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live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引起都蘭部落族人反彈和環保團體的質疑,今年7月的環評第3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中,有環評委員建議開發單位應到都蘭部落當地舉辦說明會或公聽會,回應部落族人的訴求。


開發單位首度到都蘭部落說明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

9/19週五晚間,開發單位都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首度到部落說明,部落族人提出用水、用地疑慮,也質疑開發單位提出的增加工作機會,是否真的會讓族人受惠?

由於開發案位於都蘭部落傳統領域Kakahalay(地名:五線),開發規模將近7公頃,計劃興建7棟大樓與18棟豪華別墅,引起當地都蘭部落族人反彈。


台東都蘭休閒渡假村規劃7棟大樓與18棟別墅。資料來源/台東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

都蘭部落族人、地球公民基金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等團體,曾在今年七月於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抗議開發單位沒有具體回應環評委員意見、缺乏完善地質調查、珊瑚生態影響資料、也沒有誠實面對開發基地不斷崩塌,導致海岸公路災害的狀況、沒有到部落進行溝通、質疑供水計畫模糊不清,更在環評書件中否定傳統領域自然主權,踐踏部落主體性。

環境部「台東縣東河鄉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中,專案小組要求開發單位針對10項重點補充資料,包含修正旅館房間數計算方法及合理性、釐清海階邊坡退縮情形、鄰近崩塌地形安全監測措施、強化污水處理程序,以及自來水供水規劃內容等等,於今年9月30日前補正後再審。此外,會中更有環評委員建議開發單位應前往都蘭部落舉行說明會,跟部落族人溝通。

說明會中部落族人提出對於用水、用路的疑慮


部落族人擔憂開發後,用水和用地問題。

開發單位今天前往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活動中心部落會議中說明,會中部落族人提出用水和用路的疑慮,部落族人Diway林一凡表示,雖然開發單位提到可以幫忙大家用水問題,但是事實上自來水管線不會接到基地的更上方,也不會接到現在沒有自來水的族人家門口。

至於用地問題,Diway林一凡指出,對於基地旁的產業道路變更,居民未來通行是否會受到影響?道路改成私人用地的話,居民如何進出?基地範圍內的道路捐給政府,才能保障通行不受影響,或直接變更為產業道路。

部落族人:渡假村的進駐對部落文化及工作機會都無助益

部落族人Cawan則表示,聽完以後覺得對部落文化好像沒有什麼幫助,文件上會提到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繁榮,但是這是誰的工作機會?可能只有房務部整理環境和床單等等,其他很多工作機會都不是部落族人可以參與的。

開發單位回應,原本的產業道路雖然劃入基地內,但是他們會變更為交通用地而不是私人土地。水的部分會再努力爭取,想辦法把自來水管線再拉得更遠,讓部落居民可以使用。
 

縣市
  • 台東縣
關鍵字
都蘭部落, 東海岸, 都蘭渡假村, 傳統領域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簡惠茹、陳慶鍾
撰稿、攝影/簡惠茹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小琉球的陸蟹生態豐富,其中又以大型陸蟹紫地蟹、毛足圓軸蟹為最大宗,陸蟹專家劉烘昌觀察,台灣紫地蟹最大的族群就在小琉球,像是美人洞到花瓶洞的步道,短短兩百公尺,無論何時都可以觀察到陸蟹,最多調查到四十九隻紫地蟹。


屏東小琉球的美人洞路段是夜間導覽熱點,經常有機車出入,造成陸蟹路殺。

但,不少陸蟹就住在馬路旁的珊瑚礁岩與海岸林裡,平日出來活動覓食,很容易遭到路殺。


每年5-9月是陸蟹繁殖期,陸蟹媽媽需要穿越環島公路來到海邊,才能順利釋幼。

尤其五月到九月是陸蟹的繁殖期,抱卵的母蟹會從棲息地,返回大海釋幼,不少陸蟹媽媽要穿越環島公路才能來到海岸邊,一不小心就慘死車輪下。根據陸蟹志工從4/27到9/11的調查統計,總共將近2600隻陸蟹遭到路殺,其中又以落日大道、山豬溝及美人洞路段最為嚴重。


2025年小琉球陸蟹志工從4/27到9/11的調查統計,全島將近2600隻陸蟹遭到路殺。

當地居民發起保育行動,除了在陸蟹繁殖季節,志工輪流繞島巡護,守護陸蟹過馬路,也倡議部分路段封路,禁止車輛通行,這項提議也獲得許多居民及相關政府單位的支持。


首日封路儀式,現場備有說明圖板,讓民眾理解為何封路。

今天在美人洞路段,正式舉辦封路儀式,大鵬灣風景區管理處琉球管理站主任陳榮豐表示,封路三個月,至少可以減少五百隻左右的陸蟹遭到路殺,如果這些陸蟹媽媽可以順利生產,對陸蟹生態有正面幫助。


