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live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到Google News按★追蹤「公視我們的島」

台鐵高雄機廠後續再利用​

2022年4月高雄市府提出台鐵高雄機廠都市計畫變更案,計畫一出引發在地居民與民間團體的關注。由於舊廠區內有近千棵樹木,以及豐富的鐵道文化資產,是高雄市民少有的休憩空間,包括森林城市協會等民間團體希望完整保留綠地與鐵道紋理,呼籲至少保留17公頃土地做為森林公園或文史園區,並提出民間版的規劃案。


內政部都委會審查會議召開前,民間團體在國土管理署外演出行動劇,表達守護綠地,留下森林的訴求。


森林城市協會等民間團體提出的民間版方案,認為若將平均容積從300%提高550%,讓開發區集中,面積縮小但建坪不變,不會損及台鐵的土地利益,又可以完整保留廠區樹林和建築。

​< P> 今日都委會由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率領都發局、環保局、地政局等單位出席,支持與反對方分別表達意見。鳳山區武慶里里長表示,為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市府的開發方案,瑞城里里長林雪娥表示市府方案將移除800多棵,希望能將森林保留,像衛武營一樣。市府則表示,已委託嘉義大學調查,指定33棵樹為特定紀念樹木,並保留135棵具景觀價值的樹木,其餘樹木則因為健康不佳、棉絮或容易落果等因素移除,未來會再補植2000多棵樹。


高雄市府未來開發台鐵高雄機廠的全區模擬圖。圖片提供/高雄市都發局

民間連署希望保留完整綠地​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表示,民間團體的訴求有超過4000人、10位里長與50個團體連署支持,但歷次審查,市府對民間的版本絲毫未採納。莊傑任並質疑按照按照《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27條,拆除重建的舊市區更新,開發面積超過20公頃,應依法辦理環評。 ​

民眾與團體代表在陳述完意見後便被請到旁聽室,但由於旁聽室內設備臨時發生狀況,民眾聽不到場內市府官員與委員的發言,也無法了解市府規劃報告內容,令民間團體相當不滿,質疑違背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的原則。


旁聽民眾看不見也聽不見審查會議的發言內容,用盡各種方式嘗試收聽。

台鐵高雄機廠審議修正後通過​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討論,都委會決議修正後通過。市府在會後表示,該案後續市地重劃作業時,將主動申請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全區出流管制規劃等作業。並於重劃作業報內政部地政司核定後,同步將本案都市計畫細部計畫一併再同步公告核定。

學科
開發, 生活
縣市
  • 台北市
  • 高雄市
關鍵字
機廠, 鐵道文化, 都市樹木, 都市計畫, 園區開發, 高雄機廠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張岱屏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5.1.26 台南市楠西區住家牆面裂損

1月21日嘉義大埔強震後,台南市楠西區、玉井區等地,許多房屋被貼上紅黃單。往後持續至今,南部地區餘震不斷,包含25日和26日,都有地震規模達5.7。

氣象署統計至27日早上已超過百起有感地震,其中顯著有感的地震有33起,氣象署研判後續的一兩個禮拜內還是會有規模較大的地震發生。台南市府26日並更改災害應變中心名稱為「114年1月連續地震臺南市災害應變中心」。


2025.1.26
台南市楠西區住家水塔掉落

在楠西區仁愛路有整排街屋住戶,即使目前多數被貼上黃單,說明受損情形無結構安全顧慮,但居民仍不敢繼續在屋內過夜,紛紛移居親戚住家或是暫時性的收容空間,也有的先睡車上,只求一夜能安穩入眠。

根據台南市府截至1月23日晚間八點的統計,全市各區建物災損通報2650件,已由土木、結構技師公會及建築師公會實施緊急評估災損的有1724件,紅單195件、黃單 493件。


2025.1.26
台南市玉井區文化大廈

部分居民認為,結構技師之前首次依據1月21日地震判定的結果,可能已不符合餘震過後的實際情況,因此申請複驗。但由於件數眾多,加上適逢過年,執行尚無確切日期,擔心地方上修繕量能有限,後續家園回復之路還很漫長。


