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你穿的衣服是什麼紗?|寶特瓶不夠了,穿鳳梨嗎?

2024-01-20

各行各業都想把材料循環再利用,紡織業也是。以往寶特瓶回收抽紗再利用,是紡織再生料的大宗,隨著各大飲料廠紛紛宣布要回收自己的瓶子,紡織品再生料的來源將嚴重缺乏,那,要拿什麼來做衣服呢?

世界NO.1台灣野生釀酒酵母菌|基因遺傳多樣性豐富

2024-01-05

釀酒酵母菌肉眼看不到,但卻可以吃得到、喝得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蔡怡陞研究顯示,台灣與中國同樣擁有世界最豐富的釀酒酵母菌遺傳基因。釀酒酵母菌肉眼看不到,這個研究是怎麼做的?這個研究,又訴說了什麼樣的環境與人文變遷?

【COP28】從巴黎到杜拜:1.5度C的期中考|檢視減碳成績單

2023-12-21

有史以來最熱一年的氣候大會在產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這場會議有200多國領袖齊聚,近十萬人參與。今年大會是巴黎協定之後的第一次全球盤點,盤點世界各國的減碳進度。面對全球不及格的減碳成績單,這場會議會做出哪些決議?台灣又該怎麼回應?

自願減碳賺碳權|養豬、種稻也能加入碳市場?

2023-12-09

「減碳」、「碳權」,似乎是工業界、商業界的事情。但其實農業,也可以減碳,並且賺到「碳權」,怎麼做呢?

淨零戰役:歐盟CBAM浪潮來襲|台灣中小企業的減碳挑戰

2023-11-04

今年十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開始試行,對進口產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關稅,第一波受影響的產業包括水泥、鋼鐵以及下游的螺絲螺帽等等,這將對台灣產業造成什麼影響?

裸露的鋼筋,重建海砂屋的難題:從天母案例說起

2025-03-15

1980年代經濟起飛,民間與公共建設的需求增多,因為河砂不足,建商摻入海砂做為建築材料,卻不知道混凝土內氯離子含量超過,會形成有結構安全疑慮的海砂屋。容易有壁癌、天花板掉落、鋼筋裸露的情況,雖然發現問題後,政府開始禁用海砂,不過全台各地已經出現大量海砂屋。

員林青年的愛鄉選擇|你用什麼方式紀錄家鄉?

2025-03-08

你會怎樣紀錄你的家鄉呢?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用創新方式為彰化員林注入新活力。開設書店、活化歷史建築,錄製Podcast或是利用社群媒體,要將家鄉故事傳遞出去......

翻轉都市廚餘!從廢棄物到大地黑金

2025-03-01

都市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廚餘被丟棄,這些剩菜果皮,有些回收進入廚餘處理廠,有些被送進焚化爐,台灣各地出現不同的廚餘處理方式,將「廢棄物」變成「黑金」。

【島在現場】台南首見台灣糖漏窯業文化遺址|2025.02.22

2025-02-23

在台南市關廟區,因開路工程而意外挖到疑似清代製糖的文化遺址,經學者開挖探勘,認為是目前全台首見的清代瓦漏窯(糖漏窯)遺址,文史學者認為這是台灣糖業發展史的重要發現。

記憶‧煤鄉|台灣煤業歷史如何保存?

2025-02-22

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自產能源,礦坑停止開採後,極少數遺留的生產設施,如今成為珍貴的產業文化資產,隨著時代變遷,老礦工不斷凋零,未來這段黑金歲月的歷史,又該由誰訴說...

【島在現場】台鐵高雄機廠都市計畫修正後通過|2025.02.11

2025-02-11

台鐵高雄機廠配合地下化搬遷到屏東潮州後,位於高雄鳳山區的約32公頃高雄機廠舊廠區,高雄市府計畫推動特定文化休閒專用區。內政部國土署都委會今(2/11)日上午審查台鐵高雄機廠都市計畫變更案,最後決議修正後通過變更案。

為鄉土造藝術|兼具美學與實用的地景創作

2025-02-02

藝術有各種型式,如何走進鄉村,成為兼具美學與實用的作品?藝術家黃文淵透過廢棄物再利用,以及藝術實用化,為鄉土造藝術,形成美麗又動人的地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