,最明顯的判斷方式,就是「火舌」的高度,也就是燃燒時火焰的高度,若超過一米,人就絕對不要靠近。

另一個,則是燃料的性質。若是在草原,就需要盡快撤退,因為草燒得快,你很快就會被火燒包圍起來。若是在森林中遠遠看到火燒,就不要再繼續靠近了,一定要保持適當距離,因為當強風一吹,可能讓樹冠上的火轉而成為火炬,也就是會一些還在燃燒的物體被吹到你的身旁,你可能就被包圍起來;有記錄顯示,火炬是可以被吹到幾百公尺外的。

NASA資料顯示,非洲南部、亞馬遜平原與美加等地區都是火燒的熱點,這些事件主要都是受到氣溫升高,以及降雨不平均的影響嗎?

邱:重點還是跟燃料的狀況有關,只要燃料處於乾燥狀態,就容易引燃,而高溫也容易引發火源;也就是說,在高溫的天氣與乾燥的燃料狀態下,熱源一直在等待機會,只要一觸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NASA 燃燒地圖,隨時可顯示當下的全球火災現況

在夏威夷、美國與加拿大都有建立預警系統,是否有發揮關鍵作用?

邱:首先,我們先談談加州這樣大面積的管理方式,我們都知道這些地方是火燒的危險區域,當整座山頭與所有樹木都非常乾燥時,還能多做些什麼來防止?面對無法改變的自然條件,我們只能想辦法控制火源,意即透過一些預防的手段來隔離火源,例如警告入山民眾小心用火。

接著,再以毛伊島這個例子來說,就關乎都市中的居民有無相關意識。當處於非常乾旱的季節,就需要透過灑水來降低燃料的溼度。 像美國鳳凰城(Phoenix),它又乾又高溫,就必須面對燃料過於乾燥的問題,透過灑水等動作來處理。但不同的是,這次毛伊島還同時碰上強風,可能把一些電器設備吹落,就容易引發火源,而這是無法控制的。

但過去若沒有發生過火燒事件,大家也就不太會想到要這樣做,只會單純注意到這邊的天氣很乾旱。

我們可以控制人,但是很難控制自然條件, 要如何避免火燒的發生呢?

邱:像美國林務署,他們在國有林的林區裡面,一定有一個火燒的緊急應變優先處置(proiority) ,哪些是比較需要防治的?哪些則屬於「若燒起來,就讓它燒」的。若在都市中面臨這個問題,也要制定一套發生火燒時的優先事項。我們以前沒有想過火會進到社區,但這次拉海納的經驗就告訴我們,所謂的野火已經不再是野火了,它已經變成社區的火、都市的火了。

不管是人為或天然,台灣郊區的野火其實普遍發生? 也可能會進到住宅環境嗎?

邱:一些我們認為是「被火控制」的區域,其實是頻繁發生野火的,像大肚山就屬於「被火控制」的地區。

大約十年前,我印象很深刻,當時中興大學的陳明義老師帶我們去大肚山的望高寮,他就說,「一個月之內,這裡必燒。 」這涉及兩個因素,一是因為這裡的燃料持續在累積,且當時正值元宵節過後,有些去掃墓的人,就有一些用火的行為,一不小心,就會燒起來,所以這就是他在那邊看了很多年之後的預測。

台灣目前發生的火燒情況,仍比較屬於野火,其中大肚山這個區域比較讓人擔心,因為現在人居住與活動的地點不斷接近大肚山,尤其當第二高速公路通車後,鄰近地區的農地也逐漸轉成住宅區,也就是說,人跟山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

相關新聞》大肚山九號公墓火燒山又復燃 專家憂衝擊生態平衡|20210316 公視中晝新聞
相關新聞》
大肚山常見火燒山 生態學會籲防火 20190908 公視中晝新聞

火燒對於人類來說是悲劇,但是對植物來說卻未必如此,有些植物會刻意利用火來增加自己的生長範圍與勢力

邱:植物與火的關係可以是相生,也可以是相剋。相剋指的是,火燒過來後他們被徹底燒死,因此無法在這些地方擴張。

但還有一些植物,像剛才提到的大肚山地區的馬草(大黍),就會透過自己的條件,並透過火去達成擴張。當乾旱季節來臨,這些禾本科容易被燒掉,但卻也是透過火燒的發生,讓它們的下一代能夠接著生長出來,且也有更大的生長面積。所以植物其實也有很多生長與蔓延策略的。

