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水文」相關報導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2017-06-05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
雨撼北海岸|強降雨下的土地管理與排水系統
2017-06-05
變色的海水、泥黃的台二線、崩塌的山壁,一場暴雨,改變了北海岸的顏色。6月2日,梅雨鋒面為北海岸帶來暴雨,基隆市基金一路,短短幾小時,變成黃濁大河…
【伏流水】水的秘密基地-二峰圳重見天日全紀錄
2017-05-01
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是南台灣的旱季。寬闊的林邊溪河床,乾涸無水、飛沙走石。不過鏡頭一轉,在來義大橋上游不遠處,河床上有個大水坑,水坑斜坡的礫石間,流出源源不絕的清澈溪水,這就是所謂的伏流水。
到溪裡種田|減少農藥用量的宜蘭嚴選
2017-04-17
溪床,是流水奔淌的地方,到了河川下游,流速減慢,於是泥砂沉積成沃土。趕在汛期前,到溪裡種田,是農民與天地年年上演的豪賭。宜蘭的母親之河,蘭陽溪,在這樣的賭局中,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城市河圳易容術:柳川、筏子溪、鹿港溪
2017-04-10
政府推動前瞻計畫,台灣水環境面臨大改造,河川建設景觀水岸。在美化背後,一旦缺乏保育思維,失去生態的人工河岸,會不會像是河圳易容術,看得見美麗,卻看不到自然...
野溪整型記|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合力治水
2016-04-18
2014年10月,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一群關心野溪生態的夥伴,組成野溪小組,每個月選定一條溪,進行實地踏查,記錄台東野溪現況,也希望透過公開調查資料,與大眾及公部門對話,進一步影響政府決策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