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你穿的衣服是什麼紗?|寶特瓶不夠了,穿鳳梨嗎?
各行各業都想把材料循環再利用,紡織業也是。以往寶特瓶回收抽紗再利用,是紡織再生料的大宗,隨著各大飲料廠紛紛宣布要回收自己的瓶子,紡織品再生料的來源將嚴重缺乏,那,要拿什麼來做衣服呢?
世界NO.1台灣野生釀酒酵母菌|基因遺傳多樣性豐富
釀酒酵母菌肉眼看不到,但卻可以吃得到、喝得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蔡怡陞研究顯示,台灣與中國同樣擁有世界最豐富的釀酒酵母菌遺傳基因。釀酒酵母菌肉眼看不到,這個研究是怎麼做的?這個研究,又訴說了什麼樣的環境與人文變遷?
【COP28】從巴黎到杜拜:1.5度C的期中考|檢視減碳成績單
有史以來最熱一年的氣候大會在產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這場會議有200多國領袖齊聚,近十萬人參與。今年大會是巴黎協定之後的第一次全球盤點,盤點世界各國的減碳進度。面對全球不及格的減碳成績單,這場會議會做出哪些決議?台灣又該怎麼回應?
淨零戰役:歐盟CBAM浪潮來襲|台灣中小企業的減碳挑戰
今年十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開始試行,對進口產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關稅,第一波受影響的產業包括水泥、鋼鐵以及下游的螺絲螺帽等等,這將對台灣產業造成什麼影響?
社區規劃的圓夢計畫|協助老社區走出沒落、邁向重生
嘉義市有許多老社區,有著人口老化和公共空間不足的問題,常常是社區有想法,但是沒有地方實現。透過社區規劃方式,找出社區需求,改造空間環境,滿足居民心願。
看見拾荒者|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中的角色與困境
每個星期有兩天,拾荒阿姨會把推車推過來,停在人行道,進去收資源回收物。拿出來的資源回收物先放置地上,接著現場做分類。他彎著腰、低著頭,一遍遍重複類似動作,慢慢慢慢,原本在地上的物品,通通堆上推車。
解析實皆斷層|釐清緬甸地震資訊|ft.台灣地震科學中心【聽專家怎麼說】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強震,造成數千人死傷。這場地震與實皆斷層有關,造成地表長達500公里的破裂,也讓緬甸和周邊國家傳出不少災情,台灣地震科學中心舉辦說明會,解析緬甸地震原因、科學調查和後續餘震。
【島在現場】核管法修法優勢通過| 立院進入朝野協商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日(3/31)審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反核團體認為修法過程草率,在場外召開記者會表達抗議,場內民進黨與國眾兩黨立委對於核電延役的安全性、核廢料處理等問題爭鋒相對、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在國眾兩黨委員人數優勢下,以八比七的票數決議全案保留送出委員會,交由朝野協商。
裸露的鋼筋,重建海砂屋的難題:從天母案例說起
1980年代經濟起飛,民間與公共建設的需求增多,因為河砂不足,建商摻入海砂做為建築材料,卻不知道混凝土內氯離子含量超過,會形成有結構安全疑慮的海砂屋。容易有壁癌、天花板掉落、鋼筋裸露的情況,雖然發現問題後,政府開始禁用海砂,不過全台各地已經出現大量海砂屋。
員林青年的愛鄉選擇|你用什麼方式紀錄家鄉?
你會怎樣紀錄你的家鄉呢?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用創新方式為彰化員林注入新活力。開設書店、活化歷史建築,錄製Podcast或是利用社群媒體,要將家鄉故事傳遞出去......
翻轉都市廚餘!從廢棄物到大地黑金
都市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廚餘被丟棄,這些剩菜果皮,有些回收進入廚餘處理廠,有些被送進焚化爐,台灣各地出現不同的廚餘處理方式,將「廢棄物」變成「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