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種子的信仰

2001-11-12

龍安村,國民政府來台以前稱做龍眼林,位於中寮北邊七村中間地帶。地震時,村長廖振益因急於搶救村民,只穿一條內褲就衝出家門。第二天,龍安庄內就設立六個救濟站,提供伙食,由村內婦女輪流炊煮,「龍安大食堂」的名稱不逕而走。因為全盟的幫助及民間企業贊助,龍安村有了龍眼林社區學園,如今已經開始第四期的課程。

震不垮的農民

2001-09-24

WTO對盛產水果的台中山城四鄉鎮(東勢、石岡、和平及新社)農民是個恐怖的大怪物嗎?兩年前在山城遭受過九二一災變的農民們,在長期面臨國內的經濟不景氣與台灣即將入會(WTO)的市場轉變,會如何因應?同時台灣的農產品具有哪些優勢可以進駐國際市場?本集將由數位農民(劉耕銘、林月霞及曾榮滿)現身說法,提出網路行銷可能是一個機會,降低銷售成本,鞏固國內市場;而生化科技技術也可以運用來與進口產品抗衡。然而最重要的是,主政者與社會大眾是不是能夠超越經濟的生產價值,來看待我們的農業政策,反省我們對土地的操作。以上問題將在本集有深入的探討。

變色黃墘溪

2001-05-07

中福村中興段的農田,一百多年來是桃園縣蘆竹鄉最好的水稻田,但是1976年左右,中壢工業區的工業污水陸續排放到黃墘溪以後,只要附近的農民引用黃墘溪水灌溉,農田就會遭受污染,目前這片農田快要成為桃園地力最差的地方。 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的調查,中福地區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地大概有八十幾公頃,2001年3月6日,臺灣大學教授胡弘道在這裡種植桉樹樹苗,進行土壤復育試驗,他分析此區鎘污染量已經超過痛痛病的標準,...

偷渡有機氯

2001-03-05

DDT曾經是被諾貝爾化學獎所推崇的研究成果, 今天卻成為國際禁用的十二種有機氯化物之一。台灣早在二十年前已全面禁用這些有機氯農藥, 但是它的威脅卻在89年12月所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昭然若揭。

大地之愛

2001-01-15

在各種化學肥料與農藥開發之後,幾十年來過度施作化肥與農藥,以追求作物完美外表與高產量的結果,造成土壤酸化、鹽化,地力衰竭,土壤生態失衡。為了改善農地,師法古人的有機耕作方式,重新回到農家。

兵來將擋

2001-01-14

彰化漢寶的黃先生,家中三位兄弟都種植蔬菜。他表示,政府利用輔導轉作綠肥來進行減產,讓農地不種經濟作物,反而種著沒有價值的東西,再去領取一期四萬六的補助款,根本是錯誤的。黃家三兄弟的問題,正是台灣農業處境的縮影,也是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國外低價農作的進入,迫使國內必須減產,如何進行農地調整?繼續種植的農作物,如何進行品質提升,讓產業升級?優良及有競爭力的農作物,如何購建行銷網絡,擴大市場?

綠色黃金的昨天與明日 

2000-12-18

紅灰、白灰與包葉,只有吃過檳榔的人才知道這其中不同的口感。紅唇、白肉與穿得少,也藉由檳榔西施來領會性別與慾望間的挑逗。檳榔現象是台灣特有的文化之一。今天四處映入眼簾的檳榔攤和滿街的摩托車騎士是外國觀光客對台灣最為印象深刻的兩種文化。台灣吃檳榔的人口已超過三百萬人,每年的消費額近千億元。檳榔的存在,在台灣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破壞水土保持、暴利農作物、或是口腔癌的恐慌,它已經是關於社會的、文化的、以及性別的議題。

屋頂不見了

2000-12-11

近幾年來,每到豪雨、颱風、地震,總是造成嚴重的崩塌、土石流等災害;水庫的淤積與污染更是被熱門檢討的話題。這些災害的元兇,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山地的濫墾,高山農業的開發造成水土保持不良,甚至污染集水區的水源。探尋一切問題的源頭,就是在於中橫公路的開通,梨山點樹成金的奇蹟,讓更多人上山務農,賺取現金...

WTO來了|台灣農產品的衝擊

2000-12-04

台灣加入WTO對農業部門產生的衝擊,不僅與農業部門因應農產品進口的策略有關,也同時涉及國土如何規劃的問題。高山農業政策在這波衝擊中如何定位,既對高山農戶的生計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亦對台灣山野的地景有至為關鍵的決定。

蘋果的哀愁

2000-04-17

誰可以買賣天空、販售大地?大梨山地區的高山農業是一道難解的國土規劃問題。政府於民國58年頒布德基水庫治理方案,明定土地坡度在28度以上的農地必須強制收回,時至今日,1,117公頃的超限地只收回200公頃,並數度引發執行單位與農民的對立衝突。歷史留下的傷口依舊,受傷的土地仍然只能在時間的流逝中嘆息。

斷水殘流(下)

2000-04-10

沒有水這件事,關係著松柏村的存亡。 民國六十八年水果開放進口以後,原來有十八戶的松柏村,地利日漸枯竭,水果的經濟價值愈來愈低,使得願意留在山上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少,現在住在松柏村的只剩下三戶不到十個人。

斷水殘流(上)

2000-04-03

松柏村,民國四十九年中橫開通後,退輔會為了安置退除役軍官,在路的兩側從事農墾工作的第一個村莊。經過朋友引介,王金聲帶著妻子與小孩來到梨山,領了退輔會給的二甲地,開始拿起鋤頭在山坡地上種下了一株株價錢如金的蘋果樹,期待更美好的生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