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高溫,身體發熱、汗流浹背,似乎已成為日常,氣候變遷,暖化也讓人體承受高溫來襲。當氣溫邁入35°C,同時也代表著:「你身體的散熱系統要小心失靈啦!」

人的體溫藉由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方式來散熱,當身體產生的熱能大過於散出去的熱,身體無法調節高溫,就會有熱傷害產生。要注意防範熱傷害,除了記得要多喝水,減少在中午12-2點高溫環境下直接曝曬之外,如果在室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要多加注意。 

​​
​▼熱傷害的等級與症狀可分為:

【輕度】 熱痙攣
成因:運動量過大、流失鹽分,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身體溫度正常或輕度上升
🔘肢體肌肉呈現局部抽筋現象

 

 【中度】熱衰竭
成因:大量出汗嚴重脫水,導致水份與鹽份缺乏所引起的血液循環衰竭
🔘身體溫度正常或微幅升高(低於 40 C)
🔘頭暈、頭痛、噁心、嘔吐
🔘大量出汗、皮膚濕冷、無力倦怠、臉色蒼白

 

【重度】熱中暑
成因:進一步惡化,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包括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加劇了體溫的升高,使細胞產生急性反應
🔘37°C < 體溫 > 40°C
🔘神經系統異常:行為異常、幻覺等
🔘呼吸困難、激動、焦慮、昏迷、抽搐
🔘可能會無汗(皮膚乾燥發紅)

★死亡機率30-80%:若無緊急且適當之處理,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

 

❗️哪些族群容易受到熱傷害❗️ 
嬰幼兒、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某些藥物者、直接曝曬在陽光下的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長時間在密閉空間工作者、BMI超過24的過重者,在高溫,散熱效果不佳的環境下,就可能發生熱傷害。

 

​▼發生熱傷害時,可以怎麼做:



❗️急救五步驟❗️ 一定要學起來!
陰涼:從高熱的環境中移至蔭涼通風處
脫衣:鬆脫衣物、足部稍抬高、平躺休息
散熱:全身皮膚噴灑水,儘速通風 (如:搧風)
喝水:意識清醒者可給予稀釋電解質飲料
送醫:儘快送醫處理
 

學科
生活, 城市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熱傷害, 中暑, 熱衰竭, 散熱, 過熱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製圖、整理/洪薇檸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2年9月15日,這一天,是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取得同意設置文件的正式失效日。爭議多年的坤輿抗爭案,是否會就此落幕呢?

2001年坤輿公司計畫在苗栗造橋龍昇村興設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收受包括非有害集塵灰、灰渣、礦碴等事業廢棄物,但設置地點位於高處,又距離村民仰賴的灌溉水源(大潭),只有三百公尺,村民擔心污染地下水及大潭,於是組織自救會抗爭,並從2021年1月起在坤輿公司門口埋鍋造飯,阻止廢棄物進場,雙方多次爆發衝突。

今年7月21日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回坤輿公司開發行為的行政處分,苗栗縣政府因而中止試運轉許可,2021年9月13日環保署修正《公民營廢棄物清除機構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在2012年之前取得同意設置文件的業者,一年內如果沒取得處理許可證,原先取得的「同意設置文件」就會失效,也就是2022年9月13日是最後期限。不過苗栗縣環保局表示需要在發布日起算第三日開始發生效力,才算是期限屆滿日,屆時坤輿公司若要營運,必須要走環評程序來審理。

縣市
  • 苗栗縣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微塑膠無所不在,尤其在海洋動物身上,經常聽到微塑膠入侵的消息,但近期綠色和平和研究團隊合作在台灣陸域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及檢測,以六種台灣保育類動物及棲地水域為目標,發現有極高的比例檢出微塑膠。

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後,針對這項警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除了嚴格要求遊憩服務據點不販賣瓶裝水,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之外,也會減少垃圾子車,推廣垃圾不落地政策,減少野生動物攝食到塑膠的機會。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則表示園區賣店沒有使用一次性餐具,也呼籲遊客減少使用塑膠產品,未來將評估是否塑膠微粒列入棲地監測項目內。

​ ※什麼是微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五毫米的塑膠碎片​

▌黃喉貂​

保育等級易危的黃喉貂,棲息在台灣中、高海拔闊葉林與箭竹林,研究團隊在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採集排遺,發現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100%,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8.65個微塑膠,有碎片、纖維及碎片等類型,其中顆粒占了五成。​

