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的眼淚

採訪 郭志榮
攝影 陳志昌

早期農業社會,依賴土地維生,豐沃土壤創造人們財富,也維繫人們生計。人們祭拜土地公,感念土地所帶來的資源,象徵對土壤的尊敬,以及藉著神明的力量,督促人們愛惜大地。 

但是神力無邊、人心更險,在一片看似黃澄的土地之下,暗藏著多少污染毒源、多少有毒的作物,在每季收割之後,餵養萬民。 在彰化地區,將近一百二十公頃的農地,稻子才結穗,還不到收割的季節,就在收割機的巨齒中,應聲倒地。 

這些稻米經過檢測,含有危害人體的重金屬,原因來自農地遭受污染,而毒性之高,讓政府機關心驚膽寒,萬一流入市面,所造成的危害將是無法估計。因此,全數毀滅、二年休耕,成為劍及履及的作法。

土壤的毒害、農民的憤怒,讓古老的土地公只能在農地旁靜靜地看著,期待新的契機。而在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王昭敏教授帶領著一批年輕教授及學生,穿梭在農田之間,採集土壤的樣本,分析土壤的健康,藉助科學儀器的幫助,扮演起守候大地的「現代土地公」。 

王教授的研究,十幾年前就對農地土壤進行監測研究,台灣農地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情形,有日益擴大的趨勢,並且以往在無法可管的情形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有害稻穀流入市面。 王昭敏表示,十年前起草的「土壤污染法」,草案送進立法院,一旅行就將近十年,直到八十九年二月才三讀通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明定對受到污染農地的強制管理方法。

其實在官方大刀闊斧整治之前,農地土壤受到污染已非突發事件,而是早就已經被學術界所發現,到現今「突然爆發」,背後隱藏相關機關的互踢皮球,也反應出我們對土壤資源的漠視。

有許多種科學方法整治受到污染的土壤,但皆耗時費資,而是能否改善污染,學界也是見解不一。土壤的不可變動性,可能是在空氣、水等資源污染中,最為棘手的課題,也是必須長期關注的問題。  

「有土斯有財」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當土壤大量遭受污染,所有的過錯別推給傷心的土地公。行法令、勇負責,可能是現代掌管土地權責機關,無可逃避的責任。 

地點
集數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