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小蟲戰略

2002-12-16

全台灣每年四百多億的水果產值,估計有3%至10%受到東方果實蠅的損壞。然而要面對東方果實蠅的長年侵害,是台灣果農不得已的宿命。根據農業試驗所研究員鄭允表示,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經鑑定出,東方果實蠅是台灣的本地種昆蟲。從民國50年代,果農已沿用國外研發出用甲基丁香油誘殺東方果實蠅雄蟲,以降低牠的族群密度,而這也是至今最有效的方法。

失根的產業

2002-11-11

在台灣的花卉市場,以切花、盆花為兩大主力,除了供應國內市場外,蘭、菊等花卉也外銷日、韓等國,花卉市場產值高達一百多億台幣。 但是美麗夢想的背後,卻是現實的市場競爭。在台灣,花卉產業的種子、種球,幾乎完全仰賴進口,所謂國產花指的是進口花種,台灣種植的花朵。因此,有人戲稱,台灣的花卉業只不過是「花卉加工業」,形同失了根的產業。 在目前,百合花是花卉市場的熱門花卉,單一花種的銷售額就有九億台幣,與玫瑰...

媽媽的寧靜革命

2002-10-28

食物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在這個年代想要安心吃東西,彷彿成了天方夜譚。為了找回能夠安心生活的權利,民國82年,一群媽媽尋找可信賴的農友和生產者,組織合作社推動「共同購買」。

台灣土雞存亡記|全球化導致本土基因流失

2002-10-14

為什麼這雞蛋這麼小顆?這是剛成熟的小母雞才開始生的,要生過兩三個以後才會大,都是這樣子?每一隻剛開始生的時候,都是很小。在這個雞舍裡是市場上常見,經過品種改良,黑羽品系的台灣土雞,不過真正的純種台灣土雞,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

農場的童顏|用有機農業展開幼兒教育

2002-09-09

傳統中,有機農場生產各種健康的農作物,但是在這裡有座特別的農場,不僅生產農作物,它也生產笑聲,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樂園。

呷飽沒

2002-06-24

有一群人努力了近三年的時間,只為了將一種被人快吃光的生物-「馬糞海膽」,放流大海,而有另一群人,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只為了研究出更好吃的稻米。當人的需求從「吃的飽」提昇到「吃的好」,當世界上的人口愈來愈多,耕地卻愈來愈少,而野外的資源又被人類自己破壞殆盡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在一句「喫飽沒」的背後,隱藏了多少生物資源消耗的問題。

土地公的眼淚

2002-06-17

早期農業社會,依賴土地維生,豐沃土壤創造人們財富,也維繫人們生計。人們祭拜土地公,感念土地所帶來的資源,象徵對土壤的尊敬,以及藉著神明的力量,督促人們愛惜大地。  但是神力無邊、人心更險,在一片看似黃澄的土地之下,暗藏著多少污染毒源、多少有毒的作物,在每季收割之後,餵養萬民。 在彰化地區,將近一百二十公頃的農地,稻子才結穗,還不到收割的季節,就在收割機的巨齒中,應聲倒地。  這些稻米經過檢測,...

危機轉機

2002-01-28

WTO開放之後,隨著大量而多樣的農作物進口,國外昆虫、植物的檢疫工作,變得更繁瑣而重要,因為在堆積成山的進口貨櫃中,永遠不曉得這些黑名單的疫病旅客,可能躲在那個陰暗角落,準備重創台灣。

自力救濟

2002-01-21

WTO來臨,有人形容台灣農業將從以往的黑暗時期,邁入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是有一群新農民的出現,努力開創一片新天地,在農業的根基下尋找產業發展的利基,他們的成果是否意味著黑暗即將過去,台灣農業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眾人。

山雨欲來

2002-01-07

台灣加入WTO,不僅讓民眾享受價廉物美的國外蔬果,更是創造蔬果貿易的無限商機,但是也讓台灣的農業面臨強烈的衝擊。國外蔬果銷售台灣,不僅挾帶成本低廉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有著現代化的貿易、運輸、倉儲、行銷等技術。對於台灣農產品的小農生產及傳統行銷,形成莫大壓力,定位市場成為重要的課題。

柳暗花明|結合生態教育的種苗場

2001-12-10

農業用地本來就具備觀光的條件,將生態觀光納入農業的生產體制,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一種發展趨勢。五年多前,台一種苗場開始將觀光與生態教育的構想,納入經營體制裡面,即使是921地震形成的裂縫,在農園也轉化成為紀念的印記,經過兩年的努力,農園的經營比地震之前還要好。從另一方面來看,現今的農業要具備生存競爭力,更要科學化、企業化的經營。花卉種苗事業結合生態觀光,似乎為農業開創了另一個可能性。

天然漆之歌|埔里文物館傳承天然漆產業文化

2001-11-26

埔里龍南天然漆文物館是全台灣僅存一家,採收到製造一元化的天然漆產業。921大地震後,生漆採收終止,文物館泰半毀損。在全家族投入產業修復一年半後,龍南重振旗鼓,再度出發。除了天然漆文化傳承的理想不變外,龍南更拓展了天然漆的領域,積極投入藝術創作及普及化的目標,而過去長期與學術界的研究,不久後即將展現成果。龍南說,他們並不確定多久之後黎明出現,但是站在數十年的努力與經驗之上,光芒終會到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