封路期間的告示牌


社區居民和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合作,希望陸蟹媽媽能順利釋幼。

陸蟹志工王添正指出,以前陸蟹就像是鄰居經常可見,後來帶遊客導覽時,反而更常看到被車輛輾壓過的「蟹餅」,因此才開始做路殺調查,希望透過累積的數據,找出問題做出改變,沒想到志工們提出封路的想法真的實現了,他感到非常開心。


陸蟹慘死車輛輪下被壓成蟹餅。

由於美人洞路段是小琉球遊客夜間導覽的熱點,每到假日機車車潮湧現,也有當地居民表達,第一次走在無車的道路上,沒有機車來回穿梭,走起路來很安心,尤其封路之後,除了可以好好觀察陸蟹,也可以看到螢火蟲、竹節蟲等多樣生態,還可以欣賞星空。


封路之後,民眾可以仔細觀察路旁的生態。

第一天封路,在路口處有志工進行管制與宣導,遊客與當地居民都相當配合,也有導覽人員帶領遊客體驗步行,並且向遊客說明封路的用意。


沒有車輛的道路上,導覽人員帶著遊客體驗步行。
​​​​​

劉烘昌表示,在恆春半島等地,僅能做到短暫進行交通管制,小琉球美人洞路段能做到封路五個月、每天三小時,而且多數居民認同支持,實屬難得。


屏東小琉球美人洞生態廊道從9/19至9/30,試辦夜間封路措施,希望降低陸蟹被路殺的機率。

路殺、棲地開發,人類的行為深深影響著陸蟹族群。陸蟹的生存困境如同是小琉球島嶼發展的縮影,為陸蟹讓路將是改變的開始....

學科
動物
縣市
  • 屏東縣
  • 琉球鄉
關鍵字
路殺, 陸蟹, 小琉球, 封路, 交通管制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于立平、宋慧昱
撰稿、攝影/于立平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國軍提供車輛輻射偵檢與除污設備

核安演習每年都會挑選一座核電廠來舉辦,等於全台每座核電廠每三年會輪到一次。位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最後一部機組2號機已於今年5月17日停機,但用過核燃料還存放在廠區,安全管理仍不能鬆懈,9月9日開始進行三天核安演習。


模擬操作中心控制室 /台電提供

核安會表示,今年演習以「從嚴、從難」為原則來進行情境想定,模擬核三廠遭遇強震後,廠區多處道路受損、外電喪失、用過燃料池損毀導致池水水位降低,最後演變至全面緊急事故的應變情境。不過首日9月9日進行的廠內演練不開放媒體拍攝。


用過燃料池補水/ 台電提供

今(9/10)的廠外演練以民眾疏散避難為主軸,考量去年日本能登半島地震,發生核電廠預定疏散道路中斷、建築震毀無法進行室內掩蔽等問題,本次演練納入複合式災害應變情境,包括道路中斷後改以鐵路疏散民眾、以直升機進行孤島地區運補等。


利用直升機運補物資


通知緊急應變計畫區內民眾進行掩蔽

 


疏散民眾從枋寮火車站下車,由鄉公所人員引導上接駁車

 

此外,核三廠鄰近的墾丁、南灣也是熱門觀光景點,為避免核子事故發生時大量人潮疏散困難,本次演練也包含事故發生後於南灣沙灘勸離遊客的項目。


深受遊客歡迎的南灣沙灘也將勸離遊客納入演習項目

能登半島地震後,曾發生核災避難依據的輻射偵測器,因通訊中斷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明(9/11)核安會將持續演練透過偵檢車、無人機等多元工具,模擬電廠輻射外釋後,廠區外放射性物質的偵測作業。
 


輻射傷患救治演習/ 台電提供


救護人員向民眾說明碘片服用須知

 

學科
生活
縣市
  • 屏東縣
關鍵字
核三廠, 演習, 核災, 演練, 核電廠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書帆
工作人員標籤
撰稿/攝影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九月四日上午,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首次和民間航空公司合作,將240尾體長16公分的櫻花鉤吻鮭運送到司界蘭溪上游,進行放流。  攝影/陳佳利

​昨天上午有場很不一樣的專機任務。

九月四日上午,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首次和民間航空公司合作,將240尾體長16公分的櫻花鉤吻鮭運送到司界蘭溪上游,進行放流。


2025年櫻花鉤吻鮭放流地圖。 圖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雪霸處表示以往放流都仰賴人力步行背負六小時,透過專機可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而為了確保這次任務順利,經過一年實地調查和兩次空中勘查,確認溪流棲息地和航行路線的安全,今年將鮭魚送往更上游的棲地,是希望提高存活率。


為了確保這次任務順利,經過一年實地調查和兩次空中勘查,確認溪流棲息地和航行路線的安全,並特製運魚木箱,來搭配專機運送。照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在台灣被稱為國寶魚的櫻花鉤吻鮭,在冰河期來到台灣,之後成為陸封型鮭魚,只棲息在大甲溪上游的支流。但攔砂壩工程、高山農業、人為獵捕與暖化,讓牠們生存充滿挑戰。目前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工作,是就地保育與移地復育雙線並行,從2006年開始,每年把種原庫繁殖出來的幼鮭,送回歷史溪流。(延伸閱讀:國寶魚要回家|櫻花鉤吻鮭復育之路)