延伸閱讀》山中精靈黃喉貂|很萌也很殺的山羌獵食者

​ ▌金門歐亞水獺​ ​

保育等級極危的金門歐亞水獺,如今只能在金門見到野生族群,研究團隊在金門採集排遺與棲地水域樣本,發現排遺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79.48%,平均每克乾排遺有2.72個微塑膠;棲地水域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75%,平均每公升水有32.11個微塑膠,不管排遺或水樣皆以碎片和顆粒型態占多數。

延伸閱讀》金門水獺有危機|能否盼到轉機出現

​ ▌石虎​

保育等級瀕危的石虎棲息在台灣淺山地區,研究團隊在苗栗、南投採集排遺,發現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90%,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64個微塑膠。所發現的微塑膠型態有碎片、纖維和顆粒,以碎片及顆粒為大宗。​ ​

延伸閱讀》石虎需樂園|石虎棲地面臨開發壓力

▌臺灣黑熊​

保育等級瀕危的台灣黑熊棲息在台灣中、高海拔山林,研究團隊在嘉明湖步道、大分地區採集排遺與棲地水域。從排遺樣本中發現,嘉明湖步道的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100%,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07個微塑膠;大分地區檢出率為84.21%,平均每克乾排遺有1.14個微塑膠,型態則是以碎片為主,超過六成。​​ ​而從瓦拉米到大分地區沿途的棲地水域樣本,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皆為100%,平均每公升水有5.78個微塑膠,以碎片型態為主 ​。

延伸閱讀》小熊回家記|從南安小熊看台灣黑熊保育的挑戰

▌臺灣水鹿​​

保育等級接近受脅的台灣水鹿棲息在台灣高山草原,研究團隊2021年起在嘉明湖步道、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採集排遺與棲地水域。從排遺中發現,嘉明湖步道樣本的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26.6%,玉山塔塔加地區樣本為31%,平均每克乾排遺有0.09個微塑膠。水域樣本中,嘉明湖步道沿途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80%,平均每公升水有20.14個微塑膠,玉山塔塔加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38.8%,平均每公升水有17個微塑膠。

延伸閱讀》鹿謎|人與鹿最容易相遇的地方

▌櫻花鉤吻鮭

保育等級瀕危的櫻花鉤吻鮭棲息在台灣高山溪流,研究團隊在七家灣溪及附近溪流,採集其食物水棲昆蟲與棲地水樣,發現水棲昆蟲樣本的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為97%,平均每隻昆蟲體內有2.77個微塑膠,以顆粒型態為最多;以食性來看是碎食性及濾食性昆蟲體內微塑膠含量較高。棲地水域微塑膠平均檢出率皆為100%,平均每公升水有26.11個微塑膠。研究人員從塑膠型態分布來看,與水棲昆蟲體內型態一致,推測棲地水域的微塑膠經生物體消化系統處理後有關。​​ ​由於水棲昆蟲是櫻花鉤吻鮭的主要食物,從棲地水域及水棲昆蟲普遍含有微塑膠結果來看,櫻花鉤吻鮭從食物鏈攝食到微塑膠存在著風險。​

延伸閱讀》櫻鮭的歸鄉路:護持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回家
 


相關新聞》微塑膠現蹤保育類棲地 雪管處研商列入監測​
相關新聞》汙染深入山林 陸生動物排遺檢出微塑膠​​ ​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塑膠微粒, 微塑膠, 塑膠垃圾, 野生動物, 保育類, 塑膠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蔡沛芸、林燕如​
製表|蔡沛芸、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車輛排放廢氣、工廠排放廢水,都可能被依《空氣污染防制法》或《水污染防治法》開罰,但你知道嗎?光害至今在中央政府層級,只有環保署的《光污染管理指引》,而沒有罰則。過去燈火通明的城市是進步、繁榮的象徵,但近年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光害的影響。

延伸閱讀》城市光害|見不得的光 
延伸閱讀》城市光害|替世界滅一盞燈

2022年6月,連江縣政府正式公告《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希望能維護馬祖的藍眼淚觀光資源,以及特有種昆蟲雌光螢的生態環境,並且正努力推動讓大坵島通過國際暗空協會IDA認證,成為台灣第二座國際暗空公園。雖然地方政府與當地居民對減少光害普遍有共識,中國漁船夜間照明的強光卻是一大隱憂。


