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的金山、石門、萬裡區域,長期以來是台灣捕蟹產業的重鎮,產量佔據全台八成以上,新北市政府將在台灣西北海域捕獲花蟹、三點蟹、石蟳,包裝成萬裡蟹品牌,希望挽救一度沉寂的捕蟹產業。

萬裡蟹主要販賣點,位於鄰近西北漁場的富基、野柳與龜吼三個漁港,即使非假日,市集也熱鬧熱鬧。市場反應熱,產業蓬勃發展,但如果一直抓一直吃,就怕步上黑鮪魚或曼波魚的後塵。新北市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處長汪昭華表示,2014年開始實施蟳蟹管制措施,全年不得抓甲殼長度低於八公分的三點蟹與花蟹,石蟳不得低於六公分。增殖期8月16日至11月15日,不能抓卵的母蟹,違反規定的,將處三週以上十五週以下罰款。
增加萬裡蟹資源量有效資源管理
另外,新北市政府也想增加資源量,與海洋大學徐德華老師合作,在貢寮的海洋資源恢復中心,進行種苗培育計畫。該計劃進行了三年,朝著人工養殖與資源放流方向前進。雖然曾經成功培育出甲殼寬度達7.5公分的幼蟹,但目前的技術還無法達到量產。
人工補充資源量的技術尚未成熟,那麼目前這樣抓大放異彩、增值高峰期不抓母蟹的策略,能夠確保萬裡蟹的未來嗎? 想知道目前的調控措施有抓多少蟹用,就必須先知道每年抓了多少蟹,但水產業人士徐承堉認為,漁業署沒有統計年報,數據確實無法反映真實情況。
卸載魚申報是指船長在每次回港卸貨的時候,應填寫卸載魚報表,捕獲的魚種、數量等信息,並在三個月內將資料捕撈各地區漁會。北海岸目前約有五十艘捕蟹船在作業,但還沒有最後一船長均據實申報。
想目前擁有萬裡蟹的美好,也知道需要整體資源量,才能進一步實現有效的資源管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整體控制,但目前萬裡蟹在西北漁場的生活狀況與整體資源量,都是空白。
近幾年萬裡蟹打響了名號,漁民、商家、遊客、政府,全都樂在其中,歡樂之,要加緊腳步,對萬裡蟹做進一步的了解,鱷魚的政策與規範,更需要時時檢討,只有落實對資源量的掌握與保護,才能年有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