2025.1.26
台南市玉井區牆面裂損、磁磚崩落

 

學科
災害
縣市
  • 台南市
關鍵字
地震, 防震, 建物倒塌, 防災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張瑜珊
文稿/張瑜珊、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環境部舉行「海草復育」與「紅樹林復育」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 2 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

2025年1月23日上午,環境部舉行「海草復育」與「紅樹林復育」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 2 次專案小組審查。這是一場公開會議,現場有委員在議程進行到第一位民眾發言之後,提出拒絕媒體錄影與拍照。經主席裁示,接續的會議,媒體只能旁聽,無法拍攝,若引述與會者的發言須取得發言者的同意。

期待能增加自然碳匯,政府將海草與紅樹林視為具有潛力的藍碳,農業部與海保署委託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團隊規劃方法學。依據公開的簡報,「海草復育」與「紅樹林復育」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草案皆參考IPCC方法學,海草以國際碳標準VCS VM0033與臺灣標準作業程序修改,紅樹林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 大規模CDM專案方法學 (CDMAR-AM0014)與臺灣紅樹林碳匯標準作業程序修改。


完整閱讀→ 海草復育減量方法學-第二次小組審查會議簡報

透過復育海草與紅樹林的專案活動,在專案邊界內增加碳儲量。專案面積皆應大於0.1公頃,將復育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與沈積物有機碳計入碳庫。專案復育的海草與紅樹林面積皆不得超過專案邊界,若超過就必須進行管理移除。具體措施包含栽植、補植與換種、撫育、經營管理方式、監測技術。


完整閱讀→   紅樹林植林減量方法學-第二次小組審查會議簡報

爭議較大的紅樹林,有多位生態學者與NGO代表到現場登記發言。


審查會議上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表達意見。

長期研究蟹類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提出,以紅樹林固碳是錯誤政策,他表示因為台灣大多數的紅樹林都不是原生的,而且紅樹林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幾乎完全抵消紅樹林的藍碳功能。新竹香山濕地過去因人為栽種紅樹林,衝擊特有種台灣旱招潮蟹的生存,2005年數量不到5000隻,在新竹市政府清除紅樹林之後,2022年數量恢復到41萬隻,他認為不能為了碳匯犧牲台灣海岸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功能。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闡述紅樹林對台灣旱招潮蟹的影響。 資料來源:施習德

長期研究候鳥大杓鷸的蔡嘉陽則提出,紅樹林在原有的地方確實有它的生態功能,但彰化海岸因為人為栽種,目前有40公頃的紅樹林,不但造成內陸排水問題,而且改變當地的環境特性,原本生存在泥灘地的萬歲大眼蟹等物種被替代成能適應紅樹林的蟹種,加上海茄冬呼吸根密集,候鳥無法走進去覓食,保育類的大杓鷸從3000隻銳減到200隻也是受到紅樹林跟人類干擾而產生的變化,種植紅樹林已影響到水鳥生態。臺灣各地海岸的環境條件不同,不能用單一的方法或模式來套用跟規範,他認為目前的方法學草案不可行。

相關專題》灘地回復|為什麼這些地方必須清除紅樹林?


長期關注大杓鷸生態的蔡嘉陽,在簡報中提出觀察到紅樹林造成大杓鷸覓食環境的改變。 

東海大學終身特聘教授林惠真在現場發言提及,目前海草與紅樹林的方法學只是碳匯監測計算方法學,沒說明如何種、在哪裡種,還有很多爭議,呼籲重視濕地保育法第五條「優先保護自然溼地」,自然碳匯不是救命稻草。


