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活」相關報導
家具的永續循環路|把再利用、以租代買的思維帶入生活
你記得你家最老的家具,用了多少年嗎?早期阿媽用實木做成的紅眠床,可以睡六、七十年。現在粒片板做的三格櫃,可能用兩、三年就受潮變形。台灣一年產生約十萬公噸廢家具,有沒有機會減量?修繕之外,能不能走出一條新的永續循環路?
溪州老樹群的未來|彰化溪州糖廠興衰的見證
在彰化縣溪州鄉將近六公頃的土地上,錯落生長了81棵近百年的樹木,包含樟樹、蒲葵、大葉合歡等17種樹種。這裡與周遭土地,曾經是台糖溪州糖廠所在地,不過隨著歷史發展,如今只剩這塊地和老樹......
竹構建築的台灣願景|從傳統到現代的竹材運用
竹篙厝是台灣傳統房舍,利用竹管、竹片,興建安居的家園。不過現在竹篙厝已經成為歷史風景,竹子的應用也成往日風華。如何復興台灣竹產業,開創新的竹構建築,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一項願景計畫。
【城市光害】只要燈光不要害|尋找另類城市之光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燈、電視牆,爭相吸引路人的眼球;運動場的燈光,讓忙碌的上班族晚上可以活動筋骨;一盞盞路燈,讓夜歸行人感到安全。現代人的生活,已經不能沒有光,但有時光太多或設計不良,就可能造成困擾。一座城市的光環境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才能讓人與動植物一夜好眠?
可別小看熱傷害|人體遇到熱威脅該怎麼做?
高溫,身體發熱、汗流浹背,似乎已成為日常,氣候變遷,暖化也讓人體承受高溫來襲。當氣溫邁入35°C,同時也代表著:「你身體的散熱系統要小心失靈啦!」 人的體溫藉由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方式來散熱,當身體產生的熱能大過於散出去的熱,身體無法調節高溫,就會有熱傷害產生。要注意防範熱傷害,除了記得要多喝水,減少在中午12-2點高溫環境下直接曝曬之外,如果在室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要多加注意。 ▼...
過熱症候群《一》人類篇:當熱死人不再是形容詞
許多人都感覺今年似乎特別熱。根據氣象資料,2022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而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度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炎熱高溫,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呢?
【星之光】都蘭的星願|留給孩子們一片星空
「我們有句話說,如果燈光越來越多,星星之後就會絕種。」台東都蘭部落居民阿Vi語重心長地說道。他和一群夥伴們正在努力,要為未來世代留下一片星空…
手作東吉的未來之道|澎湖離島生態旅遊新契機
防疫期間,不能出國,讓離島觀光高速發展,澎湖各地充滿旅遊人潮。澎湖的東吉嶼,也興起旅遊潮,為小小島嶼帶來衝擊。如何保護島嶼生態,推動深度旅行,成為必須行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