在台灣被稱為國寶魚的櫻花鉤吻鮭,在冰河期來到台灣,之後成為陸封型鮭魚,只棲息在大甲溪上游的支流。但攔砂壩工程、高山農業、人為獵捕與暖化,讓牠們生存充滿挑戰。我們的島/資料照片

一度瀕臨滅絕、僅剩200多尾的櫻花鉤吻鮭,在眾人努力之下,數量提升到一萬八千多尾。1980年代,研究人員只在七家灣溪記錄到櫻花鉤吻鮭,如今大甲溪上游的司界蘭溪、合歡溪、畢祿溪、南湖溪、羅葉尾溪、有勝溪等歷史溪流都再度看到成群的鮭魚優游。(延伸閱讀:櫻鮭的歸鄉路:護持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回家)


高山農業影響著櫻花鉤吻鮭棲息地溪流的水質。攝影/陳佳利

棲地的保護是櫻花鉤吻鮭能夠生存下去的重要關鍵,如何讓這些溪流能夠連通、鮭魚族群順利交流,確保基因多樣性,以及設法降低高山農業對水質的影響,是保育櫻花鉤吻鮭現階段需要重視的課題。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中市
關鍵字
櫻花鉤吻鮭, 國寶魚, 復育, 放流, 冰河時期, 冰河孑遺生物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陳佳利、陳添寶、賴冠丞、顏子惟
撰稿/陳佳利、林燕如
照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陳佳利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這些遭盜挖的農地或國有地,最深達20公尺,總面積合計6公頃以上,且位於水質水量保護區。嫌犯在挖走有價值的土石之後,再載運大量建築廢棄土方回填,形成下有盜挖大峽谷,上有廢棄土方山,相當驚人的景象。

相關新聞》美濃農地遭盜採砂石回填廢棄物 獲利逾3億2人收押
相關新聞》美濃農地遭盜採砂石成巨坑 高市府罰業者300萬限期回填


預計要回填的營建廢棄物,堆置在旁如同小山。


遭不法開採土石的農地,最深的甚至達到20公尺。

​根據附近農民表示,業者去年底就來開挖,並且宣稱合法填滿廢棄營建土方,要居民不用擔心,但是農地挖成峽谷,造成農地坍塌,道路毀損,嚴重影響地方安全。

高雄檢警獲報展開調查,透過空中偵查照片收集犯罪事實,八月陸續現場查獲,以及傳喚相關人士,目前扣得重型開挖機具怪手15台,傳喚被告15名到庭,經檢察官訊問後,有11人涉及罪嫌,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另4名被告交保。



過去美濃、里港沿溪一帶,發生過多起盜挖農地事件,查獲後經過整治,有些回填,有些轉型養殖,現今再爆發盜挖事件,讓當地居民擔心噩夢再現。

相關新聞》租六龜農地誆整地 嫌盜採砂石逾4千噸

縣市
  • 高雄市
關鍵字
廢棄物, 高雄美濃, 農地, 回填利用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郭志榮 葉鎮中
撰稿 、攝影/ 郭志榮
整理 / 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南投市一處停車場,停放的車輛經過連夜大雨幾乎全泡在水裡。

從7月28日零時到29日晚間18點20分,嘉義太保、水上、鹿草、六腳、朴子以及台南後壁、東山、白河,雲林水林都有超過400毫米以上的累積降雨量。南投市區在7月30日上午八點到九點,甚至有過高達88毫米的時雨量,雨水宣洩不及,市區一度淹水到車子輪胎高度, 中寮鄉的雨量也很驚人,最高時雨量將近70毫米。

氣象署發布大雷雨警報 提醒民眾注意

氣象署30日針對南投縣、彰化縣、台中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發布大雷雨特報,呼籲這些縣市會有劇烈降雨、雷擊出現,民眾出門要多加小心。遠離山頂、屋頂、獨立樹下、溪流或水塘等環境,山區出入須慎防土石流、坍方、落石等情況。

​氣象署表示30日到31日清晨,是這波西南氣流雨勢最為明顯的時期,尤其苗栗以南地區,從7月28日00:00到7月30日17:30兩日累積雨量來看,高雄市茂林區、桃源區都已經超過800毫米,屏東縣三地門鄉逼近800毫米。

高屏山區連日大雨,讓土石鬆軟,多處山壁土石崩落,造成道路中斷,部分地區也傳出土石流災情。氣象署呼籲這波強降雨會持續到31日清晨之前,未來仍需要小心。


資料來源/農業部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 (20250730-1530)