在易燃的森林地帶 設置緩衝帶降低火燒的蔓延

邱: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些隔離帶,也就是緩衝地帶。舉例來說,我們的森林與住宅區間不該完全緊密相連,而是應該隔著一些草生地,因為草生地的火,比較容易被防阻。就跟土石流的道理一樣,我們若緊鄰著山邊,土石一崩下來,是沒有任何緩衝地的。

另外也可以進行燃料管理,因為森林起火大多始自地被層,大樹幹是沒那麼容易就燒起來的,尤其是在住宅周邊,地被層枯枝落葉的部分適度清理,或者也可以建立一個「圍牆」來阻絕火燒。

加強民眾山林知識  對山火的教育與認知

邱:台灣目前在登山的素養或教育尚不足夠。要改變入山者的行為,就需要讓他們知道森林大火的嚴重性,因此應該讓入山的大家有一些關於在山林中如何使用火的認知;但現況是,我們不太去教導怎麼正確用火,而是全面禁止用火。這就導致當他們真的需要用火時,是沒有相關知識的,只能偷偷亂用。

另一個部分,以前有建議過。因為林業署有林火預警的資訊,若今天屬於「危險」等級,就會由基地台發送簡訊給入山的人,告知今天有較高的機率發生火燒,所以請入山者用火時要格外小心,或是要留意一些危險情況,這就是一種預防措施。但我不確定現在還有沒有在做。

逐漸攀升的氣溫,以及越加極端的降雨,面對這些氣候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邱:十幾年前火燒比較頻繁的時候,尤其像梨山等地,相關的主管機關就會比較在意這些事,不過當沒有再發生較大的火災事件後,時間一久了,大家又會慢慢鬆懈下來,一旦鬆懈下來,火災就會再來找你了。

延伸閱讀》梨山大火-火場追索
延伸閱讀》梨山大火-浴火重生

這次夏威夷的事件就會讓我們開始去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來防止都市裡的火燒情形,最主要還是去控制,也就是怎麼做出一個區隔帶。救火時,大部分都會做出一個隔離帶,讓火燒控制在一個區域裡面。但這次夏威夷沒有事先想到這件事,所以整個就都燒起來。

但若做不到燃料管理,就必須在遊客數較多時,徹底限制他們入山不能帶火種。在台灣,大多都僅是勸導,而不太敢直接限制,若如此,我們就必須提高巡邏強度,在幾個較敏感的火燒地點加強去巡護,並去提醒登山客。相對於火燒發生後,對自然成本帶來的影響,我們還是需要付出這些人力成本。

塔塔加鞍部一帶在1933年,當地發生過一次大火,燒了近兩千公頃;三十年之後,1963年又發生一次大火,又燒了一千多公頃;1993年,又發生一次大火;現在就想2023年會不會又再發生一次大火。剛好30年一個週期,這就驗證了一件事:它的燃料累積得差不多了,只要一有機會,它就會燒起來。


1993年塔塔加森林火災   攝影/柯金源

從這個火燒痕跡(fire scars)來看,可以推算出當地火燒的週期大約是多少年。台灣現在就是眼睜睜地看著、等著事情繼續發生,我們應該引以為戒,並盡力去預防與阻止。

學科
災害, 科學
關鍵字
夏威夷野火, 森林大火, 毛伊島, 火燒山, 野火, 邱祈榮, 暖化, 極端雨量, 氣候災難, 天竺草, 大黍, 煙囪效應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 / 李若慈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八月初,移動緩慢的卡努颱風,外圍環流在中央山脈與西南氣流引導下,讓中南部山區降下驚人雨量。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廬山氣象測站8月4日單日降雨量就超過600毫米,創下設站以來的新記錄,是近三年來最劇烈的降雨,降雨集中且快速,豐沛的雨量讓南投縣仁愛鄉山區受創嚴重。

我們沿著台14線埔霧公路前進,來到台14線71K的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聖本篤加油站,這恐怕是全國命運最多舛的加油站,從2000年豪雨受災到2004年敏督利颱風、2008年辛樂克颱風,2023年卡努颱風,一次又一次遭到土石流淹沒。

