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管制」關鍵字

丹大林道之結|觀光?保育?部落生計?能不能找出共存之道

2023-09-04

過去封山近十年的丹大林道,到2019年開放山友徒步入山,2022年開放動力兩輪入山,2023年則全面開放,不再做人車的管制;意味著只要有申請入山證者,你可以用你想要的方式進入到丹大林道。

【零碳經濟3】碳權如何產生?碳權怎麼交易與認證?一起來認識臺灣第一間碳權交易所!|ft.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 劉哲良|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2023-12-09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通過後,碳費成為其中一項治理的工具,並將於2025年開始分階段進行碳費徵收。第一階段僅規範大排放源,氣候法中「自願減量」機制則是將小排放源納入管制。

《週三來聽島》七彩湖與六順山|記者所見所聞《丹大林道結與解》|feat.記者 賴冠丞|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2023-10-06

丹大林道是通往七彩湖的重要通路,吸引很多民眾騎車開車前往。但因為經常嚴重坍塌,因此一再發生人車墜谷的事故意外。

永續鯖鰺大挑戰|餐桌上的鯖魚、竹筴魚越來越小隻?

2022-05-23

祖傳三代都在基隆和平島海域捕魚的李船長對我們說,今年出海,鯖魚和竹筴魚幾乎都掛零。究竟是什麼原因?這片海洋發生了什麼事?

深海裡的神秘巨獸_ 巨口鯊

2020-06-24

海洋裡有一種巨大而神秘的生物,牠跟鯨鯊一樣,屬於大型軟骨魚類。因為有著大大的嘴巴,因此有了巨口鯊的名稱,名字很嚇人,但牠卻是溫柔的巨獸,不會主動捕捉獵物,總是張開大嘴透過海水濾食的方式來進食。通常棲息在深海,只有夜間會在特定海域游到較淺的水域,但由於族群量少,樣本取得不易,我們對牠的了解並不多。 (來看看日本2020年拍攝到巨口鯊的海中影像) 巨口鯊標本(攝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排碳者付費」時代|讓產業克盡減碳責任

2020-03-02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白帶魚的紅綠燈|一起來認識白帶魚產業

2019-11-25

中秋過後,台灣東北海域,入夜燈光閃爍,這是釣白帶魚的好季節。這幾年,白帶魚的銷量很大,台北、宜蘭、基隆,大約有250艘釣白帶魚船。  

重返魚湧之海 鯖魚找生路

2017-09-04

黑潮為台灣東部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南方澳獨特的天然地形,讓這裡成為鯖魚的故鄉。發展近百年的鯖魚產業,讓漁民得以溫飽,讓消費者能享用便宜又營養的魚。當鯖魚開始發出生存警訊,該怎麼幫牠們找生路?

守住武界那條線

2016-01-18

吉普車下去的這條路,地圖上找不到,網路上鼎鼎有名,被稱為五八公路。從南投仁愛鄉武界部落通往信義鄉巴庫拉斯,早在十幾年前,這段路就是吉普車隊追尋刺激的路線。然而車輪之下,無數的魚、蝦、蝌蚪,都成為輪下亡魂…

離天空再近一點?

2015-08-10

買一張門票,換取幾分鐘的刺激體驗。當越來越多的吊橋、高空瞭望台,出現在南投的山谷之間,這樣的觀光模式,是否真的可以成功複製?

小琉球垃圾的旅程

2015-07-27

六月二十六號一大清早,小琉球垃圾焚化廠前,一列貨車排隊等著吊掛垃圾送到碼頭。上午十點鐘,載運小琉球垃圾的貨船駛進東港鹽埔碼頭,從四月十九號堆積到六月,212噸的垃圾終於清出小琉球。但是,小琉球垃圾的旅程還沒結束呢!

我家門前有遊客

2015-07-13

當居民們善意的打開大門,迎接來到家門前的遊客,一起欣賞過去只有他們獨享的美景,遊客帶走了美好的回憶,卻留下了無法處理的難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