根據0728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十次工作會報暨情資研判會議會後記者會,這一波淹水災情總計有276筆,現在積水幾乎都已經退去;農村水保署發布紅色警戒土石流潛勢溪流198條、3處大規模崩塌 ,另有177條土石流潛勢溪流達到黃色警戒、6處大規模崩塌,主要在嘉義縣、台南市、 高雄市、屏東縣、南投縣及雲林縣等六個縣市, 針對入夜後,對達到紅色警戒的聚落將進行預防性疏散。


屏東三地門鄉公所人員和警方,通知民眾為安全起見進行預防性撤離。(畫面來源/0729公視新聞網)

中南部紛紛傳出積淹水狀況

​雲林縣水林鄉,昨日因短延時強降雨,積水也有一度高達50公分以上,當大水退去後,居民墊高家具預防再次淹水。


雲林縣水林鄉光是28日單日累積雨量就超過400毫米,造成民宅淹水。(畫面來源/0729公視新聞網)

歷史災區嘉義縣東石鄉港墘村,因地勢低窪,每逢暴雨就容易淹水。六腳鄉、朴子市也有明顯的積淹水,一家畜牧場的豬隻被大水困住,出動怪手救援,竹崎鄉的義仁吊橋,部分地基被掏空,緊急封閉。

台南後壁部分地區,昨天一度淹水到腰部高度,大水退去後,居民趁著沒有下雨的空檔,清理家園。菁寮老街上的隆泰棉被店老闆說,他們住在這裡已有百年了,小時候八掌溪堤岸還沒有建的時候,村子不曾淹水,但是現在很容易遇到豪雨就淹水,內水出不去。上次凱米颱風大概30公分,今年家裡則是淹到50公分高,因為這些棉花都很珍貴,很早就把它們放在高處 ,如果淹水就報銷了。


台南後壁隆泰棉被店老闆早已將棉花放置高處,以免受災。(攝影/謝承恩)


建成鉛桶店老闆娘廖李雪述說當晚淹水的情況。(攝影/謝承恩)

建成鉛桶店老闆娘廖李雪說,昨天晚上菁寮有的地方淹到水深100公分,他被橡皮艇救出安置,水退了之後,今天回到家清掃家園,家裡的工具和製作的鉛桶都被大水漂走,剩下的工具擔心受潮生鏽。她說每年七八月幾乎都會淹水,抽水機也沒有用。


芳榮碾米廠老闆黃麗琴,這次豪雨再度架起擋水閘門,但擋住了外水,卻也無法出門,他觀察到馬路的路面鋪設,每每都沒有刨除柏油鋪面,而是採取直接加鋪,連帶把路面抬高,也是造成淹水更加嚴重的原因之一,認為整體的道路規劃也是重要關鍵。(攝影/謝承恩)

​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菁寮天主堂,在丹娜絲風災中,教堂主建築的屋頂和結構就嚴重受損,只剩下鐵製框架,等待重建。昨日豪雨侵襲也出現積淹水,目前水已退去。


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菁寮天主堂,在丹娜絲風災中,教堂主建築的屋頂和結構就嚴重受損,只剩下鐵製框架,等待重建。(攝影/謝承恩)

丹娜絲颱風中受災嚴重的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不少屋頂尚未修復完成,因為缺工缺料,鄰居之間互助合作,自組修理屋頂團互相幫忙,趁著天氣放晴,協助搭建屋頂。


台南七股西寮里多數房舍都還是簡易式帆布覆蓋。(攝影/謝承恩)


台南七股西寮里鄰居之間互相幫忙,修復屋頂瓦片。(攝影/謝承恩)

疾管署統計至29日,丹娜絲颱風過後的類鼻疽疫情已有10例,而2025年累計至今的本土病例已有32例,後續仍要持續觀察。

關鍵字
豪雨, 強降雨, 淹水, 丹娜絲颱風, 災後重建, 類鼻疽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燕如
工作人員標籤
整理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空拍可見台南七股區西寮里幾乎每家的屋頂都有破損。
​​​​​


風災過後的嘉義新塭滯洪池光電案場

另外,經濟部能源署統計風災導致33處光電案場受災,以水面型光電案場為主,以嘉義縣受損最為嚴重,有11萬4千片,其次是台南有3萬1千片,合計災損數量有約14萬5千片,重量約2800公噸的光電廢棄物,需回收處理,環境部要求業者在一至二週內需處理完畢。


第一時間,工作人員徒手清理光電板。


風災過後,嘉義義竹龍蛟村光電案場也被強風吹襲擠疊成扇形。

此次風災也造成許多使用石綿瓦的民宅和禽畜舍屋頂受損,環境部統計石綿廢棄物大約有15600公噸,主要也是集中在台南和嘉義縣,台南市累計到18日已經清除75.1噸。(延伸閱讀:風災下的石綿危機|清理缺防護,勞工、居民恐成二次受災戶)


