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相關報導

鳥嘴潭與瀕危動物|在烏溪填築土方的代價

2023-05-27

為了在乾旱缺水期間,幫助中部穩定供水,以及減緩彰化地層下陷問題,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規劃以鳥嘴潭人工湖來蓄豐濟枯。然而開發範圍內有一級保育類巴氏銀鮈和石虎的重要棲地,保育人士擔心對瀕危動物造成危害。

【大旱之下】越來越難喝到一口茶|氣候變遷下的茶滋味

2023-05-06

蜿蜒的產業道路,一輛小貨車載著橘色大水桶,這是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的茶農賴豐武,正要載水上山澆灌。一起前往的樟湖村長廖永樹說,「做茶四十年,沒遇過這種情形。」

【大旱之下】南台灣的渴盼|不再只是看老天臉色

2023-05-06

南部已經六百多天,沒有下過大雨,旱象嚴峻之下,全台農損截至四月底已超過五億元。這場南部地區比百年大旱還要旱的狀況,台灣農民該怎麼因應呢?

生態救大旱|營造自然濕地補水、保水的永續行動

2023-04-30

大旱不雨,水庫乾旱,各地紛紛傳出災情,不僅農業損失,形成生態危害,更影響工業與民生用水。解決乾旱危機,各種開源節流方案被提出,但是如何透過自然生態方式,進行保水、補水,成為重要的救水行動。

每次只能仰賴雨水來解旱?| 水資源的收支帳 供需如何做到平衡?|feat.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 |大旱時代系列之七|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2023-04-21

春雨來到,還不知道可以緩解多少旱象,但每次都只能指望老天爺嗎?如何想方設法多元取水,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是趨勢,尤其未來乾旱恐將成為常態,因此台灣的水資源管理,該如何有更全面的思考?

多元取水方案 解南臺灣的渴?聽聽主管單位怎麼說|feat.何達夫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 |大旱時代系列之六|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2023-04-21

這幾天週三鋒面接近,中南部有望降雨,但氣象局表示可能伴隨較明顯的雨勢,但想要替中南部一次解旱仍有困難。水庫蓄水量仍不樂觀,尤其南部地區,面對比「百年大旱」更嚴峻的缺水挑戰,台灣要如何因應?

鑿井救旱象!台灣豐沛的地下水該怎麼抽、怎麼補、怎麼管理是關鍵|feat.張良正 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大旱時代系列之五|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2023-04-21

鑿井抽取地下水,做為乾旱期的備援水源,是政府抗旱的重要措施。台灣有著非常豐沛的地下水可以運用,雖然抽取地下水不必然會造成地層下陷,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無止盡地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颱風及春雨消失了嗎?赤道變胖了?|feat.彭啟明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大旱時代系列之四|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2023-04-15

為什麼今年南部旱象會如此嚴峻,從近年來的雨量與降雨分布,看出哪些端倪呢?

如何做到伏流水的永續利用?救命之水的循環再生|feat.丁澈士 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大旱時代系列之三|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2023-04-15

天不降雨,水要從哪裡來呢?近年來,缺水、乾旱的情況頻繁發生,每當一有旱情,伏流水就會被提及,到底什麼是伏流水?

中央要鑿井找水源 為何屏東里港人會反彈|feat.里港反對鑿井的村長們VS南水局副局長|大旱時代系列之二|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2023-04-15

南部六百多天未降下大雨,缺水情況比2021年還要嚴重,中央水利署為了抗旱,預計在高屏地區鑿井取水。其中在里港荖濃溪畔等地,要新鑿14口井,做為抗旱備援水井,地方居民認為水利署沒有事先告知情況,再加上地方已經有抽不到水的情況,認為這14口井會加劇嚴重影響在地的農業及養殖業的生計,提出嚴正抗議。

水城台北的過去與未來|被加蓋的百年古水道

2023-03-25

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很難想像不到百年以前的台北,曾經遍布水田、圳溝與大大小小溪流。過去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與水爭地,現在有一群人,想把城市中的水找回來。

當百年大旱成為常態?無法逃避的水難題

2023-03-24

南部旱象持續,「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說法被打破,乾旱的頻率越來越高,台灣要如何面對水資源的難題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