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活」相關報導
可別小看熱傷害|人體遇到熱威脅該怎麼做?
高溫,身體發熱、汗流浹背,似乎已成為日常,氣候變遷,暖化也讓人體承受高溫來襲。當氣溫邁入35°C,同時也代表著:「你身體的散熱系統要小心失靈啦!」 人的體溫藉由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方式來散熱,當身體產生的熱能大過於散出去的熱,身體無法調節高溫,就會有熱傷害產生。要注意防範熱傷害,除了記得要多喝水,減少在中午12-2點高溫環境下直接曝曬之外,如果在室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要多加注意。 ▼...
過熱症候群《一》人類篇:當熱死人不再是形容詞
許多人都感覺今年似乎特別熱。根據氣象資料,今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而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度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炎熱高溫,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呢?
【星之光】都蘭的星願|留給孩子們一片星空
「我們有句話說,如果燈光越來越多,星星之後就會絕種。」台東都蘭部落居民阿Vi語重心長地說道。他和一群夥伴們正在努力,要為未來世代留下一片星空…
手作東吉的未來之道|澎湖離島生態旅遊新契機
防疫期間,不能出國,讓離島觀光高速發展,澎湖各地充滿旅遊人潮。澎湖的東吉嶼,也興起旅遊潮,為小小島嶼帶來衝擊。如何保護島嶼生態,推動深度旅行,成為必須行動的目標。
偽垃圾的奇幻漂流|找尋淡水河流域垃圾熱點
台北市民權國中的校門口,以海洋與河川環境教育為主軸的社團「浪跡天涯旅行社」,把標明編號的木片整理裝箱,運上台北橋,他們準備讓這些模擬垃圾的木片,展開一場奇幻漂流之旅。
再造山海之味|部落創生的故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來和當地環境共生的部落族人,從家鄉環境找出特色農產,像是佳民部落的山蘇、雨來菇,以及織羅部落的葛鬱金、貓公部落的滸苔,這些部落生活文化中的作物,隨著時代演進,又如何走出新面貌呢?
香草新經濟|新竹那羅香草
在台灣越來越多人種植香草植物,並加工生產副產品,提高農產品利潤。在海拔幾百公尺的山區種植,很少蟲害,幾乎不用農藥,對土地很友善。新竹那羅部落,透過金盞花、薄荷、迷迭香等香草植物,開啟夢想。
該消失的童年回憶|夜市贈品動物怎麼了?
你是否也在夜市看過這樣的攤位,小小的攤位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小動物, 上面寫著只要透過遊戲積分就能夠換取到鼠、鳥、魚、爬蟲等等。然而這些小動物們除了在攤位上的生活環境不佳、運輸過程安全性堪慮之外,消費者對如何飼養也沒有相關知識,由於取得容易,更容易發生棄養情況。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狂飆的代價|全台沙灘車亂象如何管理?
屏東沿海的觀光海灘,除了衝浪、香蕉船、橡皮艇等水上遊憩活動,還有一項熱門選擇,沙灘車。沙灘車又稱為全地形車,從山坡飆山、沙丘飆沙、海邊兜風到河邊溯溪,都有人經營,深受許多大人和小孩喜愛,卻也衍生出許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