雖然加油站做了擋土牆,旁邊的南山溪也做了攔砂壩,仍擋不住奔騰土石流再次沖入加油站。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做了相關情境的土石流模擬,表示從上游到下游加油站,大概僅需140秒左右,淤埋的深度大約超過5公尺。

進入到南豐村,部分居民的住家被土石流淹沒,有的仍困在積水之中,居民無奈只能面對,這樣的情景,在2004年敏督利颱風,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當年部落的地標天主堂,完全被土石掩埋,僅露出十字架,雖然並沒有原地重建,不過今年土石流再次侵襲原址。

​台14線部分路基已被淘空,怪手忙著搶通,支線投89線又稱為力行產業道路,是全台路況最險惡的道路,每回風災總是修修補補,這次同樣受災,現場可見有些路段路基流失,上方坡地大片崩塌。力行產業道路也是春香、力行、翠巒、翠華等部落主要聯外道路,每逢連日大雨,路斷,居民生計就陷入困局。

放眼望去,廬山溫泉區的受災景況如同複製貼上,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粗估,塔羅灣溪集水區國有地,如果以辛樂克颱風前後做比較,新增崩塌地約13.7公頃,實際流失的土砂量目前還無法估算。

上游大量的崩坍土砂,帶往下游,第四河川局估算,塔羅灣溪在廬山吊橋與彩虹橋之間這一公里的河段,已經被填埋了30萬立方米的土方,導致塔羅灣溪的河床淤高了約7-8公尺。2008年辛樂克颱風時,發生土石流,塔羅灣溪兩側的部分建物,一樓被土砂淤滿,導致二樓變成一樓,這一次土砂又沖進二樓,淹沒了一層樓高。

2016年政府提供補償金,要求廬山溫泉合法業者歇業,並計畫把廬山溫泉產業轉移至埔里鎮福興農場,讓業者搬遷下山,但仍有少數業者選擇繼續經營,縱然旅遊景況早已不復當年榮景,但業者認為搬遷到福興農場成本高,沒有意願,產業的搬移重建遲遲未能成功。

延伸閱讀》【穿梭島嶼20年 討山篇】繁華若夢--廬山再會

這次卡努颱風豪雨釀災,救難隊用吊掛的方式,疏散受困民眾,二三十年過去,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救援,再度上演。


2023卡努颱風受困的遊客,用滑索吊掛方式協助脫困。

天氣災害總是不斷提醒著我們,歷史會輪迴,還記得2008年辛樂克颱風,倒塌在塔羅灣溪的公主小妹餐廳和綺麗飯店嗎?其實回推歷史,就可以明白這些地點為何會受災?

從1994年的照片,可以看出綺麗飯店和公主小妹餐廳的前身就蓋在高灘地,占用了塔羅灣溪的行水區。

2008年,辛樂克颱風過境,河川兩側的擋土牆有破損,大水就沿著破口處淘刷綺麗飯店與公主小妹地基,加上後方母安山的地滑推擠之下造成倒塌,今年同樣也可以看到原址再度土泥覆蓋。

一次又一次,大自然告誡著我們,祂總會要回屬於祂的土地,走回祂原先的道路。倘若我們持續忽視,災害絕不會到此為止。

《廬山溫泉區發展大事記》

日治時期 當時稱「富士溫泉」,因優良的泉質吸引遊客,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稱。
光復初期 蔣中正赴廬山視察,認為環境似中國廬山,更名為「廬山溫泉」。
1986 南投縣府劃設廬山溫泉風景特定區,陸續成立40多家溫泉會館,但僅有5間完全合法。
1994 道格颱風重創廬山溫泉區,塔羅灣溪兩側的旅館一樓遭土石掩埋。
2004 敏督利颱風帶來的豪雨,塔羅灣溪暴漲,兩側旅館再度受災。
2008 辛樂克颱風降下超過一千毫米的驚人雨量,塔羅灣溪兩側的旅館又被土石淹埋,行水區的綺麗飯店及公主小妹倒塌在塔羅灣溪中;母安山地滑位移50公分。
2009 莫拉克颱風導致小林村滅村悲劇後,廬山溫泉北坡被列為最可能大規模崩塌的高潛勢聚落之一。
2011 南投縣政府公告「變更廬山風景特定區計畫」,將母安山影響的商業區和住宅區劃為保護區。經濟部公告塔羅灣溪堤防預定線範圍內為河川區。
2012 南投縣政府公告「溫泉區管理計畫(廢止廬山溫泉區)」,欲將產業遷至山下的福興農場。
2016 南投縣政府投入逾30億開發福興農場為溫泉區,合法的5間廬山溫泉業者取得補償金後歇業。但仍有部分業者違法經營。
2019 南投縣政府進行專案讓售計畫,供廬山業者以成本價購買福興農場土地,但業者意願不高。
2023 卡努颱風外圍環流,廬山氣象站單日降雨超過600毫米,豪雨讓台14甲線沿線及山區部落再度受災。

