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的選擇題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賴冠丞

一座雙溪水庫,撕裂了地方的百年祥和。想保住水,除了蓋水庫,雙溪還有什麼選擇?

蜿蜒流過群山,面貌清新溫婉,它是丁子蘭溪,雙溪的一條支流。雙溪,是河流的名字,也是聚落的名字。早年因為礦業而興盛,曾居住了兩萬多人,礦業沒落後,人口外流,居民大多務農。沒有工業發展,幸運保留了田野綠意,與時光凝結。純淨的丁子蘭溪谷,現在卻陷進水庫開發的風暴中。

政府曾在1996年提出雙溪水庫興建計畫,選定新北市雙溪區的丁子蘭溪,當年環評決議進入二階,計畫因居民強烈反對而停擺,2011年起,為了增加北部水資源調度的靈活性,增加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決定重啟計畫。



目前,翡翠水庫主要供應台北市、基隆及部分板新地區水源,石門水庫主要供應桃園與板新一帶,未來板新地區供水改善二期計畫完工後,原本石門水庫供應板新的水量,將改由翡翠水庫供應,翡翠水庫原本每天供給基隆八萬噸的水源需求,由雙溪水庫來供應。水規所所長陳春宏表示,未來如果供應穩定, 石門水庫原本供應板新的水量,就可以往桃園、新竹做調度,雙溪水庫跟貢寮聯合運作,每天可以增加12.6萬噸。

水利署也提出在水庫完工後,每年回饋地方2300萬元,並提撥工程經費1.5億元改善周邊環境。水庫計畫捲土重來,與當年不同的是,居民不再一致反對。雙溪居民詹武郎表示,做水給大家喝是很好的功德,贊成蓋水庫。

近期,水規所陸續舉辦說明會、現勘、公聽會等二階環評前的程序。為了水庫,居民分成對立的兩方,充滿煙硝味。

雙溪水庫將採混凝土拱壩,壩高95公尺,無閘門自由溢流式,集水面積9平方公里,蓄水面積0.58平方公里,總容量1701萬立方公尺,經費120億,工期八年。壩址預定位置,橫跨丁子蘭溪,兩岸是蒼翠山林。

公聽會上,反方居民提出地質破碎、有斷層通過、丁子蘭溪水量稀少等聲音,贊成方期待土地徵收補償,正反方沒有交集。會議上,水規所回應,丁子蘭溪每年的流量 3700萬立方公尺,是雙溪水庫蓄水量1700萬立方公尺的2.6倍,並一再強調壩址是堅硬岩盤,距離最近的屈尺斷層,不是活斷層,不會有影響。水庫因為能蓄水,所以有防洪功能。同時也將進行生態補償,希望水庫建成後,能成為雙溪生態旅遊新景點。

根據水利署的資料,雙溪水庫的原水成本為14.6元,相較翡翠水庫原水1.9元高出許多,台灣生育率下降,人口負成長,雙溪水庫將供應的基隆地區,民生用水並不會增加,但是面臨氣候變異,號稱雨都的基隆,降雨模式在改變。水規所長陳春宏表示,基隆地區沒有農業用水, 未來這個區域如果發生問題, 沒有農用水可以調度 ,所以需要雙溪水庫當作備援,增加基隆供水區的穩定性。

基隆的漏水率高達27%,平均每天漏掉十萬噸左右,相當於雙溪水庫預計的供應量,減漏是當務之急,然而,基隆確實需要水,有沒有溫和一點的方式?

長期研究水資源的梁蔭民認為,蓋水庫是迫不得已的方式,利用雙溪貢寮一帶的天然條件,用水田把水留住,可以連帶帶動很多,景觀恢復, 生物多樣性會回來,微氣候也會更涼快,只要環境維護好,就有發展生態旅遊的機會。

雙溪第一位拿到有機認證的產銷班長曾麟傳,數十年來努力打造有機村,產銷班中,有六塊取得有機認證的田,位在水庫淹沒區,每張認證都是農友花了好幾年辛苦取得,一旦淹沒很難再找到相同條件的田地,因此,曾班長努力協助農友進行水梯田復耕,希望涵養水源,省下水庫。

從小在水梯田環境長大的張國良,親眼見證過梯田的涵水力,他去年才從警界退休,動手整理荒廢的田,向曾班長學習如何耕種,由於全部人工操作,進度緩慢,目前只復育了六分地,但田裡已經有水有生命。

另一位雙溪人,選擇在廢耕的水田種樹,他在附近的泰平里山頭,家族的土地上,三十多年來,種下了四十五公頃的樹,利用造林過程疏伐下來的木頭,種植段木香菇,如今樹已成林,大樹鬱閉,建構出適合香菇生長的濕潤環境,原本乾旱的山坡,也得到了天然水泉的滋潤。

六年前返鄉務農的反雙溪水庫自救會長呂瑞弘,老家位在丁子蘭坑口的魚行里,這邊也有許多廢耕水田,幸運的是,水圳系統完好。呂瑞弘表示,想辦法把這些地主找回來, 希望他們把田地重新整治,就能有保水效果。

雙溪一帶原本有1700公頃的水梯田,目前有耕種的只剩下177公頃,如果廢耕田都能恢復蓄水功能,田裡的水會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的補注源,地表部分也會匯集到雙溪河,暴雨時的大水,能透過水田層層吸納,平日也能穩定雙溪河的水量。梁蔭民認為,只要把位在雙溪河的貢寮堰加高,就能增加取水量,取得比現況更多的水。

水規所所長陳春宏表示,水梯田在蓄豐濟枯和穩定供水這兩大項,目前還有滿大疑慮,另一個問題是,能不能回復到過去1700公頃的面積?現階段的替代性是不夠的。

將水集中在一處水庫,解決單一水源問題,或是分散留住水的水田,兼顧農業、生態與乾淨的生存空間,一個急,一個緩,哪一個是雙溪最好的選擇?

集數
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