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相關報導

【淡水原生魚種】逆流而上|圓吻鯝魚的生存機制

2021-06-21

新冠疫情,打破了人類世界的運轉,許多活動被迫暫停,但是大自然的律動依舊如常,在宜蘭的龍潭湖,一種魚正在群聚,準備逆流而上,迎向牠們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時刻.

何處是魚家|如何杜絕商業採捕壓力?

2021-06-21

台灣大大小小的溪流,孕育了豐富的淡水魚生態,在原生魚類中,有將近五分之一是特有種,但部分色彩鮮豔或稀有的種類,卻因為觀賞價值而遭受商業採集壓力,有哪些方法可以保護牠們呢?  

水庫回春?|再多裝一點水

2021-06-07

旱象嚴峻,重要水庫的蓄水量越來越少。 去年(2020)沒有颱風,今年(2021)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旱嚴」!台灣白魚找水喝│人類和魚蝦患難與共

2021-05-31

台灣中南部,碰上5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新竹頭前溪、台中大安溪、大甲溪,到雲林濁水溪等河川,陸續有河段發生斷流情形。 台語有句俗話「先顧腹肚,才顧佛祖。」當缺水非常嚴重時,似乎難以將河川生態保育,放在第一位、民生用水放在第二位。但如果真有一天,水被取用到一滴不剩時,該怎麼搶救魚種呢?

埤塘水 怎麼用?│能否成為乾旱時的救命水

2021-05-30

2020年11月開始,台灣西部拉起缺水警報。原本期待五月能像往常一樣降下甘霖,沒想到梅雨姍姍來遲。眼看梅雨季雨量不樂觀,桃園從5月21日起,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新竹地區也可能從6月1日起,進入供五停二的紅燈。

水力發電的明天|繼續走向建壩攔水嗎?

2021-05-10

水力發電,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自產能源,近年在能源轉型的呼聲中,更是受到重視。在花蓮,有兩個歷時十多年的水力開發案,正準備要重新啟動。

尋找救命水|多元水源來抗旱

2021-04-26

等不到春雨,鯉魚潭水庫一片乾涸,蓄水量只剩下6%,沉沒在庫底的舊台三線,三十年來第一次浮現。狀況最慘的是德基水庫,蓄水量跌破4%,上游大甲河床上只有一條小水渠,大壩前攔截著僅存的水量。為了能讓水能支撐到五月梅雨到來,各種救援工程火速上場,而抗旱之水究竟在哪裡?  

【缺水乾旱】科技造水,解企業渴|乾旱時的救命水 發展再生水

2021-04-26

「台灣不缺水,但是易缺水。一年900億噸的雨量,有80%下在五到十月之間。」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當工業用再生水技術越來越成熟,這項新興水資源,如何化身城市小水庫,在乾旱時,成為產業救命水?  

缺水下的緊急應變|尋求多元水源

2021-04-07

三月的雨水沒有帶來足夠的雨水,讓這場從2020年春季開始的這場乾旱,水情持續嚴峻,今年4月6日起,台中、苗栗、北彰化等部分地區啟動供5停2的供水措施,氣象局預估三四月的春雨在正常跟偏少之間,面對越來越渴的台灣,我們該怎麼辦呢?

新竹水難題|該如何面對不停成長的用水需求?

2021-01-25

新竹縣市,是家戶所得僅次於台北市的高科技產業重鎮,但缺乏穩定的自有水源,境內的寶山與寶二水庫,合計蓄水容量只有石門水庫的十二分之一。2020年,由於台灣創下1964年以來,首度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使得水情更加緊繃。

前瞻吃蘋果:監督水環境計畫

2020-12-28

政府推動前瞻水環境計畫,各地不斷進行河岸、海岸改善工程,經費少則千萬,多則數億。一群來自民間的專家學者,關心執行成果和對生態的影響,組成評分團進行公民監督,要為前瞻水環境計畫,頒發金蘋果與爛蘋果獎。

【缺水乾旱】枯旱之城-抗旱,怎麼辦?

2020-12-21

旱象當前,水庫蓄水量節節下降,政府部門的抗旱措施全面啟動,只為了盡可能把水留在水庫。在桃園,埤塘是先民為了抗旱留下的重要資產,在缺水的今天,能不能發揮功能?這些珍貴的水資源,是否有被好好利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