中國漁船燈光照射有如偽極光

台灣第一座國際暗空公園位於合歡山,2019年獲IDA認證後成為熱門觀星景點,卻衍生人潮、車潮過多,影響觀星品質的疑慮,2022年6月,南投縣政府縣議會三讀通過《南投縣合歡山暗空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包括車輛停妥後三分鐘內須關閉所有對外光源等規範。

各地想要留住一片星空的人們,面臨哪些挑戰呢?一起來看看。

學科
公害, 科學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光害, 光汙染, 暗空公園, 合歡山, 雌光螢, 地方自治, 馬祖, 大坵島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撰稿 林書帆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出於善意收容海龜 飼養環境受限

在早年保育觀念不發達的年代,海龜曾經是當地居民的食物來源,而在民間信仰中,海龜又被人們尊崇為神獸,也是長壽的象徵。大義宮廟方表示,最早是漁民捕獲海龜送到大義宮,也花錢購買要被宰殺的海龜,廟方出於善念收容海龜,並從全日照的開放式半月形水池,特別打造地下珊瑚洞及水池來安置海龜。當年大義宮就如同民間海龜救傷收容中心,一旦遇到海龜受傷或生病,也會請郭仁政獸醫前來救治。由於大義宮地下室的飼養空間有限,海龜的生存環境無法再提升,近年來陸續引起爭議。


1998.07 澎湖大義宮綠蠵龜生病,找來獸醫郭仁政前來查看。

究竟澎湖大義宮養了多少隻海龜,眾說紛紜,從海保署資料,澎湖縣登記有案飼養的海龜有19隻,都是大義宮在1989年野保法施行之前就飼養的,包括有玳瑁3隻、綠蠵龜15隻、赤蠵龜1隻。30年來,陸續有11隻因病死亡,8隻存活。然而大義宮對外表示,在1989年野保法公告施行後,只有8隻海龜。

動保團體質疑廟方有以龜換龜的情形,澎湖縣農漁局回應在1997年時,確實查獲大義宮有新飼養兩隻未登記的海龜,當時查獲已將相關人員移送法辦,廟內的海龜也植入晶片造冊。

2018年11月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除了控訴大義宮不當飼養將多隻海龜放在狹小空間,也要求大義宮公布相關資訊,到底大義宮這三十多年來養過多少隻海龜?有多少隻海龜死亡,需對外界說明。


2019年澎湖大義宮多隻海龜擠在一起

許願池中的海龜 想自由是種渴望

在大義宮的地宮內,體型大的海龜稍一移動,鰭足很容易摩擦到池壁,對於習慣獨居生活的海龜,多隻海龜共同飼養在狹小的水池內,也是種心理壓力。而集體飼養也造成海龜之間搶食及打鬥的現象,長期缺乏日照無法補充維生素D3,更是影響到龜殼生長。

早年許多遊客會投擲硬幣等物品到海龜活動水池中,廟方增設許願池,供信眾集中投擲硬幣。2015年海洋大學研究生郭芙的碩士論文《台灣常見海龜血液中重金屬濃度(砷、鎘、鉻、銅、汞、鎳及硒)之初探》檢測大義宮海龜,發現綠蠵龜血液中「銅」和「鎳」的含量高於野生海龜,顯示大義宮水池水體中的「鎳」已經影響到海龜,使得大義宮海龜有比較高濃度的鎳,檢測結果大義宮收容池內的鎳金屬濃度高於澎湖水試所海龜飼養水池的四倍,推測與水池中的硬幣有關。廟方表示為讓海龜健康,就將許願池拆除,並限制遊客亂丟異物。


1998年時廟方就已將收容海龜的水池作為許願池,鼓勵信眾投擲硬幣

隨著保育觀念興起,民眾屢屢投訴大義宮飼養環境不佳,2017年6月14日澎湖縣農漁局在竹灣村民活動中心辦理說明會,邀請長期關注大義宮海龜的動物社會研究會,村民以及廟方展開三方對話。動保團體提出希望將海龜移地收容或評估野放,但由於廟方及村民認為飼養海龜能保佑漁民平安,因此海龜仍無法脫離圈養環境。澎湖縣府的主管機關提出大義宮改善飼養環境之後,可以採用以龜換龜的方式,讓大義宮和水試所合作輪流公開展示健康海龜,達到保育與信仰得以雙全的目的。