台南佳里這處雞舍,屋頂石綿瓦片被風吹走。

來到嘉義縣義竹鄉,不少民宅的屋頂也有破損,靠著鄰里互助合作,克難的用帆布遮擋。民間陸續發起募集帆布行動,交由義竹鄉公所統一發送,提供受災民眾前往領取,掩蔽屋頂破洞。


嘉義縣義竹鄉鄰里之間彼此互助,在屋頂破損處蓋上帆布,以免受到風雨侵襲。


各地募集來的帆布,由義竹鄉公所統一發送。

​這些受災的偏遠鄉鎮多數剩下老人居住,無力自行修復。這棟位於義竹鄉溪洲村的三合院,被強風吹得只剩下四面牆壁,屋中家具、神明桌和神主牌全都一掃而空,如同廢墟。隔壁鄰居表示原本在此居住的長輩已經撤離。


這次丹娜絲颱風帶來的強風,不少老舊的房舍受損嚴重。嘉義溪洲村這間看起來像是廢墟的三合院,原本有人居住,強陣風過後,屋頂都空了,家具、神明桌等也都消失不見。

一位在義竹鄉生活已經有20年的阿伯告訴我們,他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大的風,屋頂也被吹破。近日天氣炎熱高溫,等待復電的這段期間,有居民晚上出來外面乘涼、睡覺,這戶人家因為有小型發電機,可以短暫有電扇可以吹。


室內停電,居民在外乘涼


這戶人家用發電機,暫時可以有電風扇可以吹。


在嘉義新塭地區,台電人員正忙著搶修。


台電人員辛苦爬上電線桿工作。

災後重建家園

趁著天氣穩定,都可看到民眾陸續清理遭到風災毀損的家具、物品等,堆置在村莊角落,國軍也加入協助清運的行列,希望能盡早安頓好。根據台南市政府15日新聞稿,這次風災屋頂受損的家戶超過一萬戶,有四千多戶完成帆布鋪設,有人居住但尚未鋪設帆布的尚有四千多戶,路樹倒塌則有超過兩萬件災情,廣告招牌掉落與欲墜有兩百多件。台南市府統計全市災後清運的垃圾量有11000公噸,大約是平常台南市半年的垃圾量。


台南市西寮里居民將家具堆置在一旁


台南市西寮里有水有電後,居民開始清理家園。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居民用大型廣告帆布克難覆蓋屋頂破洞。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的居民,忙著用大型廣告帆布,覆蓋已經破損的屋頂,趕在下個風雨來襲前,做好防護工作。台南市七股地區,在風災來襲期間,最大平均風力13級,瞬間陣風有16級,強風大浪沿著大寮排水溢堤進入西寮里,因為強風加上海水倒灌,里長說甚至出現過高達150公分的淹水高度,讓他擔心不已。他表示全村約有一百戶,就有90幾間房屋受損,災情慘重。這次事件之後,台南市規劃加高60公分的防洪牆,以免再受暴潮侵襲。


台南七股西寮里災情曝光之後,資源湧入,有工班協助居民覆蓋帆布。


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受損民宅已被覆蓋上帆布

西寮里受災情況曝光之後,各地資源陸續湧入,里長查看各戶屋頂受損情況,貼上需要搭設帆布的紅色紙條,就會有工班協助受災戶屋頂蓋上帆布,以暫時抵擋屋頂破損造成漏水的問題。從空拍畫面,可見村子裡大多數的房舍屋頂都已鋪設藍色帆布。另外也有民間團體提供新的床墊和床架,讓居民可以安心休息。

回顧丹娜絲颱風路徑

根據氣象署彙報的丹娜絲颱風總回顧,丹娜絲颱風從7月5日清晨發展成輕度颱風,氣象署隨即在當天上午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當晚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颱風在接近台灣過程中持續增強,7月6日中午形成中颱,午夜從嘉義布袋登陸,進展十分快速。氣象署表示這樣的颱風路徑十分少見,是自1958年有充分的颱風記錄資料以來,第一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強風對澎湖、雲林、嘉義、台南帶來的影響,十分顯著。丹娜絲颱風在7月7日清晨六點從新竹出海,氣象署解除海陸警報,但強風豪雨所帶來的災情尚未平復。

​因為沒有高山的阻擋,強勁風勢從西部沿海長驅直入,讓嘉義、台南地區受災慘重。嘉義新塭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光電,災損數量大約有5萬片,被大風吹得七零八落的,有的面板整片被掀起,有的跟著斷枝殘幹卡在溝中。

有的電線桿被吹斷成好幾節的或是直接倒地,負責輸送電力的輸電鐵塔也不支倒下。嘉義布袋港內多艘漁船翻覆,蚵棚被打上岸,連蚵農工作的工寮也遭吹垮,重建需百萬。


在嘉義,也看到輸送電力的輸電鐵塔不敵強風威脅,整個倒下。

颱風的大風大雨

風災來襲期間,氣象署在雲林口湖測到超過17級陣風出現,而在嘉義跟台南的沿海鄉鎮也都有16級強陣風發生,颱風往內陸移動時,嘉義測站和台南測站出現13級強陣風。

颱風在東半部和恆春半島也帶來大雨,7月5日 00:00至7月7日 17:00 ,累積雨量在恆春半島的水利署牡丹雨量站超過600毫米的紀錄,而台東達仁林場雨量站也有超過500毫米記錄。


