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十年

記者 王晴玲

民國84年,台灣開始有機耕作,至今已經邁入第十年,十年來全球有機食品市場每年成長近20%,但台灣有機栽種面積卻只佔全部農作面積的3%。台灣的有機農業面臨什麼樣的發展瓶頸?台灣的有機到底該如何走下去?

位在新竹高科技園區的這家超商,名叫柑仔店,強調賣的都是有機健康食品。面積廣大的賣場,開業六年來業績年年成長,高科技人員趨之若鶩,在竹科掀起了一股自然有機的風尚。

強調有機的商品琳瑯滿目,除了生鮮的蔬菜水果外,還有各類的加工製成品,以及國外進口的商品。

雖然價格要比一般產品貴上好幾成,但追求健康的人還是願意掏出荷包。有機商店的成長代表市場的確存在這樣的需求,但是有機這個名詞在台灣卻很難真正贏得信任,原因是民眾到處可見號稱是「有機」的農產品,但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機,消費者可能無從辨識起。

目前農委會通過的認證機構一共有三家,分別是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及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另外還有兩家認證機構正在輔導中。但五家機構五種標章,消費者要完全記得實在不容易,再加上台灣缺乏關於有機的法令規範,所以出現不肖業者,假有機之名大賺黑心錢。無法可管造成市場混亂,加上認證標章在市場上缺乏權威感,也導致農民不願進行認證。

但有機認證卻是有機農業成熟發展的關鍵,因為認證講究的不光是不用化學肥料那麼簡單,而是一整套有機耕作的完整標準。申請認證農民必須先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了解有機的理念,而耕作的環境也必須經過檢測。

土地告訴了我們答案,有機農業突顯的不只是對於健康的追求,更是一種珍惜環境,愛護地球的觀念,以及一個更長遠的未來。

地點
集數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