 

學科
災害
縣市
  • 南投縣
關鍵字
卡努颱風, 外圍環流, 強降雨, 土石流, 南投仁愛, 路基流失, 大雨, 崩塌, 加油站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柯金源
林燕如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照片來源  基隆市政府

協和電廠跟四接的關係,協和電廠就是四接嗎?

基隆協和電廠位於外木山海域,是全台唯一燃燒重油的發電廠,台電計畫原廠就地改建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但另外須興建兩座液化天然氣LNG的儲氣槽,做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也就是俗稱的四接,計畫填海造陸,是爭議所在。

此案爭議點: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的填海造陸

台電計畫緊鄰協和電廠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2018年方案規劃填地29.25公頃,因對環境有重大衝擊,2019年台電縮小為18.6公頃,仍被質疑將活埋七萬多株珊瑚。為了迴避珊瑚,2022年台電提出東移方案,面積縮小為14.5公頃。外木山漁民雖然擔憂填海方案影響漁場,但是為了國家重大建設,也無可奈何。

基隆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楊吉利則認為填海造陸可能會造成基隆港區內的靜穩度不夠,繫泊困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東移方案海面下,雖然珊瑚覆蓋率只有6.08%,但沙地有非常高密度的螺類與寄居蟹存在,是附近魚類等生物很重要的食物來源。

他們說的2.0和3.0到底是什麼

本週三(5/31)基隆市長謝國樑召開記者會,公開宣布廢止基隆市政府在2020年原則同意2.0方案的公文,要求台電針對新方案重新送審、申請,引起熱議。謝國樑表示檢視現行的「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是民國111年(2022)所提的3.0方案與基隆市府民國109年(2020)受理時的2.0方案已有所不同,因此發函給台電,依據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廢止之前原則同意的公文,究竟2.0和3.0方案是什麼?差別又在哪呢?

目前進度

立委陳椒華指出四接3.0方案的填海位置不同,是新的填海方案,且與2.0方案無重疊之處,建議依環評法重做範疇界定及調查,在取得市府許可之前,應停止審查該案。

台電則是發表聲明,說明基隆市府已在民國109年(2020)發函同意,填地範圍東移縮小後,仍在原市府核定同意的開發範圍內,不應因市府更迭而改變,將依法提出訴願。

環保署則是原訂於本週五6月2日續審專案小組第五次初審會議,延期舉辦,並在今日(6/1)發布新聞稿表示基隆市府廢止的「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同意開發函,與環評程序屬於不同法規及程序,環評仍會依環評程序進行。

延伸閱讀》一起來更深入了解這個案子
四接東移行不行|協和電廠轉型下的那片海
向海要地 改建協和電廠|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學科
開發, 能源
縣市
  • 基隆市
關鍵字
協和電廠, 四接, 基隆電廠, 天然氣電廠, 能源轉型, 燃氣, 天然氣第四接收站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燕如
工作人員標籤
整理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3年3月10日桃園平鎮發現一隻遊蕩狒狒   照片來源/公視新聞網

從一隻遊蕩狒狒 看見野生動物管理的破洞

經過台北市立動物園初步檢驗,這隻死亡狒狒為體長60公分、體重40公斤的雌性東非狒狒,身上左胸、右臂、右臀共三處傷口,年紀尚無法判定,之後將會送到家畜試驗衛生所進行死因判斷,各方除了追究開槍責任?是誰下令開槍?又為什麼最後是獵槍執行而非麻醉槍?麻醉槍的劑量又是如何?捕捉的SOP是什麽?現場獸醫在場為何先不檢傷?接觸的人員對野生動物知識的不足,輕忽了可能會對人或是對動物產生的風險,多數媒體報導,也不斷強調牠兇猛具攻擊性,更加深大眾對野生動物的恐懼感,替日後的悲劇埋下種子。從這隻狒狒衍生的亂象,更加看出我們在面對野生動物時的各種不足之處。