風災後的連續豪雨,讓台東縣大武鄉尚武村出現過短暫積水,居民也進行預防性撤離,隨著雨勢趨緩,大水逐漸散去。攝影/賴冠丞

​農漁業受災嚴重

強風豪雨也為農漁業帶來災情,在台南市麻豆區,大量未成熟的文旦柚被掃落地面,為了避免落果腐爛污染土壤,網路上發起志工協助撿拾落果情況。一車車的廢棄文旦被集中清運到清潔隊的暫時堆置場,現場飄散著陣陣酸臭味,怪手不停翻動文旦果實,進行掩埋作業。


麻豆文旦農陸續清理園中廢果到堆置場


台南麻豆的落果集中到清潔隊堆置場,進行掩埋。

 


台南麻豆原本預計八月底可採收的文旦柚,掉落滿地。

農業部估算農作損失以香蕉最為嚴重,其次為文旦柚、番石榴、竹筍、柳橙等。受災畜禽則是以雞隻為主,約有其次豬、鴨及鵝。而在民間設施損失的部分,以畜禽舍毀損最多,另外像是棚架網室和塑膠布溫網室也是受災嚴重。(相關專題:丹娜絲颱風 狂風的考驗|極端氣候下的農漁危機)


農民說明酪梨的蒂頭容易斷裂。


嘉義義竹溫室種植的美濃瓜,再一週就可採收。

我們來到這處受到強風摧殘的溫室,原本一週後就可採收的美濃瓜,在連日曝曬之下,瓜果已出現腐爛,受災農民表示搭建一座溫室需百萬元以上,這次損失慘重,接下來會種植不用溫室的農作物。在受損溫室附近,一位阿伯正徒手清理隔壁雞舍吹來的鐵皮和破碎石綿瓦片,雖然知道接觸可能會有致癌風險,但細碎的石綿瓦片戴上手套難以撿拾,天氣炎熱戴起口罩更不舒服,阿伯只希望盡快清理,讓農地恢復原貌。


在嘉義義竹,阿伯徒手清理石綿瓦碎片。

這次受災嚴重的嘉義縣義竹鄉是養殖重鎮,我們來到新店村這處養殖虱目魚的魚塭,魚塭主人告訴我們,因為斷電,無法提供足夠氧氣給魚塭內的魚,加上飼料桶被大風吹落,魚吃得過撐,造成大量魚隻死亡,只能先行撈起堆置在一旁。


這處嘉義縣義竹鄉新店村的魚塭,因為飼料桶被吹壞,飼料盡數倒入魚塭。


池內的虱目魚吃得太多,加上因為沒電,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造成魚群死亡。

 


嘉義義竹民宅的神明廳屋頂破洞,用帆布覆蓋。

災後復原與重建,仍充滿挑戰。

延伸閱讀》當強風吹過:民生基礎設施受衝擊怎面對?《丹娜絲颱風:狂風的考驗》系列 04|ft.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單信瑜

學科
災害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丹娜絲颱風, 颱風, 災後重建, 光電板, 魚塭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陳添寶
宋慧昱
陳慶鍾
簡惠茹
曾巧慧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位置示意圖,涵蓋竹北市、芎林鄉兩個行政區,計畫範圍435公頃。圖片來源/新訂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計畫書

台知園區計畫,在2004年被核定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範圍面積有446公頃,其中有高達400公頃的土地屬於特定農業區。依據《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3項與施行細則第11條之一第3項規定,縣府須對不同意見之民眾舉辦聽證會。然而,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指出,2004年時行政院僅核定142公頃屬重大建設範圍,質疑縣府以區段徵收方式取得用地,將整體開發範圍擴張至435公頃,將其一併納入「重大建設」名目。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表示行政院僅核定142公頃屬重大建設範圍,質疑縣府將整體開發範圍擴張至435公頃。

另外,多位代理地主發言人提出,目前經濟部規劃的「台知園區細部計畫示意圖」,未標示出142公頃的具體範圍,其餘三百多公頃的土地,也尚未釐清何者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卻直接召開聽證前說明會,在釐清爭點前,若以《土地徵收條例》為依據,逕行舉辦聽證,恐有違《行政程序法》等相關規定。

