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濕地」相關報導
公園革命|留給野生動物棲息空間
說到「公園」這兩個字,浮現在你腦海的是哪些畫面?一百年前,當「公園」這個名詞,在台灣的都市計畫裡出現後,都市公園就一直是以大樹、草皮、鋪面、遊戲設施等大同小異的樣貌出現。一百年後,當棲地復育的風潮吹到水泥城市,在台灣南部有一群人正悄悄進行著公園的寧靜革命。
反濱南之後|台南七股該怎麼走?
家旺伯看著眼前的這片「內海仔」, 他很擔心, 遠方的那片沙洲, 如果不斷退縮, 到最後整個沙洲都會消失, 而養活了七股一萬多漁民的潟湖, 也會消失。 在經歷了一段長達七年的抗爭歲月之後, 七股打響了知名度, 家旺伯也保住了家鄉的空氣與內海, 只是每年一百萬人次的觀光人潮, 不知道七股要以怎麼樣的姿態來承受這沈重的人口壓力......
鳥人共和國|搶救黑面琵鷺
每年,冬侯鳥黑面琵鷺都會到台南七股曾文溪口渡冬。在保育觀念不盛行的年代,黑面琵鷺只是賞鳥人之間互傳的鳥種,並未變成具體的保育行動,直到國際間一次亞洲水鳥調查,確定了黑面琵鷺數量不到300隻,正面臨絕種的壓力,再加上1990年台南縣政府打算將黑面琵鷺棲息的溼地規劃為工業區,將會危及黑面琵鷺的生存,於是搶救黑面琵鷺的行動開始展開。 「要顧鳥,還是要顧人?」似乎變成一個兩難的問題,當時的情勢,...
克復濕地|雙連埤水生植物種源復育
溼地保育的觀念尚未成熟,珍貴溼地—宜蘭雙連埤的存留與否至今仍是未知數。對於宜蘭一群熱愛自然的朋友來說,坐以待斃不如起身而行,邱錦和老師和一群朋友轉而從積極面思考保育的策略,他們將瀕危的水生植物移植復育,再慢慢的移植到埤塘裡。
尋找雙連埤的未來|集思廣益的保育對談
雙連埤是一個面積17公頃的內陸濕地,在這小小的面積裡面孕育了無限生機,尤其是水生植物的數量及種類更是可觀,但是這裡多元豐富的生態卻因土地是私人所有,而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之前地主的整地及放水的行為,讓長期關切雙連埤的荒野保育協會非常擔心,縣政府也曾為此告過地主,檢察官最後以不起訴處理。近來宜蘭社區大學開辦公共論壇,邀請縣府、地主、生態工作者一起參與,找尋雙連埤的未來。
大坡池!久違了|池上鄉民搶救自然生態
去年二月,我們的島在台東縣池上鄉紀錄了大坡池,這個寶貴的內陸沼澤溼地,因為不當的風景區建設工程,而面目全非。一年後我們再度來到池上。令人欣喜的是,歷經一場工程劫難後,大坡池已成為池上鄉關注的公共議題,從過去國民旅遊時期的大坡池,到今日朝生態旅遊發展的大坡池,隨著在地居民觀念的轉變,大坡池的復育以及未來的發展,更是密切的與池上鄉結合在一起。
關渡的滄海桑田|逐漸陸化的自然濕地
台灣最北的大沼澤,守護著遷徙的候鳥,也守護著台北盆地,又稱洪水平原,像一塊大海棉一般,是洪水宣洩的緩衝區,這塊肥沃的平原,至今仍是關渡人耕作的良田,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只能從少許的蓮花田,來見證關渡今昔的歷史。
水上森林|紅樹林生態系
河流與海洋交會的潮間帶,由於海水的浪潮力量小,潮汐漲退相當緩和,河流一路挾帶而下的沙泥及腐植質便會逐漸沈澱下來,形成適合紅樹林生長的環境。漲潮時,紅樹林下半部的莖幹枝葉會浸泡在海水當中,而露出水面的樹林部分,看起來像是生長在水上的森林。 那為什麼紅樹林叫「紅」樹林,外觀卻是綠色的呢?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林金雄說,紅樹科的樹皮含有單寧,若把它撥開,接觸空氣,它就會變紅,便會產生紅色的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