狒狒屍體進行斷層掃描   照片來源/林務局

原棲地不在台灣的狒狒 為什麼會來到台

原棲地在非洲的東非狒狒,學名為popio anubis,是靈長目獼猴科狒狒屬,平均壽命約25-30歲,生活在開放草地、常綠森林、農耕地等環境,屬於雜食性,從蟲、鳥、鼠、蛋、水果、種子,幾乎是什麼都吃,生長環境跟習性都跟台灣本土種台灣獼猴很接近。


原棲地在非洲的狒狒屬於群居動物  照片來源/柯金源

但遠在非洲的牠們,為什麼來到台灣呢?

人類因為喜歡觀賞動物的生態行為,而引進珍奇異獸。其中和人類行為相近的靈長目動物,一舉一動都受人喜愛,早期台灣就曾因電視節目炒作,興起紅毛猩猩飼養風潮。原產於婆羅洲和蘇門達臘的紅毛猩猩,野外族群瀕危。民國七十年代,民間走私數量高達三千至四千隻,但主管機關登記有案的卻只有百隻上下。

本以為隨著保育觀念提升,飼養野生動物飼養的情況逐漸變少,但日前台灣獼猴降級之後,也傳出有人私養,根據動保團體統計,近三年就接到上百件通報私養獼猴的案件。多數人飼養野生動物是被可愛外觀吸引,卻未曾了解動物習性,其實野生動物因未經馴化,具有野性,很容易發生人獸衝突,還有人畜共通傳染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流浪到台灣|每隻紅毛猩猩背後都有心酸故事
延伸閱讀》台灣獼猴能飼養嗎?|獼猴降級之後的私養亂象

狒狒身世大逆轉 六福村從否認到承認突顯管理有疏失

一開始發現遊蕩狒狒,大家都在問牠從哪來?由於狒狒有尖齒,較不易為私人飼養,許多人直接聯想到有地緣之便的六福村遊樂園。

盤點全國擁有狒狒的動物園,台北市立動物園10隻,高雄壽山動物園 5隻,由於數量少,所以很快就能做確認;位於新竹的六福村遊樂園,因為之前接收了ㄅㄆㄇ猴園的狒狒,擁有一百五十多隻狒狒,第一時間六福村全面否認狒狒不是從該園區逃脫,要求園方再度清點後,狒狒數量比列管申報的多了一隻,引起民間團體質疑。

多出的這一隻究竟從哪而來?園方表示是新生狒狒,但為何沒申報,光是狒狒基本的飼養數量都難以掌握,就讓人對六福村的圈養管理產生懷疑。

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表聲明對主管機關提問,依照野保法第31條規定,持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飼主,須向地方主管機關辦理飼養登記並接受查核。但要如何確保這些應登記列冊的動物是否有逸失或短少?逸失或短少動物是否陷入危險需要救援?如何避免逸出至野外的動物成為外來入侵種,造成生態危機?無法精準掌握保育類飼養繁殖個體,任何黑數是否可能被走私並進入地下買賣交易?

在大眾還在推測狒狒來處時,29日,六福村突然發表聲明,表示從遊蕩狒狒的結紮傷口特徵,的確是從六福村逃逸,召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致歉,表示立即關閉動物園區,確切清點動物數量,補強動物安全措施後再行開放。

從否認到承認,突來的大轉彎,更加暴露出六福村對動物管理的嚴重疏失,新竹縣府針對動物逸失依野保法對六福村處以新台幣五萬元罰鍰,林務局也函請提醒桃園市政府,針對逃脫狒狒所產生的圍捕費用,可研議向六福村求償。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不再相信六福村清查的數量,將會派員實際掌握數量。另外為了解圈養場地可能有的漏洞及缺失,31日林務局將會同新竹縣政府前往六福村,進行圈養環境的勘查,評估改善措施,也對多數量群體的戶外場域做通盤了解,詳細檢視目前放養環境的管理。

