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為健康把關(二):綠色夢土

2006-01-16

五穀、青菜、水果,是現代人提倡的健康飲食,但是你知道每天有多少農藥,吃進我們的肚子裡,在台灣每年會用掉四萬噸的農藥,金額高達五十億元,這樣的紀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當健康亮起紅燈,許多人開始覺醒。

為健康把關(一):黑色大地|污染土地下的食安隱憂

2006-01-09

黃昏市場湧入大量的採購人潮,耳邊不時傳來小販的叫賣聲,媽媽們仔細的精打細算,選購新鮮又便宜的蔬果魚蝦,卻又擔心會買到有農藥或是重金屬殘留的食物。從民國七十二年開始,癌症就榮登台灣十大死因的榜首,許多學者專家指出,環境污染正在為這場腫瘤熱加溫。

台灣咖啡的前世今生

2005-10-24

喝過咖啡嗎?當咖啡成為台灣的新興產業,可曾想過咖啡和台灣的淵源? 這裡有一個故事,關於台灣咖啡的前世與今生,也許透過追索與探究,更能豐厚台灣咖啡裡的醇美滋味。

新世紀蘭花夢

2005-05-02

農委會將「蝴蝶蘭、烏龍茶、台灣鯛、熱帶水果」列為台灣農業四大旗艦產品。其中蝴蝶蘭更是政府首先以行政資源投入,準備推上國際的單一農產品。三月底到四月初,在台南後壁舉辦的台灣國際蘭展熱鬧舉辦,政府宣示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是台灣農業的新紀元,也將具帶頭示範作用。但是在短短一年內規劃建設完成的蘭花生技園區,到底只是表面的華麗?還是真的能夠幫助國際行銷?許多蘭花園還在觀望。台灣究竟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蘭花市場中,要如何保持蝴蝶蘭王國的美譽?

福壽螺不福壽

2005-03-28

一種超完美的生物體,從異鄉入侵、大舉繁衍,二十多年讓台灣農業經濟損失百億,所造成的生態浩劫,更是無法估計。這種生物,人們為商業利益引進牠,取名「福壽螺」。歷經生態浩劫之後,人們赫然發現,外來物種對於生態的危害,原來一點都不福壽。

大武山下的荔枝夢

2005-03-07

他是化工廠主管辭了工作,到鄉下種起荔枝,而且還堅持有機種植。 他是半路入行的老農夫,為了種植考上研究生,把種植當成書在讀。 他是王乾坤,主管、農夫、研究生,多種身分毫不衝突,在農園裡找到自己的人生。

尋找農業的春天

2005-01-31

彰化縣二林鎮,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的家鄉,在稻田圍繞的村莊內,一棟老式的三合院門口聚集了來自各界聲援的團體。楊儒門以十七顆白米炸彈表達出對農業政策的抗議,農民的辛酸誰能體會,兩甲多的稻田,一年只賺個十幾萬,農民的收入比外勞還不如。加入WTO之後,國外的農產品大量傾銷台灣,維持傳統的耕作方式已經無法維持生計,面對開放的市場競爭,農民如何提昇自己的競爭力。

八煙水圳事件|砌石水圳水泥化爭議

2005-01-17

八煙是魚路古道終點的小村落,它美的令人感動,這裡沒有冷氣、沒有網路、沒有自來水、沒有第四台,傳統的石頭老房子隨處可見,水圳蜿蜒的流過每一戶住家,住家外都有洗衣窟,婦女也會在這裡洗衣服、洗菜、洗東洗西。

阿生伯的竹編夢|穿越時空的農村編織藝術

2004-12-20

走訪基隆,看到的是在傳統農村成長的陳傳生,這個被稱為「阿生伯」的老鄰長,除了種田、種菜,還有個編織的好手藝。第一次知道他的作品,相當好奇,手工精細很難想像是出自七十多歲的阿伯手中。這和坊間走袖珍路線的收藏品有何不同?而他爲什麼要做竹編?面對累積上百件編織農具,別人出高價他都不割愛,他又有何希望?

ISO班長

2004-12-13

台灣農業史上第一個通過ISO驗證的產銷班在彰化縣二林鎮,而一手推動ISO驗證的張榮林班長,這三年來已經輔導了三個產銷班通過ISO驗證,曾經有人說,農業做ISO不過是個噱頭,經過時間的考驗,它終於登上廟堂。

高粱成熟時

2004-11-29

小三通後人貨的往返,揭開金門的神秘面紗,但沒有工業卻留不住金門的少壯,傳統的高粱農作,面臨人力不足、機械化耕作又須大量投資的雙重考驗,到底金門現在的高粱產業是什麼狀況?

台灣米出國去

2004-11-08

台灣稻米銷日,在台灣農業界算是大事,因為以稻米品質自傲的日本市場,根本難以接受外國稻米,而台灣的稻米種植技術深受日本影響,要種出好米銷日,無異是徒弟拼過師父,但是富麗米做到了!在這樣的情形下,不禁讓人好奇,什麼樣的地方?什麼樣的農民?還有什麼樣的技術?竟然打開這個封閉三十多年的門,讓台灣米站上國際舞台,於是我們出發一探究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