東海大學特聘教授林惠真指出這次方法學草案還有許多遺漏之處。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表示,在方法學草案中專案活動的適用條件僅寫「適用於適合紅樹林生長之濕地」,在法律上不明確,若只要符合這樣的定義就能種植紅樹林,忽略當地的生態保育價值、當地居民的生存權利,這不是藍碳,是血碳。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洪碩辰強調,海草與紅樹林的碳匯潛力過度誇大,合計只有台灣整體碳排的萬分之三,從源頭減碳才是真正負責的做法。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洪辰碩提出要保護原生態,源頭減量才是負責的做法。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謝振東肯定農業部和海委會主動積極投入,但是也需要謹慎宣導,過去環團看到民眾習慣跟風栽種一些非台灣原生種植物,若以紅樹林作為自然碳匯,未來會不會造成各地栽種紅樹林的亂象?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陸淑琴則質疑,要透過紅樹林植林換取碳匯,現在提出的方法學如何從理論到實作?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及預算做好人工植林後的控管?植林的碳匯量是否值得冒險用這些棲地去換取?

有委員認同台灣需要建立海洋碳匯的方法學,自然碳匯是國際趨勢,國際上已有科學實證,也有多位委員認為此版方法學草案中,關於適用場域、適用條件、成本、法規外加性、監測機制、總體效益等面向尚不夠明確且有生態疑慮,最後決議補件再審。

縣市
  • 台北市
關鍵字
紅樹林, 減碳, 藍碳, 香山濕地, 大杓鷸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文稿/陳佳利
攝影/陳佳利、陳慶鍾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根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推估,編號007地震地表最大加速度,主要出現在台南市楠西區與南化區。根據台南市府截至1月23日晚間八點的統計,全市各區建物災損通報2650件,已由土木、結構技師公會及建築師公會實施緊急評估災損的有1724件,紅單195件、黃單 493件。建物毀損通報則是以楠西區和玉井為最主要地區,其中楠西區超過300件最多。

相關新聞》嘉義強震後台南受損嚴重 玉井多戶水塔倒塌無水可用
相關新聞》台南楠西屋損通報近200件 密枝里近30戶民宅受損

玉井區仁愛街一棟六層樓集合住宅「文化大廈」,一樓有好幾根柱子爆裂,變成危樓,二十幾戶民眾緊急漏夜撤離。


台南市楠西國小禮堂輕鋼架天花板幾乎整片掉落,幸好地震發生在夜間,沒有學生在禮堂內。


台南楠西國中校舍損毀嚴重,有兩棟校舍面臨可能需要拆除,以及學生安置等問題。

​1月21日一早,國震中心團隊便前往台南勘災。國震中心建物組組長林瑞良表示,玉井區文化大廈是典型的「軟弱底層」建築,一樓因做為停車空間,牆體非常少,二樓以上是住宅,隔間較多,會導致建物頭重腳輕,2024年403花蓮地震時,許多建築也是因類似的原因損壞。

相關專題》震撼 403: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 超過700起的餘震


台南玉井區文化大廈是典型的「軟弱底層」建築,一樓因做為停車空間,牆體非常少,二樓以上是住宅,隔間較多,會導致建物頭重腳輕,去年403花蓮地震時,許多建築也是因類似的原因損壞。


受到嘉義大埔強震影響的台南玉井文化大廈,經過結構補強之後,22日中午,短暫開放10分鐘讓住戶回家收拾物品,住戶回到家中,住家內部瓦斯桶、衣櫃、電視都倒成一團,牆壁也出現多處裂痕。照片/居民提供

而在楠西區,絕大多數損壞的建築,都是屋齡至少四、五十年以上的傳統街屋。在混凝土剝落的建築柱體,可以觀察到箍筋量不足、間距過大的問題。現行的耐震設計規範,應以「強柱弱梁」為原則,不過國震中心勘災團隊發現,許多街屋騎樓柱的柱頂產生破壞,梁反而是完好的,這表示可能因為房子是早期興建,因此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設計規範。


台南市府統計,建物毀損通報以楠西區最多,許多屋齡都在四五十年以上。

這場農曆年前的強震,導致許多民眾無家可歸,除了地方政府規劃安置場所、發放補助及慰問金,也有許多熱心民眾提供餐食、水電維修服務。在部分居民感受中,這次地震比九二一地震還可怕,因為自己的房子經歷九二一、甚至更早的白河地震都沒事,卻在這次地震中毀損。