許多人感到疑惑的,園區內的狒狒為何未被植入晶片,六福村表示麻醉過程可能有較為不人道的方式,因此未植入,未來會與主管單位研擬適當方式。林務局也呼應六福村說法,表示園區內的狒狒都是早期引進,數量龐大,若每隻都植入,需一一捕捉麻醉才能完成,對動物恐怕會造成緊迫或是生命風險,所以目前法令沒有強制要求飼養者執行,將會在這次事件之後,後續邀請專家學者及地方政府共同來檢視現行圈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登註記管理制度。

野保專業知識不足  動物照養未能全面

除了管理上的漏洞,這次圍捕過程,更清楚看見地方主管機關以及照養單位長期來在野生動物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動物社會研究會更在聲明指出,狒狒在外17天,政府完全沒有橫向整合,召集國內動物行為、獸醫等專業人員擬訂計畫並演練;沒有行政部門主管整個行動;沒有限制麻醉槍由誰使用、應如何衡量動能與距離;捕捉後沒有馬上讓獸醫處置、沒有立刻檢傷、更沒有麻醉監控。


圍捕桃園平鎮狒狒的過程,欠缺專業知識    照片來源 /公視新聞網

而我們從新聞畫面中也可見到捕捉後,官員大動作擺拍,錯失救治時機,整個捕捉過程也未考量狒狒狀況,使用對狒狒較為友善的方式,而是粗暴的塞入犬貓使用的小型動物運輸籠。

野生動物搬運是一門專業。2014年年底台中天馬牧場因搬運河馬的過程中,河馬意外跳出貨櫃,癱倒在馬路上,未能即時提供水池,又欠缺處理的相關知識,導致最後這隻名叫阿河的河馬,最終不幸死亡,這次的悲劇也促使動物運送管理辦法的修訂,讓動物運送能更顧全動物福祉。

延伸閱讀》 阿河死去之後|動物運輸管理出現什麼問題?

動物園也曾有動物逃逸 造成環境危害

動物天性嚮往自由,想辦法逃脫是本能,台北市立動物園也曾發生紅猴、食蟻獸出逃等事件,最後雖然平安歸返,但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好的結局,也有逃逸演變成外來種衝擊本土生態的案例,像是現在人人皆知的外來種埃及聖䴉,原產地在非洲,被私人動物園引進作為觀賞之用,沒想到逸出之後,在異鄉台灣開枝散葉,野外族群擴散,衝擊本土鷺科棲地,林務局花費大筆公帑進行移除,希望趕在情況尚可控制之時,能有效抑制。


藍孔雀在金門建立野外族群,影響農作。

原生地在印度的藍孔雀,早期也因觀賞用途引入金門,一場颱風意外,逃逸到野外,同樣適應良好,短短十幾年期間從十幾隻增加到上千隻,數量越來越多,除了造成金門當地農作受損,也造成飛安疑慮。

延伸閱讀》 聖䴉之亂|搶奪鷺科鳥類棲地
延伸閱讀 戰地藍孔雀|怎麼會從聖鳥變成破壞在地生態的鳥類

動物園是否能轉型為救傷收容的安養中心?

隨著近代發展,交通便利,透過影像來一窺野生動物的原始棲地,或是直接親臨現場,都不再是難事,是否還有圈養野生動物的必要性?動物園的未來定位經常被拿出來討論。早期動物園的動物被當成營利工具,以人的需求打造圈養環境,有些物種甚至可能從野外捕捉而來,對該物種的野生族群造成傷害,牠們離開家鄉被迫圈養在有限的空間內,沒有利潤時就被棄養,許多動物因此被迫流離失所。

這些長年被豢養慣了的野生動物,恐怕早已失去回歸野外的能力,時至今日,動物園是否還要引進新的物種,繼續這樣的經營方式,是大眾需要思考的。既然動物園的出現,是因為人類喜歡觀賞珍奇動物,想要改變也要從人的心態開始,當商機不再,才有機會真的杜絕惡性循環。

未來動物園能不能轉型為收容在人類社會受到傷害,無法自行覓食,需要專人照養的動物們,讓動物園成為生命教育的環境場域,還有賴社會大眾的共識與支持,期盼這隻東非狒狒的死亡,不只是短暫的熱門話題,而真能促使被圈養的野生動物被用心對待。

延伸閱讀》關門之後|被留下的動物們何去何從?
延伸閱讀》動物園的迷思|我們為何要圈養野生動物?

