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塘後的選擇題|消失或是保留在都市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顏子惟

桃園有3000口左右的埤塘,但列入桃園埤圳國家濕地的僅有340口。究竟哪些埤塘該列為是濕地?保護的標準又在哪裡?

 

經過桃園市中路都市計畫區,許多人會好奇,馬路中央為什麼有一條水道穿過?它的水從哪裡來,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桃園大圳第一支線,曾經串聯17口埤塘,不過因為都市開發,大部分埤塘都被填掉,做為政府機關、學校或住宅用地。近二十年保育聲浪興起,為了保護特殊的埤塘景觀,2009年文化部將桃園埤圳文化和金門、馬祖的戰地文化、淡水紅毛城等,並列為台灣18個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雖然是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卻沒有公告為文化景觀,難以受文資法保護。2012年,桃園市中路都市計畫啟動,1-12號埤塘大部分被填平,目前只剩下四分之一的面積。

其實地方政府也清楚埤塘的價值。2007年,當時的桃園縣政府向內政部推薦,將境內埤塘列為國家重要濕地。2015年濕地法施行後,內政部依法公告桃園埤圳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但是桃園埤塘的屬性跟其他濕地不同,3000多口分散在台地各處,該怎麼劃出一個範圍?經過當時內政部重要濕地審議小組討論後,3000多口埤塘中,最後只有340口,被劃入國家重要濕地範圍。

位於桃園第二支圳的2-18號埤塘,四周沒有步道干擾,池岸邊的植被繁複,池面寬闊,冬天常有300隻以上的鳳頭潛鴨來這裡棲息,是鳥友最喜歡賞鳥的地點之一。像2-18號這類生態豐富的埤塘,沒有被列入國家濕地,讓桃園市野鳥學會榮譽理事長吳豫州覺得十分不解。

營建署城鄉分署表示,當初埤塘列入國家濕地的評定,是以面積、土地權屬、是否位於優良農地或農業區,做為劃定原則。從結果來看,都會區或周邊一些大型埤塘並沒有列入,一些小池塘反而被劃進濕地範圍。桃園市都發局長盧維屏對於埤塘列入濕地的標準,也提出疑問,認為當時並沒有對生態做普查,而是先劃了再說。

不過即便被列入國家濕地內的埤塘,也有發生被填土的狀況。大園區這口列為國家濕地的埤塘,近年被填土,只剩下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域面積。另一口在楊梅區長祥路的埤塘,也遭違法棄置廢土。2020年,審計部桃園市審計處以衛星影像套圖發現,列為國家重要濕地的340口埤塘中,有120口疑似出現變形,桃園市都發局則表示,其中109口是誤判,實際有被填土的只有9口,已經要求清除並依法開罰。

桃園市野鳥學會榮譽理事長吳豫州觀察桃園埤塘紛紛遭到填平消失

桃園仍有2000多口埤塘未列入國家重要濕地,不受濕地法保護,當面臨都市計畫或重大開發,難免被消失的命運。目前正進行中的桃園航空城範圍內,就有三口埤塘,位在第三跑道預定地上,必須被填平。市府採取水域補償,以化整為零的方式,把失去的水域面積,規劃到未來都市計畫的公園裡。桃園市野鳥學會榮譽理事長吳豫州認為,從人的角度來看,水體面積得到補償,但從生態角度來看,意義不大。

其它在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埤塘,桃園市都發局長盧維屏表示,原則上都會原地保留,但如果失去灌溉功能,則視規劃需要再考慮存廢。景觀學者則建議,埤塘除了灌溉,還有調節微氣候、涵養水源等功能,應該盡可能將埤圳地景,納入都市規劃設計中。

該如何看待埤圳在都市中的功能,列入濕地的標準又是什麼?似乎該是時候做全盤檢討。當都市不斷擴張,妥善對待百年歷史的景觀,還需要更多細緻的討論。

地點
集數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