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史上最熱的一年
2023年極端氣候帶來的災難更加頻繁,熱浪襲擊各大洲,豪雨在巴基斯坦、印度造成嚴重的洪患,野火肆虐加拿大、西班牙等國。雖然各國紛紛宣示要減碳淨零,但全球增溫的趨勢仍難以遏止。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十一月發布的《2023排放差距報告》,全球碳排放量持續創下新高,2022年比起前一年增加了1.2%,碳排放導致氣溫不斷上升,今年從六到十月也創下史上最熱紀錄。
2015年200多個國家在巴黎訂約,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C之內,為了檢視各國減碳進度,每五年要進行一次檢討,盤點各國減碳與調適的成效。今年九月聯合國提出了第一次全球盤點報告。如果要達成1.5度C的目標,到2030年還差每年200億噸左右的減量,相當於全球排放量的40-43%左右。假使各國依照目前的減碳程度,本世紀末將增溫達3度,如果各國實踐目前所提出的2030年減碳承諾,也只能將升溫維持在2.5到2.9度C之間。
要達到將升溫控制在1.5度C範圍內,現實和理想還有巨大的落差。聯合國秘書長古特列斯表示:從這份報告看來,排放差距更像是一個排放峽谷,峽谷中充斥著被背棄的諾言、破碎的生活和被打破的紀錄。
島嶼小國深受氣候風險威脅
持續增長的碳排也加深了窮國與富國間的氣候不正義。全球增加的碳排放幾乎都來自前20大工業國,但遭受極端氣候直接威脅的卻是碳排放極少的小島國家。延續去年COP27的決議,COP28一開始就通過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提供受氣候災難威脅的低度開發國家經濟援助。
許多受暖化威脅的太平洋島國,包括馬紹爾、帛琉等等都是台灣的邦交國,環境部長薛富盛指出,台灣已經投入1000萬美元成立氣候轉型基金,協助太平洋日的友邦國進行氣候調適,參與COP28的立委洪申翰則表示,台灣應加強對於小島友邦國家狀況的了解與掌握,建立更有系統性的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燃燒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台灣該怎麼辦?
COP28共識 再生能源提升至三倍 能源效率加倍
對於要如何進一步削減碳排,參與COP28的120個國家達成共識,2030年之前要將再生能源提高為目前的三倍,能源效率要提升為兩倍。台灣再生能源目前只占發電量約9%,政府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27-30%,三倍的目標應該可以達成,但能源效率的目標還停留在每年增加2%,要達到能效加倍必須訂出新的目標。
在核電方面,包括英美日本等22個國家簽署宣言,主張2050年之前核電要增加三倍,但並沒有寫入大會的決議文。環境部長薛富盛強調台灣發展核電有三個前提,包括確保核能安全、核廢料能得到妥善處理,取得全民共識。
相較於再生能源的成長,工業減碳進程緩慢,因此工業減碳是這次會議另一個關注焦點。針對工業減碳,聯合國提出「工業深度去碳化倡議」,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目前有十五個國家對於公共工程中鋼鐵與水泥訂出低碳的要求,同時世界貿易組織也預計在明年第一季訂出低碳鋼鐵的標準,藉由關稅調整、公共工程低碳採購等手段,促使高耗能產業轉型將成為國際趨勢。
COP28議程中最爭議的部分是各國對於「淘汰化石燃料」的看法,包括歐盟美國和許多島嶼國家堅持必須將淘汰化石燃料寫進決議文,但遭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的反對。經過兩個星期艱難的談判,12月13日歐美等國家與產油國終於達成妥協,以較溫和的「轉型脫離」取代原本「淘汰」的字眼,這是氣候大會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化石燃料寫進決議文,各國代表鼓掌通過,但小島國家代表對決議文表達不滿,他們表示通過決議時小島國家的代表根本不在現場。國際環保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代表蘇安君則認為,這份決議看似要脫離化石燃料,實際上卻開後門,允許化石燃料繼續延續下去。
延伸閱讀》【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煤礦的代價】澳洲長年出口化石燃料加速暖化
氣候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必須立即展開行動
我國政府官員包括環境部長及多位立委這次都前往杜拜取經。連續參與過24次氣候大會的台北大學自資所教授李堅明認為,政府首要之務是將2030年的減碳目標從現在的24%提高到43%,也就是1.5度C的減碳路徑,否則等於是白去一趟。除了減碳,在因應極端氣候的調適上也需要建立互助的機制,類似氣候的保險或基金,減輕家庭或社區可能遭受的衝擊。
1.5度C的期中考全球繳交了不及格的成績,接下來的期末考,各國必須承諾繳出更好的成績單,才能避免全球暖化走向臨界點,但時間已經越來越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