經濟部代表林怡妏則回應,主管機關為經濟部,會再與新竹縣府對出142公頃的圖面;此次說明會並非正式聽證,會將民意彙整後再評估。


現場展示的台知園區細部計畫書。

針對聽證會程序正義問題,新竹縣政府產業發展處處長陳偉志則回應,雖然在2004年行政院核定的「台知園區計畫」,計畫面積為142公頃,採區段徵收方式取得。但後續縣府以此為基礎,推估合理區段徵收範圍後新訂都市計畫,經過2007年內政部區委會審議通過,內政部也發函同意縣府辦理,本案的都市計畫開發規模到446公頃,扣除河川與道路用地後的開發面積為435公頃,並由各中央機關代表共同討論,程序合法並且審議紀錄完備。此案目前雖然尚未進入正式報核徵收階段,但仍可依法先行辦理聽證程序。


新竹縣政府表示這次聽證前說明會主要目的在蒐集民意,並非正式聽證會。

除了程序問題,也有居民對大面積開發表示反對。認為該地是竹北少數的完整綠地,不僅孕育農作物、涵養水資源、保存客庄文化,更是當地學童觀察自然、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室」。他們擔心一旦開發上路,將衝擊當地水源與生態多樣性,甚至會削弱人與土地間的關係。(延伸閱讀:點土成金|從璞玉到台知園區|新竹開發浪潮的農地消逝)

不過,也有不少居民對開發寄予厚望,多位支持者表示,當地基礎設施不足,自來水、天然氣與道路系統長年未完善,生活不便,他們期待透過開發帶動地方公共建設、促進就業,讓下一代能在家鄉安身立命。


支持民眾高舉布條,表達全力支持縣府開發的心聲。

對於各方意見,目前縣府規劃於今年12月舉辦聽證會,作為土地徵收程序的一環,但期程尚須與經濟部協商,若有變動亦不排除延後。該場聽證是否能充分納入不同意見,並釐清重大建設範圍、主管機關認定與開發正當性等爭議,成為民眾注目的焦點。

核稿編輯/林燕如

學科
開發
縣市
  • 新竹縣
  • 竹北市
關鍵字
台知園區, 璞玉計畫, 特定農業區, 區段徵收, 都市計畫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曾巧慧
賴冠丞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ATT吸引力集團自2010年起,陸續在台東縣東河鄉收購都蘭五線地區的土地,並在2016年提出「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規劃,於2024年改名為「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本案位於都蘭部落傳統領域Kakahalay(地名:五線),開發規模將近7公頃,計劃興建1棟生態休閒旅館、6棟養生立體別墅與18棟VILLA小型別墅區,總客房數約186間。


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預計有生態休閒旅館、養生別墅、小型VILLA等項目。  圖片來源/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簡報資料

此開發案引起當地都蘭部落族人反彈,都蘭部落族人、地球公民基金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等團體於本月4日在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抗議開發單位沒有具體回應環評委員意見、也沒有誠實面對開發基地不斷崩塌導致海岸公路災害的狀況、沒有到部落進行溝通,更在環評書件中否定傳統領域自然主權,踐踏部落主體性。(延伸閱讀:邊坡上的度假村|東海岸第一排開發爭議)

部落族人批開發未經溝通,侵犯傳統領域自主權

「部落可以接受開發,但不能接受不當使用行為、硬體構築造成的污染。」都蘭部落族人蘇錦雄(Paylang Caya)點出,開發單位自近十年前啟動計畫以來,未曾在都蘭部落內辦理說明會,忽視部落對傳統領域的管理與參與權利。

族人黃劭文(Sontok Diway)也表示,開發計畫未經部落知情同意,卻將部落自辦的音樂節列入觀光資源,他認為,部落發展應以文化理解與環境尊重為基礎,由部落民眾集體決定土地使用方式,而非由外部開發單位主導。

都蘭部落擔心用水問題 質疑供水計畫模糊不清

另有部落居民關切渡假村的水資源將與部落衝突。族人姜憲宏(Papah Tupang)揭示,開發單位雖稱水源來自台東地區,但未說明自來水管線會不會影響其他沿線部落用水,也未提及與各部落溝通狀況,質疑「供水計畫模糊不清」。

環團質疑台東旅宿業已供過於求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梁聖岳指出台東旅宿需求已經供過於求。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專員梁聖岳則點出台東縣當前旅宿業需求已經供過於求的事實,特別是台東縣近五年一般旅館的住用率平均僅有33.8%,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客房處於空房狀態,因此如何提升淡季低落的住房率,才是目前台東旅宿產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在環境敏感區域大興土木,破壞當地珍貴自然環境資源及製造社會衝突。

開發單位缺乏完善地質調查、珊瑚生態影響資料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環境議題部主任陳姿蓉指出,當地是地殼垂直上升變動最快的地方,開發單位僅在基地內進行地質鑽探,不但無法得知當地地殼變量對於開發計畫的影響,更忽略開發基地邊緣存在數個明顯崩移剪切面,威脅著海岸公路的安全。

另外針對周遭海域與珊瑚礁生態,開發單位僅有進行鹽度模擬,也發現基地大量排水時,短時間內導致加母子灣近岸的鹽度低於台東縣所有監測數據的最低值,讓近岸珊瑚棲地環境發生劇烈變化,但缺乏相關資料使得衝擊和影響難以評估。

