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危機轉機

2002-01-28

WTO開放之後,隨著大量而多樣的農作物進口,國外昆虫、植物的檢疫工作,變得更繁瑣而重要,因為在堆積成山的進口貨櫃中,永遠不曉得這些黑名單的疫病旅客,可能躲在那個陰暗角落,準備重創台灣。

自力救濟

2002-01-21

WTO來臨,有人形容台灣農業將從以往的黑暗時期,邁入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是有一群新農民的出現,努力開創一片新天地,在農業的根基下尋找產業發展的利基,他們的成果是否意味著黑暗即將過去,台灣農業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眾人。

山雨欲來

2002-01-07

台灣加入WTO,不僅讓民眾享受價廉物美的國外蔬果,更是創造蔬果貿易的無限商機,但是也讓台灣的農業面臨強烈的衝擊。國外蔬果銷售台灣,不僅挾帶成本低廉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有著現代化的貿易、運輸、倉儲、行銷等技術。對於台灣農產品的小農生產及傳統行銷,形成莫大壓力,定位市場成為重要的課題。

柳暗花明|結合生態教育的種苗場

2001-12-10

農業用地本來就具備觀光的條件,將生態觀光納入農業的生產體制,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一種發展趨勢。五年多前,台一種苗場開始將觀光與生態教育的構想,納入經營體制裡面,即使是921地震形成的裂縫,在農園也轉化成為紀念的印記,經過兩年的努力,農園的經營比地震之前還要好。從另一方面來看,現今的農業要具備生存競爭力,更要科學化、企業化的經營。花卉種苗事業結合生態觀光,似乎為農業開創了另一個可能性。

天然漆之歌

2001-11-26

埔里龍南天然漆文物館是全台灣僅存一家,採收到製造一元化的天然漆產業。921大地震後,生漆採收終止,文物館泰半毀損。在全家族投入產業修復一年半後,龍南重振旗鼓,再度出發。除了天然漆文化傳承的理想不變外,龍南更拓展了天然漆的領域,積極投入藝術創作及普及化的目標,而過去長期與學術界的研究,不久後即將展現成果。龍南說,他們並不確定多久之後黎明出現,但是站在數十年的努力與經驗之上,光芒終會到來。

種子的信仰

2001-11-12

龍安村,國民政府來台以前稱做龍眼林,位於中寮北邊七村中間地帶。地震時,村長廖振益因急於搶救村民,只穿一條內褲就衝出家門。第二天,龍安庄內就設立六個救濟站,提供伙食,由村內婦女輪流炊煮,「龍安大食堂」的名稱不逕而走。因為全盟的幫助及民間企業贊助,龍安村有了龍眼林社區學園,如今已經開始第四期的課程。

震不垮的農民

2001-09-24

WTO對盛產水果的台中山城四鄉鎮(東勢、石岡、和平及新社)農民是個恐怖的大怪物嗎?兩年前在山城遭受過九二一災變的農民們,在長期面臨國內的經濟不景氣與台灣即將入會(WTO)的市場轉變,會如何因應?同時台灣的農產品具有哪些優勢可以進駐國際市場?本集將由數位農民(劉耕銘、林月霞及曾榮滿)現身說法,提出網路行銷可能是一個機會,降低銷售成本,鞏固國內市場;而生化科技技術也可以運用來與進口產品抗衡。然而最重要的是,主政者與社會大眾是不是能夠超越經濟的生產價值,來看待我們的農業政策,反省我們對土地的操作。以上問題將在本集有深入的探討。

變色黃墘溪

2001-05-07

中福村中興段的農田,一百多年來是桃園縣蘆竹鄉最好的水稻田,但是1976年左右,中壢工業區的工業污水陸續排放到黃墘溪以後,只要附近的農民引用黃墘溪水灌溉,農田就會遭受污染,目前這片農田快要成為桃園地力最差的地方。 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的調查,中福地區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地大概有八十幾公頃,2001年3月6日,臺灣大學教授胡弘道在這裡種植桉樹樹苗,進行土壤復育試驗,他分析此區鎘污染量已經超過痛痛病的標準,...

偷渡有機氯

2001-03-05

DDT曾經是被諾貝爾化學獎所推崇的研究成果, 今天卻成為國際禁用的十二種有機氯化物之一。台灣早在二十年前已全面禁用這些有機氯農藥, 但是它的威脅卻在89年12月所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昭然若揭。

大地之愛

2001-01-15

在各種化學肥料與農藥開發之後,幾十年來過度施作化肥與農藥,以追求作物完美外表與高產量的結果,造成土壤酸化、鹽化,地力衰竭,土壤生態失衡。為了改善農地,師法古人的有機耕作方式,重新回到農家。

兵來將擋

2001-01-14

彰化漢寶的黃先生,家中三位兄弟都種植蔬菜。他表示,政府利用輔導轉作綠肥來進行減產,讓農地不種經濟作物,反而種著沒有價值的東西,再去領取一期四萬六的補助款,根本是錯誤的。黃家三兄弟的問題,正是台灣農業處境的縮影,也是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國外低價農作的進入,迫使國內必須減產,如何進行農地調整?繼續種植的農作物,如何進行品質提升,讓產業升級?優良及有競爭力的農作物,如何購建行銷網絡,擴大市場?

綠色黃金的昨天與明日 

2000-12-18

紅灰、白灰與包葉,只有吃過檳榔的人才知道這其中不同的口感。紅唇、白肉與穿得少,也藉由檳榔西施來領會性別與慾望間的挑逗。檳榔現象是台灣特有的文化之一。今天四處映入眼簾的檳榔攤和滿街的摩托車騎士是外國觀光客對台灣最為印象深刻的兩種文化。台灣吃檳榔的人口已超過三百萬人,每年的消費額近千億元。檳榔的存在,在台灣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破壞水土保持、暴利農作物、或是口腔癌的恐慌,它已經是關於社會的、文化的、以及性別的議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