大義宮內還養有稀少物種鱟,但所營造的環境並不適合鱟棲息

海龜生存環境仍惡劣 健康條件不佳

但四五年過去,大義宮雖然加裝海水循環過濾系統等,但海龜的生活空間仍是相當侷限,整體環境未獲得更好的改善。

2019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從海龜的血液檢查報告來看,八隻海龜都營養不均衡,有過胖現象,大義宮回應會改善飼養環境及飼料,並且願意將半數海龜移置戶外箱網養殖。

2022年7月19日澎湖縣農漁局發布新聞稿,大義宮通報所飼養的3隻海龜陸續死亡,進行解剖後發現,其中7月6日死亡玳瑁海龜腹甲內發現高達976顆的卵黃;剩下的兩隻海龜(1隻玳瑁1隻綠蠵龜)也交由水試所暫時照養,並對大義宮飼養環境進行水質採樣,澎湖縣府表示待相關報告完成後,將一併對外公布。


2022年7月解剖死亡玳瑁,發現腹甲內有高達976顆卵黃。 照片來源/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動物社會研究會認為,澎湖大義宮多年來對所飼養的海龜未能妥善照顧,早在2018年就曾指出大義宮不適當的照養,直到現在,大義宮所承諾的改善海龜圈養環境,並未做到。今年四月大義宮送3隻海龜至水試所做例行健檢,沒想到,六月底起陸續傳出留在宮內的5隻海龜,有3隻海龜死亡,剩下的2隻也送到水試所暫時照養。這次事件更突顯出搶救大義宮海龜迫在眉睫,呼籲政府應積極介入,立即沒入大義宮所飼養的海龜,讓5隻海龜能有專業照護。

【更新後續】大義宮海龜全數捐出

澎湖竹灣村大義宮因近日陸續傳出三隻海龜死亡,多年來宮內飼養環境不適當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28日上午大義宮管理委員會與澎湖縣政府達成初步共識,大義宮的剩餘五隻海龜全數捐給澎湖縣政府做後續處理,未來將由專業照護海龜狀況,並進行野訓,評估野放的可能性。

【更新後續】澎湖大義宮海龜野放 

經過獸醫、照養人員這段期間的照料及觀察,評估大義宮海龜的健康情形、進食、活動狀況良好,符合野放標準,考量氣候及潮汐之下,2022年11月16日下午五點在澎湖嵵裡沙灘進行野放,其中有兩隻海龜,由海保署裝設衛星定位器,希望能掌握海龜的後續狀況。

 


學科
動物, 海洋
縣市
  • 澎湖縣
關鍵字
大義宮, 海龜, 綠蠵龜, 玳瑁, 赤蠵龜, 海洋生物, 保育類動物, 珊瑚宮, 圈養動物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林燕如
攝影|柯金源、于立平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最新一期的《2021年家庭用電資訊百科(2022.6版)》,2021年我國總用電量2833.7億度,工業用電仍是最大宗,占56.97%。其次是住宅部門18.61%、服務業部門16.06%、能源部門自用6.64%、農業部門1.17%、運輸部門0.55%。

▌每戶家庭平均用電量311度

在住宅部門的電力消費,幾乎都是家庭用電。每月家庭戶均用電為311度,相較於2020年(300度)增加11度。從近五年從原本往下的趨勢又往上來看,推測疫情升溫期間,民眾居家上班頻率變高,讓民眾在家時間增長,用電量因此成長。

另外,工研院2021年家庭用電消費習慣調查,在家庭電器持有數量,2021年平均每戶家庭電器台數為28台,相較2015年的26台成長了2台。而持有數最多的是電扇或通風扇,每家平均有3.34台,其次為手機2.83台,冷氣有2.54台。在電器種類方面,則是平均每戶家庭電器種類為20種,你也可以掐指算算家裡有哪些電器產品?