學科
動物
縣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關鍵字
狒狒, 紅毛猩猩, 六福村, 埃及聖䴉, 野生動物, 野保法, 動物園, 動保法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燕如
工作人員標籤
整理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旱象持續  缺水下的農作物

時序入春,南臺灣等不到綿綿春雨,旱象持續惡化,氣象局預估週六(25日)華南雲雨區移入,南部降雨機率升高,但春雨還無望解旱,尤其中南部地區,將近六百日沒有大雨滋潤,高屏溪川流量持續下降,目前已降至每秒6.1cms,與往年平均值20.1cms相差甚大。截至24日上午7點,新竹以南的寶山水庫、明德水庫,蓄水率都已降到約30%左右,曾文水庫更只剩11.3%,南化水庫,也降到38.45%。


資料來源/水利署

隨著水情吃緊,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舉辦第2次工作會報,22日就已宣布新竹以南至北彰化的水情燈號從藍燈轉綠燈,夜間離峰時段實施減壓供水;高雄因高屏溪流量變化大,將從30日起從減壓供水的黃燈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來提早因應。


資料來源/水利署

紅燈(分區供水/定點供水):分區輪流、全區定時停止供水,供水優先順序為居民維生、醫療、國防事業、工商事業、其他。
橙燈(減量供水):每月用水超過1,000度以上的非工業用水戶減供20%、工業用戶減供5~20%;游泳池、洗車、三溫暖、水療業者等其他不急需用水,減量供水20%。
黃燈(減壓供水):離峰及特定時段降低管壓供水
綠燈(水情提醒):加強水源調度及研擬措施

 

根據氣象局統計,南部從去年6月至今的降雨量,甚至比被稱為「百年大旱」的2021年同期降雨量還要少,水利署預警今年旱象將更加嚴重。
 

由於缺水,雲林古坑的茶樹無法順利吐露新芽,導致春茶數量銳減;高雄桃源、甲仙、六龜等地的青梅,4、5月也將進入採收期,但因水分不足,結果狀況不理想,估計產量都會減半;紅肉李和桃子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農委會今年2至3月乾旱農損統計(截至3/23,11:00為止),南投縣損失7,362萬元、雲林縣損失7,287萬元、嘉義縣損失4,788萬元及高雄市損失1,781萬元較為嚴重,共計損失2億1250萬元。


資料來源/農委會

其中前五大受損農作物,分別為:茶1505公頃、竹筍1173公頃、梅391公頃、其他特作(愛玉、咖啡等等)65公頃、桃子14公頃。

其實,旱象早在去年就有跡可循,當時南部地區降雨量創下近30年新低紀錄,低於歷史平均四成。氣象局高雄觀測站資料顯示,2022年的年降雨量971毫米,是高雄測站史上第5低,也是1981年以後最少降雨的一年;台南2022年的年降雨量1001毫米,也低於2021年的年降雨量2241.5毫米。

5、6月的梅雨季,是否能提供充足雨量?多數人仍不樂觀,近三年都沒有颱風登陸台灣,因此也難以寄望7、8月的颱風能帶來豐沛雨勢,當務之急,還是要為抗旱做足準備。

缺水縣市的因應作為 尋找多元水源

早在3月1日就亮起減量供水橙燈的台南市,境內的曾文水庫蓄水降至12%以下,從歷年的運轉折線圖來看,去年同期的3月24日,2022年蓄水量有261.66(百萬立方公尺),今年只有113.23(百萬立方公尺)。

沒有水,首當其衝的就是工業園區、科學園區內的高耗水產業。台南市政府針對每月千度以上的工業用水大戶,實施節水10%,未達到10%的,將採取水表鉛封來降低水量,而千度以上的游泳池、三溫暖、洗車業等非工業用水,則是逐步從10%減供至20%。台南市府並在安平、官田、仁德、安南、柳營、虎尾寮、永康等水資源中心設置取水口,每日提供16,800噸回收水,供民眾取用。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晁瑞光則認為台南市城區原本就地下水豐沛,政府應該活化古井,讓民眾使用井水來澆灌使用,減少自來水的用量,並找出湧泉取水點有效利用。趁著枯水期,水利署加速進行曾文水庫的清淤,國軍也加入清淤行列,希望趕在6月中旬雨季來臨時增加蓄水量。


