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濕地」相關報導
【環境映像影展】高等的溼地|短暫留下的精彩
中興新村被規劃為高等研究園區,環評通過後,南核心公共工程全面展開,新闢的道路阻斷原先的排水系統,基地產生積水,生物開始在此棲息繁衍...
高美濕地有路要拓寬?|觀光需求與生態保育的槓桿
一望無際的遼闊,海風吹拂的舒暢,夕陽緩緩落下的黃金時刻,天空畫布的圖案不曾重複。當夕陽落下,散場時的交通擁擠是遊客的痛,也是台中市府的嚴峻挑戰。一項還在規劃階段的拓寬道路計畫,希望能解開這個尖峰時間的困境。但在這裡活動的不只遊客,還有土生土長的珍貴陸蟹…
濁水溪河口的生態綠洲|脫離「攪飯配沙」的日子
濁水溪全長186.6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出海口在雲林麥寮與彰化大城間,河口寬度約6公里。過去河口常常泛濫,加上風沙漫天,長年進行治理,十多年前開始,透過生態工法抑制揚塵,同時打造一片河口生態綠洲。
消失三百年|珍稀鹵蕨如何重回淡水河?
看起來有點像砂紙,這是稀有植物鹵蕨的孢子囊群,生長繁茂的身影在淡水河畔沐浴著陽光,這樣的景象曾經消失三百年。眼前的鹵蕨,又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呢?
【名家觀點】鴻鴻:生態行動的藝術─柯金源導演的創意紀錄片《海之岸》
從跨界開始的紀錄片《海之岸》,是柯金源導演的第33部紀錄片。雖然身為國家文藝獎及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傑出貢獻獎得主,但他始終不甘社會原地踏步,也不甘自己原地踏步,不斷試圖用更多方法,讓更多人可以關切台灣環境發展。
【海之岸緣起】柯金源與年輕表演藝術者跨域合作|傳承對海洋的關愛
關注環境議題多年的柯金源導演,新推出的《海之岸》紀錄片,是影像與表演藝術的環境探索之作。這些年來他思索環境影像的表現形式還有哪些可能性?藝術跨域合作的視野可以延伸到哪裡?帶著種種的好奇與創新的想法,與「人劇團」展開共同創作,帶著他們來到台灣不同海岸,去認識海島國家台灣,所面對的環境難題。
藝術作為一種行動─《海之岸》所激發的跨界浪花
風沙流動,表演藝術工作者跳起像是茫然失措,又像無處可逃的舞步,遠方是港口巨大的起重機。被層層疊疊消波塊禁錮的海岸,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束縛、緊緊交纏在一起的人體,最後集體癱倒在地,既像是解脫,又似乎預示了不可避免的崩毀。這些交錯出現的畫面,構成柯金源導演第33部紀錄片《海之岸》的開頭,這是一部影像與表演藝術跨域共創的作品,為何忠實記錄台灣環境將近四十年的柯導,這次要採取這樣的創作形式?...
台江護蟹行動|助盔甲武士度難關
黃昏的天空,染上絢麗色彩,曾文溪出海口的青草崙堤防,是欣賞夕陽的熱門地點,不過夜幕降臨後,另一種生態奇觀,才正要登場。許多體型碩大的螃蟹從海岸林中現身,緩緩爬上高聳堤岸,牠們是台南台江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陸蟹-凶狠圓軸蟹。
蜻蜓樂園在身邊|內湖的城市生態秘境
這裡,會讓你想起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睡蓮畫作。 光影澄淨閃動,是蜻蜓的產房,號稱空中飛龍的蜻蜓,不但有卓越的飛行能力,可以急轉直煞,也有兇猛的捕食能力,住在城市的你,有多久沒見過蜻蜓了?想知道能就近觀察牠們的秘境嗎?
風頭水尾的「濕」落之地|彰化海岸濕地面臨哪些威脅?
台灣的海岸地勢多變,東西南北都各有特色,其中彰化海岸濕地幅員遼闊,最寬可達6公里、面積超過12,000公頃,是全台灣最大的泥質灘地。當潮間帶的地貌越接近原始泥灘地的模樣時,生態也越精彩。但是這片廣袤的泥灘地,多年來卻飽受工業開發、外來植物入侵等問題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