▌家庭電器用電量前五名

其中全國家庭用電用電量前五名的分別是:冷氣機29.46%、電冰箱11.98%、照明9.92%、電熱水器9.90%、電視機6.69%。到了夏月(6-9月)用電量前三名,同樣是這三大類別,不過,冷氣占比大幅增加為49.25%、電冰箱10.12%、照明6.98%。

▌汰換老舊家電  節電也省荷包

在報告中也指出,一般家庭中超過10年以上的家庭電器占比,電冰箱37.16%、冷氣機36.15%、電熱水器35.06%,顯示台灣家庭老舊家電的比例偏高。以冷氣機來看,推估目前全國家庭冷氣機約有2027萬台,超過10年以上的冷氣機有733萬台,若是能將超過10年的定頻冷氣機(1293度),汰換成一級能效的冷氣機(623度)的話,每年可減少670度電,省下約1715元。

而推估目前全國家庭電冰箱約有908萬台,超過10年以上的電冰箱約有337萬台,若將超過10年的老舊電冰箱(785度)更換為1級能效電冰箱(259度)的話,每年可減少526度電,省下約1347元。

其實日常生活裡,處處都藏有可以節電的空間,如何找出電力浪費的嫌疑犯,當個節電柯南,一起來守護台灣電力以及荷包吧~


※一度電可以做哪些事呢?

1000瓦電器使用一小時
12瓦的LED燈泡,使用7天(以點燈12小時計)
能效一級的電冰箱(500公升)使用一天

※隨手做的節能行動

冷氣空調每調高1度C,可以節省6%空調電力
冷氣濾網清一清,使用冷氣一天能省0.47度
隨手關燈18小時,一天可省1.86度
電腦長時間不用時關機,關機10小時,一天可省1度
開飲機加裝定時器,不在家或睡眠時停止加熱,一天可省0.72度

 

學科
能源, 生活
縣市
  • 台灣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認識馬糞海膽

馬糞海膽又稱為白棘三列海膽,普遍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台灣本島的東北角、墾丁海域,以及離島的澎湖、小琉球及蘭嶼都可見到蹤影。生活在珊瑚礁及礁石區,成體體殼直徑可達12公分,以海藻、海草為主食,由於進食速度快,因此能有效控制大型藻類的滋生,是維繫珊瑚礁與藻類生態系平衡的最佳助手。馬糞海膽的管足吸附力強,會將海藻、碎珊瑚或垃圾、木片等黏附在身上進行偽裝。而許多人喜歡吃的黃色部分,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每年5-9月是海膽性腺發育成熟期,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捕撈馬糞海膽的盛行期。

▌馬糞海膽怎麼了?

捕撈海膽因為具有技術性低、也不需採捕裝備,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採捕到手,因此早在2004年,就有學者提出警訊,澎湖縣政府從2007年開始管制馬糞海膽的捕撈,2018年則規範採捕期7/1-8/31兩個月的捕撈期,但因為只有限定禁漁期和大小(殼徑8公分以上才能採捕),缺乏完整的配套加上未落實管理,成效不彰。

因此每到開放採捕期,總是被捕撈一空,甚至當地保育團體海洋公民基金會發現,有部分漁民,在尚未開放時,就先將捕撈的海膽放置隱密地點,到開放後才全部捕撈上岸。今年海洋公民基金會也發現漁民為了規避查緝,在捕撈當下就將海膽剖殼裝盒,增加查緝難度。六月,志工前往馬糞海膽的重要棲地赤崁、後寮和青螺,一顆都沒有看到。中研院鄭明修博士估計,馬糞海膽因過度捕撈,從半世紀前超過兩億隻,推估到現在可能剩下幾萬顆左右,生存面臨危機。

延伸閱讀》呷飽沒
延伸閱讀》海膽存亡記

▌馬糞海膽可以養殖嗎?

馬糞海膽有著複雜的生活史,採取體外受精,由雌、雄性分別將卵子和精子排放到海水中完成受精,受精卵發展成幼蟲,下沉到海底,變態發育成小海膽。2009年起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就開始馬糞海膽的人工養殖試驗,透過人工環境希望提高受精卵的成功率,但想要讓海膽穩定成長,仍充滿許多挑戰。

延伸閱讀》尋找「膽」蹤|許馬糞海膽一個未來

▌如何解決馬糞海膽危機?