回顧》驚天動地100秒|憶當年九二一地震


台南市楠西區中興路的這處房舍受損,牆面出現明顯裂痕。

林瑞良組長提醒,老舊建物的弱點一直都存在,即使曾挺過大地震,也不表示未來碰上地震不會有問題。這次嘉義大埔地震,較新的建物都沒有觀察到結構性破壞,這反映出雖然台灣建築耐震設計規範已有改進,但既有老舊建築的補強或拆除重建,必須設法加速進行。

學科
災害
縣市
  • 台南市
  • 楠西區
  • 台南市
  • 玉井區
關鍵字
大埔地震, 地震, 耐震, 防震, 老舊建築, 國震中心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撰文/林書帆
攝影/張景泓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5年1月21日凌晨0點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只有9.7的極淺層地震,震央在嘉義大埔,幾乎全台有感。氣象署凌晨一點半舉辦記者會說明此次地震成因,並提醒民眾,後續餘震不斷,也曾出現規模5以上地震,氣象署研判未來三天內,還是會有可能在這個區域密集發生規模5.0以上地震,呼籲民眾做好準備。


在地震發生前,不少民眾都收到國家級警報,氣象署表示這是自去年九月一日後修訂新增加的一個國家警報的門檻。考量規模6.5以上的大震,通常伴隨較大的低頻能量和較長的搖晃時間,可能會對高樓層造成威脅,因此只要預估地震規模6.5以上,並且縣市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符合其中一種條件,就會發布災防告警細胞廣播,以便民眾防災。而21日凌晨編號第七號的這場地震是第一個在這個條件下發布的國家級警報。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在21日上午10點15分記者會上再次說明這次的地震成因,還是以菲律海板塊跟歐亞大陸板塊的碰撞所造成,菲律賓海板塊在台灣的東部以每年大概8公分的方式,從西南邊往東北這邊擠過來,相對的應力會慢慢傳遞到西部比較淺的位置蓄積,所以西部地震活動大概都在20公里以內,對地表的人類活動及建物、交通設施影響很大。

另外從歷史地震資料來看,從這次地震震央位置的星號圖標來看,比較特別的是,與1964年白河規模6.3地震,也就是白河地震發生61年後,又發生一個規模接近的地震,以及1941年規模7.0的中埔地震。而在這半徑30公里內,發生過多起規模5.0以上的地震,表示這地區的地震活動是相當活躍的,因此氣象署提醒民眾,後續餘震相當頻繁,須做好防震準備。



這次地震附近的斷層狀況,從地礦中心的斷層分布圖來看,這次距離震央較近的是觸口斷層、口宵裡斷層和六甲斷層,但從目前的資料研判,無法把這次地震發生成因歸結在哪一個斷層,只能說附近是相當破碎,斷層相當多的區域,也代表這地區地震相當活躍,今天凌晨規模6.4地震發生之後,餘震數量相當多,截至1月21日上午九點半偵測到15個顯著有感餘震,40個小區域有感餘震,合計55個餘震,餘震位置都分布在南部地區為主。
 

學科
災害, 生活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地震, 斷層, 板塊運動, 強震, 梅山斷層, 大埔地震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林燕如
工作人員標籤
文稿整理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專案小組第六次初審會議,環境部線上直播的影音。

 

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環評會議專案小組第六次初審會議,今日(17)在環境部舉行。抗議民眾在環境部前搭帳,與關心本案的民眾一起透過視訊了解會議情形,基隆市長謝國樑也到場。

會議開始前,登記發言且報到的民眾有42位。由於會議室發言民眾的座位區只有18個座位,環境部想協調雙方各派10名代表與會,以節省會議時間,協調過程一度爆發口角,最後環境部擴大參與,讓登記發言的民眾都能入場。在等待發言區加擺板凳,供民眾入座。