居民意見分歧,部分支持開發帶動返鄉就業


台東東河鄉也有部落頭目表達支持渡假村的開發。

除了上述反對聲音,亦有部分東河鄉居民與村里長表達支持。興昌村村長林憲身表明,東河鄉長期缺乏大型建設,年輕人無法在地工作,「有開發,才有機會讓他們回來照顧父母。」

泰源村村長吳式琦與其他鄉民也同意,東河鄉人口持續流失,小學面臨廢校危機,期待開發案創造更多工作與觀光效益。都蘭村村民張小姐則認為,若開發能建立在有效監督、公開透明下,對地方經濟將是助力。

開發單位強調台東仍有旅館擴增需求

對上述意見,開發單位在環評會中強調,報告是依據台東縣國土計畫預測,至民國125年(2036)台東縣總旅遊人次將達1946.2萬人,現行旅宿量體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有擴增旅館的空間。目前已完成地質探勘、生態調查及污水回收規劃,強調「施工與營運皆不會造成污染」,如污水將用於綠地澆灌、申請從台東市拉自來水管線,不使用地下水,也不會與當地居民搶水。

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結論 仍須補正再審


第三次專案小組的環評初審會議,做出補正再審的決議。

專案小組會議最後決議,要求開發單位補充十項資料,開發單位須於今年9月30日前完成補件送審。包括旅宿供需合理性分析、海階地形退縮與災害歷史資料、地質安全監測系統、檢核用水平衡圖正確性及評估對鄰近水域及加母子灣水質及生態影響、強化基地及周邊敏感生態調查據以提出施工及營運期間生態影響減輕措施、補充說明自來水供水規劃內容、尖峰交通管理規劃、強化開發範圍樹木移補植計畫內容、補充說明符合綠建築九大指標規劃內容、評估依原民法辦法部落諮商事宜。

另開發單位也在會中回應環評委員建議,將到都蘭部落當地舉辦說明會或公聽會,回應族人到當地溝通的訴求。

 

核稿編輯/林燕如

縣市
  • 台東縣
  • 東河鄉
關鍵字
都蘭渡假村, 東海岸開發, 都蘭, 度假村, 都蘭鼻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簡惠茹
曾巧慧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東茂智慧產業園區的開發單位今日(6/15)在新竹縣峨眉鄉中盛村舉辦假日場的環境影響說明書公開會議,預計要在寶山與峨眉交界開發18公頃產業用地,強調已經取得自來水公司的同意函,可以有條件用水,會由業者自費設立專管,取自員崠取水口提供每日112CMD用水量。


開發單位在新竹縣峨眉鄉中盛社區活動中心辦理環境影響說明書送審前假日場公開會議。

 


由於是假日不少民眾出席會議,旁邊也有民眾高持標語牌,表達訴求。

​北埔鄉鄉長莊明增則指出,這起開發案除了寶山與峨眉之外,對北埔鄉的交通觀光、水資源有所影響,也會壓縮到農業與民生用水,尤其這非單一一期開發,而是有五期案件開發,調度鄉鎮水源引發爭議,希望開發單位來北埔開說明會解釋清楚。(延伸閱讀:峨眉溪上游82公頃開發案 分期送審的環評爭議)


新竹縣北埔鄉鄉長莊明增指出,這起開發案對北埔鄉的交通觀光、水資源也有所影響,希望開發業者也到北埔舉辦說明會。

當地居民也在會議中表示此開發案,與周遭開發案為同開發公司、共用同設施及道路,總計面積高達82公頃,應送中央環評,如今切割成5期分別送審,認為在疑慮未解除之前,不應該再繼續公聽會等行政流程。


在新竹縣寶山和峨眉交界處,共有五期的開發案,總計約82公頃。目前第一期東方樂活養生村和第二期頌林產業園區​​​​​已經核准動工。

​現場也有居民抗議,峨眉鄉人口外流嚴重,缺乏工作機會,希望開發能夠讓地方鄉鎮有經濟發展,出現支持與反對爭執的聲浪。新竹市議員廖子齊指出,大新竹地區飲用水已經供給吃緊,應該由市府與縣府出面回應水資源問題,不應該任民眾對立。


居民擔憂大型開發對當地的用水會造成衝擊,屆時會產生搶水問題。

​此外,當地五期開發案已有兩期核准施工,但因為水保沒做好,居民觀察到土石流入河川造成水保問題,業者也回應,七月底將會針對民眾提出的水保問題再次召開水保說明會,也會在北埔鄉加開公聽會蒐集民眾意見。


新竹縣峨眉鄉的水資源議題,是這次開發案爭議之一。

學科
開發
縣市
  • 新竹縣
  • 寶山鄉
  • 新竹縣
  • 峨眉鄉
關鍵字
東茂智慧園區, 新竹峨眉, 中盛村, 合併環評, 園區開發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謝承恩
張光宗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現場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