曾文水庫進行清淤工程

為了找水,各界都在想方設法尋求多元水源,目前高雄市水情為黃燈,實施夜間減壓供水,鳳山、臨海水資源中心都提供再生水供工業使用,減少自來水用量,6座污水處理廠增加放流水以及深開挖建築工地抽出的地下水也設置取水口,提供民眾灑水、澆灌。

延伸閱讀》科技造水,解企業渴|乾旱時的救命水 發展再生水

高雄市所需用水大約每日150萬噸,約60%來自高屏溪川流水,之前為了枯水期流量不足,早在積極開發伏流水,在高屏溪沿岸完成溪埔、大泉等七處伏流水工程,最大供水量每日可達到70萬噸。南水局也規劃在高屏溪流域的荖濃溪、旗山溪匯流口進行的里嶺伏流水工程,若順利今年4月開工,最快可在2025年12月完工,屆時每日可提供10萬噸水至高雄地區。目前伏流水工程大多是在高屏溪中下游流域,屏科大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丁澈士認為高屏溪還有更多潛能量,應該由中央成立國家水資源研究院或中心來綜合調度,有利於資源整合。

在抗旱水井方面,除了2021年開鑿的62口抗旱水井,總出水量約13.58萬cms,今年高雄市與南水局、自來水公司,還計畫在高屏溪沿岸再加鑿54口抗旱水井以及提升淨水場處理能力,估計4月底每日約可再增加13.6萬噸水源。另又規劃抽取屏東產業園區內既有的11口地下水井,從屏東送水到高雄,每日大約可供應3.6萬公噸。

近年來,由於降雨量的不穩定,開發水源多朝向較為淺層的伏流水或是開鑿抗旱水井來因應,但是否開發是否過度?地下水源是否能即時補注?由於地下水的調查與監測尚不健全,學者認為地下水井應裝設水表,才能有效管理地下水。

延伸閱讀》尋找救命水|多元水源來抗旱
延伸閱讀》水的秘密基地-二峰圳重見天日全紀錄

氣候趨勢 雨季不再來嗎?

從2020年至今,已經三年多沒有颱風登陸台灣,台灣的用水來源之一,主要仰賴梅雨和颱風,缺水會不會成為常態呢?旱災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從百年大旱到比百年大旱更嚴峻。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許晃雄教授團隊曾針對颱風和春雨做過分析,發現到21世紀末,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會減少四成,是全球有颱風的海盆當中減少最多、最敏感的。而未來大氣環流的改變,鋒面將往北移,台灣的春雨將會減少。從2000年以來的長期趨勢來看,暖化的發展下,未來整體雨量傾向偏少的發展。
 

延伸閱讀》當春雨、颱風都減少的旱時代來到|台灣水資源的挑戰
延伸閱讀》注意!進入缺水常態的台灣|旱時代

節水才是長久之計  漏水率的改善以及耗水費徵收  


除了開發水源,其實節水更是重要關鍵,相較於日本的漏水率只有5%,台灣的自來水漏水率經常為人所詬病,早期鋪設管線多為塑膠材質及混凝土,容易脆化受損,從自來水公司的資料來看,2022年漏水率13.10%,大約漏水4.2億噸,相當於2座石門水庫的蓄水量。自來水公司雖然年年訂出降漏時程,但管線多半通過都會密集區,想要施工並不容易,自來水公司指出如果要將漏水率降至10%以下,需要編列將近700億。

另外,過去常被提起的水價,也是影響節水產業發展的關鍵,今年1月6日經濟部發布耗水費徵收辦法,從2月1日起對枯水期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的大用水戶開徵每度3元耗水費,為鼓勵用水大戶落實節水,只要回收率達到標準,費率可優惠調降至2元或1元,為了使大用水戶有緩衝期進行節水設備的投資,在2025年6月30日前耗水費減半收取。

陽光、空氣、水,是人類維生的必要條件,極端氣候在在提醒我們,水資源並不是源源不絕的,如何涵養水源,避免過度開發,以及從每個環節都思索,省水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回收水、再生水,讓每一滴水都有價值,是老天爺屢屢利用乾旱想要給予我們的提醒。
 

學科
水文, 生活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缺水, 乾旱, 水荒, 曾文水庫, 清淤, 抗旱水井, 伏流水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