晚間六點多,基隆協和電廠更新(四接)案,歷經一整天的審查,議程進入閉門會議階段時,環團強烈質疑還有問題沒釐清,拒絕離場,環評委員沒有進行閉門討論。有委員提議改以投票方式進行,主席建議甲案為補正後再審;乙案為「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及「認定不應開發」兩案並陳送環評大會。

現場十位環評委員進行投票,投票結果為甲案一票,乙案九票,決議兩案併陳送環評大會討論。

 

學科
開發, 能源
縣市
  • 台北市
  • 基隆市
關鍵字
協和電廠, 四接, 能源轉型, 天然氣, 外木山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陳佳利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根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2023年統計,約一萬名列冊的拾荒者,一年處理647,270公噸的回收量,大概占台灣全體回收量一成,與清潔隊自行回收的年處理量相當。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秘書長廖宏翊說,更遑論還有沒被列冊的拾荒者,他們對整體資源回收體系貢獻絕不亞於清潔隊。


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2024年9-12月實地走訪全國北中南九個縣市,共訪問三百多位拾荒者,勾勒出全國拾荒者面貌以及所面臨的難題。

然而,這群拾荒者在城市的處境又是如何呢?

長期陪伴拾荒者的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26日舉辦公布《2024年全台拾荒者公正轉型研究調查報告》記者會,實際訪問三百多名個體拾荒戶,描繪出拾荒者群體樣貌。報告指出拾荒者平均年齡近70歲,大多是高齡女性;另外將近八成的拾荒者,每個月的回收收入低於六千元;四成拾荒者有過轉職念頭,卻因高齡、技能有限,難以轉換。大多數拾荒者過往從事基層低技術性或勞力密集工作。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洪敬舒表示,許多經濟條件不佳的高齡者,因在一般就業市場不討喜,容易掉入社會底層。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三百多位拾荒者中有七成是女性,其中又以將近七十歲的高齡女性為主。

除了本身技能,拾荒者也經常遇到存放回收物空間不足的難題。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提到,拾荒者與回收站常因堆放回收物、環境不佳,遭鄰舍嫌棄並檢舉,而發生鄰里衝突,而都市中回收站或回收場一間間關閉,對拾荒者收入也造成衝擊。


在台北市拾荒已有十年的小不點,表示在原本常去的回收站關閉之後,必須走到比較遠的回收站,運送時間加長,相對也增加行進風險。

一同出席記者會的拾荒者代表小不點女士,在台北市從事拾荒十年。他表示以往只須走路10分鐘,即可到達寶興街回收站變賣,但自從回收站關閉後,現在必須花一小時走往西藏路的回收場,路上車多危險,回收站收的種類也少,影響收入。

過往回收政策不見拾荒者角色 

目前政府推動關懷拾荒者相關政策十分有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表示,長期來台灣資源回收政策始終不見拾荒者的角色參與。直到2019年,才將中低收入戶納進個體式的資收關懷計畫。五角拌協會秘書長廖宏翊則質疑此計畫,他認為現有關懷計畫設計有中低收入戶資格、每月結算等限制,對有住處、急需現金度日的拾荒者無實質幫助。


拾荒者不管是在循環經濟、社會運作上都能提供其貢獻。

廖宏翊建議政府除了掌握拾荒者全貌,還應檢討現有回收基金制度,因目前回收基金多補貼給上游廠商,沒有回饋給基層回收站及拾荒者,在政策上可參考國外,在公有地規劃分散型社區回收空間,將拾荒者正式納入環保回收系統,做好分類回收。

民間認將拾荒者納入回收系統 更能有效率推零廢棄

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副教授黃麗玲也認為,應設計合宜機制,使都市中土地使用分區更具包容,讓拾荒工作納入循環經濟整體規劃。人生百味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表示,應設置足夠空間讓拾荒者消化社區回收物,也應引進適切科技概念,導入必要技術和資源。升級的回收站不只可以減少拾荒者與社區的衝突,也能增加資源回收效益。拾荒從業者小不點也期待未來能有定時定點的社區型回收站,他不單希望有份穩定工作,也期待正式加入解決環境回收物的行列。


