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樹醫樹|與時間賽跑的救樹行動

採訪 陳佳利 張岱屏,撰稿 陳佳利
攝影 陳忠峰 葉鎮中,剪輯 陳忠峰

樹木,是最友善的生命體,是最聰明的力學家,然而因為人們不當對待,許多城市裡的樹木生病了,為了救樹,政府花了大錢卻成效不彰,其實醫樹可以不靠藥物,只要陽光、空氣、水…

被長長的紅布圍起的,是台中市石岡區龍興村有名的五福臨門神木,由樟樹、相思樹、榕樹、楠樹、朴樹,五棵大樹合抱而成,後來楠樹與朴樹死亡,由樹杞與香楠取代,巨大的樹身、交互纏繞的奇景,一直以來,守護著當地居民。

許多人慕名前來,為了方便民眾參觀,老樹周圍設置了許多鋪面,以人為主的思考,卻是老樹的災難。樹幹上長了許多青苔,這是樹木停止生長的證據,是什麼原因讓老樹的生命力流逝?老樹能不能回春?只要遇上對的人,就有機會。

五福臨門神木樹高大約20公尺,根部深度大約兩公尺,其實不論樹有多高,主要吸水的細根,只分佈在地表下30公分,但是為了設置步道,往往把根部表層的土都夯實,透氣與透水都有問題,老樹無法順利吸收水分,也失去自我療癒的能力。

工作人員移開鋪面,再用水刀仔細移去土壤,讓一部分樹根露出來,好讓樹醫師把脈。目前在中興大學園藝系任教的劉東啓教授,是台灣少數取得日本『樹木醫』證照的醫樹專家,他救樹完全不靠藥物與手術。他說,樹木能自我醫療,例如樹木本身具有的萜類跟多酚,就是殺菌跟殺蟲劑,樹木的根系不僅吸收水分和養分,還儲存了很多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就是製作萜類跟多酚的來源,如果根系衰敗,就無法製造這些抗菌抗病的東西,相反地,只要根系健康,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拿起水刀,劉教授垂直往地下打去,這個全球首創的做法,已經成功救回了台中后里的大樟公。水刀打出直徑10公分左右的洞,慢慢往地底深入,深度達到一米時,原本積在樹下的水,往洞流了進去,劉教授說,這樣底下的土壤才會變成有效土壤,衰敗的根部就有機會復原。

示範過後,劉教授把水刀傳給穿著藍色背心的扶輪社志工,他們不但要救五福臨門神木,還想要救更多樹。劉教授說,扶輪社的朋友有心,我們有方法技術,現在藉扶輪社的組織,要把救樹的方法擴散到全台灣。

然而這樣簡單治本的方法,卻不是國內醫樹的主流,打藥、外科手術依然是常見的做法,而過多的人工設施與不當的修剪,更是屢見不鮮,劉教授的救樹行動一直在與時間賽跑,期待大家都能懂得如何對待樹,校園成為劉教授的另一個推廣重點。

有著110年歷史的桃園縣大溪鎮內柵國小,校園裡八十歲以上的老樹,就有三十多棵,但是部分老樹因為過多人工設施,導致根部無法呼吸,或是遭到不當修剪,大半久病纏身。半年多前,關心老樹的環保人士林長茂,邀請劉教授與學校老師合作,展開救樹行動。

小朋友從林長茂的花圃挖來蚯蚓,放到病勢嚴重的大樟樹與鳳凰木樹下,打算用自然的力量來搶救大樹。幾個月下來,打好通氣孔、清除白蟻,放蚯蚓鬆土、循序解構花台,原本被禁錮大樟樹,開始改變,不但樹葉變得茂盛,離地一公尺高的地方,已經長胖了17公分,樹皮的顏色也從暗黑,轉變成漂亮的咖啡色。

另一頭,原本因為棲地排水不良,根部泡在水裡而奄奄一息的鳳凰木,因為排水改善和增設通氣口,也不一樣了。已經不開花的它,今年順利開花了,枝條也變得強韌,不再讓走過樹下的人提心吊膽。

看見校園裡的樹木恢復健康,校長桂景星希望把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今年舉辦了兩次老樹保育工作坊,再度邀請劉教授來教學。從樹木的基本構造、修樹訣竅、到顧根方法,劉教授將所學化為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給學員,這些學員大多是教職人員,未來他們回到各自的學校,就有機會用對的方法,來照顧校樹。

從護樹志工到工作坊學員,他們就像一棵棵小樹,吸收著正確方法,只要機會來臨,就能將「顧根本」的概念傳遞出去,只要越來越多人懂得這個做法,這些陪伴人們的大樹,就可以舒服的度過每一天,當樹木健康,人們也能安心在樹下,享受清風吹拂。

集數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