高雄海洋科大受澎湖農漁局委託的《 澎湖重要物種保育與經營計畫報告》,54個採樣點,38,200平方公尺的海域,只記錄到226個個體,密度0.06顆/10m2,族群量相當低。研究團隊在報告提及,從文獻發現馬糞海膽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可以快速增長,因此建議在調查熱點較高的地區,進行完全禁止捕撈的兩年實驗計畫,就能藉此來評估禁捕海域的馬糞海膽資源量恢復情況,以利後續管理方法的制定。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呼籲政府面對馬糞海膽枯竭應訂出積極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嚴格的採捕許可證、包括體長、季節、區域的捕撈限制,建立總量管理及個別配額、嚴格有效漁獲申報及統計制度。

從2004年到現在,馬糞海膽危機總是不斷被提起,但因海膽料理深受觀光客歡迎,澎湖縣府長年為求取兩者平衡,採取較為軟性的管理方式,從近幾年來看,這樣的管理已經無法發揮成效,面對民間團體的訴求,澎湖縣政府回應,將透過諮詢委員會,評估適合澎湖與馬糞海膽的方式,今年也會試辦海膽養殖,希望能用養殖取代捕撈,保育海洋資源。不過,海洋資源是否還有時間再等待呢?

相關新聞》
澎湖馬糞海膽採捕至8月底 只能採捕殼徑8公分以上(2022年)
澎湖馬糞海膽開放採捕 3天內被抓光光(2019年)
澎湖馬糞海膽 6/16起開放採捕至8月底(2017年)
澎湖馬糞海膽不夠吃 饕客改吃紫海膽(2016年)
飯店推海膽吃到飽 環團抗議急喊卡(2016年)

學科
海洋
縣市
  • 澎湖縣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春天,有些鳥很忙。趁著氣溫回暖,牠們要進行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繁殖。有些鳥選擇樹洞、有些會自己啣巢材築窩,當牠們築巢在荒野,與人相安無事,如果鳥巢築到城市裡了呢?

例如大安森林公園對鳥類來說就是資源豐富的地方,近幾年固定有一對鳳頭蒼鷹築巢,台灣猛禽研究會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連續七年在鳥寶孵出之後,架設攝影機直播,讓網友一同陪伴雛鳥成長,成為美好的生命教育。

鳥類是機會主義者,選巢材是有什麼就用什麼,有時會撿撿小鐵絲,甚至衣架也會撿去使用,當牠們帶著這些到電線桿上築巢,稍一不慎就引發停電意外,牠們本身也可能因此死亡,包括一些不在電線桿築巢的鳥類,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組長林文隆表示,曾經收到因為觸電而奄奄一息的大冠鷲,電流從尾羽進入從嘴喙穿出,導致嘴喙幾乎斷裂無法覓食,只好進行安樂處理。為此,台電公司陸續在鳥類築巢頻繁的地方,架設驅鳥器與鳥刺踏,同時也將電線做好絕緣包覆,希望減少停電意外。

鳥類在都市討生活有兩大原因,一是食物充足,二是有地方可住。公園綠地、行道樹、交通號誌的彎管、騎樓、屋簷下都有不同的鳥類會去築巢,一方面是生命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帶來困擾。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人們應該尋找改善問題的方式,畢竟在城市建立之前,這些土地原本就是牠們的生活領域。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灣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撰稿 陳佳利
攝影 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2年聯合國氣象組織公布《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提出溫室氣體濃度、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以及海洋酸化四項氣候關鍵指標都已打破紀錄,而當前的海洋是至少兩萬六千年以來最酸的時刻,因為海洋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化學反應,導致海洋酸化;海水溫度也不斷上升;南極冰河融化,過去10年間,海平面就上升多達4.5公分。 

此外,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與研究機構合作,檢視全球2590份海洋研究,發現全球2144種物種遭遇塑膠海廢污染,有高達9成的海鳥及一半的海龜誤食塑膠。學者指出根本之道在於源頭減量,基金會提出警告,再不設法從源頭減廢,到2050年塑膠海廢將4倍成長,而地中海、黃海、東海與北極海等污染熱點,因微塑膠濃度過高,已超過生態危險的臨界點。

延伸閱讀》蚵苗消失之謎|西部沿海牡蠣養殖走入黃昏?
延伸閱讀》酸化之海|溫室氣體的排放讓海水加速變酸
延伸閱讀》塑膠微機|流入海洋的微塑膠

台灣的海洋現況又是如何呢?