民間團體認為拾荒者在淨零公正轉型政策中可以扮演資源循環零廢棄的重要角色。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說,淨零政策中的公正轉型是反省拾荒議題很好的角度,呼籲政府正視拾荒者的角色與功能,將他們納入體系。民間團體希望透過這份調查報告,政府能重新檢視拾荒者的定位,在政府推動的淨零轉型,資源回收零廢棄的目標中,肯認拾荒者將可扮演重要關鍵。

延伸閱讀》減廢 從細分類開始|垃圾減量你我都能盡分力

學科
生活, 城市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拾荒, 資源回收, 回收, 回收場, 資源循環, 零廢棄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洪敬慧
工作人員標籤
文字整理/攝影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昨(12/25)上午內政部土地徵收小組進行社子島區段徵收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的審議,在市府簡報後,支持與反對開發的雙方,各自表達意見,最後審議結果,內政部原則同意市府提報的開發範圍及抵價地發還比例為徵收私有土地總面積40%;同時要求,台北市府提送區段徵收計畫前,應持續與民眾溝通。

社子島禁限建多年 地方期待盡速推動發展


社子島是由基隆河和淡水河交匯成的沖積平原,在台北地區防洪扮演重要角色。

自1970年代,社子島因台北地區防洪計畫,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定為「洪水氾濫區」,限制發展。近年台北市政府祭出相關計畫,打算徵收土地進行整體開發,反對區段徵收民眾組成自救會展開抗爭。

相關新聞》社子島地主購得土地小於3成 立委批炒地皮凌駕居民生存權
相關新聞》社子島開發案擬取消同意比例 居民批9大聚落標準不明
相關新聞》社子島區段徵收改建案 居民提撤環評訴訟今開庭


不想被徵收的居民,屢屢走上街頭表達訴求。

歷史脈絡下 在地弱勢族群的安置是重要議題

台北市政府表示社子島開發的主要目的,是要改善當地生活品質、完善公共設施,並且提高整體防洪安全。規劃整體開發面積302公頃,扣除剔除地區後,區段徵收279公頃,將採取先安置後拆遷的開發方式,分期施工。至於居民所關心的「有屋無地」、「無屋無地」等情況,由於無法配售專案住宅, 將會提供配租住宅和系列照顧等方案。


社子島的區段徵收採先安置後拆遷,分期施工。圖片來源/台北市士林區社子島地區細部計畫簡報資料 P.14

社子島的區段徵收範圍,台北市府以1969年之前就已存在的合法住宅套疊地圖後,分為九大聚落,為了納入不願開發的民眾訴求,在六個聚落中再擇出再發展區來做調整。至於為何不是九大聚落都加入再發展區,北市府回應另外三個聚落,因為規劃輕軌的機廠用地或是想要剔除的土地過於零星,都無法加入再發展區。

台北市再針對六大聚落的土地所有權人進行區段徵收意願問卷調查,寄出2806份,回收608筆,回收率21.67%,其中有34筆有剔除意願,另外自救會代轉民眾申請的剔除資料,也有49筆不想參加區段徵收。市府對這些土地進行剔除檢核,在不影響防洪效果和主要計畫的聯外道路、土地所有權人不願意開發的持分比例大於10%等條件之下,符合剔除的有24筆土地,約9700平方公尺。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表示,北市府並未向當地居民討論,自行劃定單點式聚落,非真正以當地聚落為主體。另外,市府單憑回收率兩成的徵收意願調查結果規劃,根本不具代表性。