 

▌古老生物| 海龜

全球有七種海龜,在台灣海域常見的有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以及革龜。都是被列入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產卵棲地開發、海廢污染、人為捕捉、船隻撞擊等因素都造成海龜族群面臨危機。根據海保署資料,2021年全年度統計,海龜擱淺359隻(活體70隻,死亡289隻);2022年第一季國內海龜擱淺件數有106件(活體25隻,死亡81隻),以常見的綠蠵龜為主。
延伸閱讀》平安龜

 

▌生物起源|珊瑚礁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長期進行全國珊瑚礁體檢,在世界海洋日前夕公布12年來全台珊瑚礁健康狀態,並以生態健康紅綠燈燈號來做區分。健康良好的綠燈只有蘭嶼;健康堪憂的黃燈區則有墾丁、綠島、澎湖;岌岌可危的紅燈區,分別是北海岸、東北角、東海岸、小琉球等地,其中小琉球活珊瑚覆蓋率只剩10-20%,中研院學者認為已經超過生態韌性可自行恢復的臨界點,需要人為協助來強化保育。
延伸閱讀》海中之森|台灣珊瑚礁體檢計畫

▌海中精靈|鯨豚


出現在台灣海域的鯨豚種類多達全球的八分之三,也因此促成賞鯨觀光的生態旅遊模式,不過,也常聽見鯨豚擱淺的消息。根據海保署資料,2021年全年鯨豚擱淺共144隻(活體11隻,死亡133隻 ),而2022年第一季國內鯨豚擱淺統計,通報件數有51件(活體9隻,死亡42隻),其中以露脊鼠海豚最多,糙齒海豚、弗氏海豚居次。

延伸閱讀》當鯨豚上岸|敲響海洋生態的警鐘

▌海洋廢棄物及污染


塑膠、保麗龍的便利性,讓人們在使用時,很容易忘記它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但,它們正對我們的環境造成衝擊。從海保署資料得知,2022年4月清出的684噸海洋廢棄物:寶特瓶有37噸、竹木類143.6噸、保麗龍22.6噸、廢漁具漁網33.8噸,無法分類的廢棄物有428.2噸。更多的還有難以計量的微塑膠,正在危害我們的海洋環境。同時漏油、化學物等海洋污染也沒有消失,2022年第一季接獲海洋污染通報件數就有21件。

延伸閱讀》海塑去哪兒|了解台灣海底垃圾有哪些?
延伸閱讀》管不住的漁網│海中漂流成生態殺手
延伸閱讀》油到小琉球|2021.6.22 中油高雄大林外海油污事件

台灣四面環海加上離島地區,我們與海洋息息相關,她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也常稱呼自己是海洋國家。但我們對這片海洋好嗎?


我們可以做那些改變?

不想再有傷心太平洋,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都有可能成為污染這片海的幫凶,一起來做些改變。

群眾的美麗減塑│自備環保餐具愛護環境
紙塑盒你叫外送|呈倍數成長的外送垃圾
聽見海龜媽媽的求救|持續為海龜發聲
手感的溫柔|布尿布、布衛生棉減少地球的負擔
在稻田裡護海洋|花蓮新社農民轉型有機耕作
吃魚這門課|學習吃有刺的魚
尋找「膽」蹤|許馬糞海膽一個未來
未來食物養成記:穿越八十年來吃蝦
 

學科
海洋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政府為了達到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農漁業光電共生也成為推動重點,但在設址的過程,經常聽到能源發展與養殖漁民的生計、候鳥生態等衝突傳出,台南七股就是其中案例。

為化解彼此爭議,能源局委託工研院執行的「臺南市七股區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意見徵詢會」,要來收集民眾意見,今天(6/1)下午在七股區中寮社區活動中心舉行。不少當地漁民,以及關心能源轉型的團體都出席表達。

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南市野鳥學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多個環保團體及漁民在會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光電發展應訂出區域開發總量應管制、維護重要生態功能、確保漁民權益、台61以西應暫緩開發等五大訴求。

七股區三股里黃仙立里長表示台南市七股區的太陽光電面積已經約1149公頃,占全市最高,應該讓七股土地休息喘口氣。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楊惠欽會長則表示,漁民和業者的資訊不對等,屢屢發生業者施工,漁民無法養殖的糾紛,漁業署應該提供協助。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律師黃馨雯提出,室內養殖對土地及生態的可回復性遠低於戶外養殖,且多數漁民對室內養殖仍存有疑慮,而室內養殖的設立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衝擊,也需多加評估及嚴審室內養殖的申請,才能避免傷害到七股產業平衡。

大家都期待這場徵詢會議,政府確實有聽見民眾心聲,找出更好的方案,讓光電跟漁民都能有共存共榮的機會,後續我們也將持續追蹤,期待光電在台灣能有好的發展。

 

縣市
  • 台南市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張光宗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