長期關注社子島議題的學者廖桂賢,認為現行的規劃方案只是在迫使社子島的原住戶離開。

前立法委員、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認為,前兩次社子島土徵審議會議上,依《區段徵收實施辦法》要求北市府提出此開發案的公益性及必要性,北市府根本提不出報告。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廖桂賢表示,社子島開發計畫號稱改善居民居住品質、促進土地合法利用,但依北市府目前提出的規劃,建設成本不斷增加,就社子島土地交易價,居民到時還要貸款去買專案住宅,只是在清洗社子島原居住人口,廖桂賢疾呼,北市府不要複製對岸常用的「留島不留人。」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余宜家不解既然六個聚落被列入為再發展區,卻還要超過10%土地所有權人表達不參與,才可以剔除,實在與目前土地徵收司法審查標準有落差。他就今年航空城勝訴經驗來看,法院不會認為密集聚落有徵收的必要性,況且土地徵收並非調整居住環境的適當方法,北市府不應再拿「防洪計畫為上位計畫」作為錯誤前提。

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強調,北市府稱八成居民同意參加區段徵收的數據有問題,並表示土地徵收的必要性和公益性,與都市計畫完全脫鉤。過往北市府為徵求開發意見,2016年曾舉辦 i-Voting(公民投票),不過在2018年遭到監察院糾正,指出社子島開發方向之規劃,在提出方案前,事先未和當地居民充分討論及徵求其意見,作業程序顯有不周,辦理社子島居民安置計畫意願家戶訪查作業,也存有瑕疵。

相關專題》社子島i-Voting之後|環境與人如何雙贏?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更指出,北市評估社子島開發成本至少需2300億,開發過程現金流量預估最糟狀況,會負1000多億,北市府結論都稱本案財務不可行,審議通過只會造成社子大迫遷、北市大錢坑。若政府已有100億以上的預算,應優先協助島上必要建設,不應用擴大抵價地範圍當作財務自籌的手段。

審議會中,支持開發的民眾,表示社子島已經禁限建超過50年,欠缺下水道等公共設施,交通混亂社子島房屋老舊、環境惡劣,急需開發,來改善居住環境。

從小在社子島長大的張小姐,表示禁限建的限制之下,二三十年來,社子島出現越來越多違建,住家也修修補補修建好幾次,現況沒有藥局、診所,欠缺醫療建設,對社子島居民來說並不公平,希望社子島能趕快重建。也有地主認為目前需土地所有權人10%以上的剔除條件過於寬鬆,應該要顧及大多數人,設定過半數的限制,才比較合理,同時認為剔除者屆時後悔的話,應該要有剔除條件的退場機制。

內政部表示目前僅核定開發範圍以及抵價地比例,尚未核准區段徵收,後續北市府須妥善向居民溝通,依法協議價購、召開公聽會等,才能提報區段徵收計畫。

延伸閱讀》變動社子島|禁建50年後的開發難題

學科
開發, 城市
縣市
  • 台北市
  • 士林區
關鍵字
社子島, 區段徵收, 土地徵收, 禁限建, 堤防, 防洪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 / 林燕如、洪敬慧
攝影 / 洪敬慧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康芮颱風過後,花蓮山區大雨及土石流,造成大量樹倒,樹木被沖刷而下,花蓮海岸沿線,像是北濱、南濱(太平洋公園)、化仁海堤等地,堆積將近有1萬3千噸的漂流木,數量之多,花蓮縣農業處處長陳淑雯表示是從未有過的狀況。

相關新聞》連2颱後花蓮港塞滿500噸漂流木 緊急打撈預計1週完成
相關新聞》漂流木覆蓋台東富山護漁區 僅能人工清除估需耗時半個月
相關新聞》宜蘭海岸線滿布漂流木 因氣候乾燥頻傳自燃


花蓮海岸沿線滿布漂流木。


花蓮海岸沿線滿布漂流木。

​花蓮縣政府上週六起(11/23)開放部分地區提供花蓮居民撿拾,趁著這兩日天氣晴朗,不少人都前來挖寶,有的從事藝術創作,前來找尋創作素材,有人則是想替家中盆栽增添風采;有人是想要找到香味獨特的木頭,做為聞香使用;也有其他縣市的民眾,特地前來欣賞這難得的漂流木奇景,成為熱門景點。


民眾拍照打卡,滿滿的漂流木成為熱門景點。


在成堆的漂流木中,民眾如同在挖寶,找尋對自己有價值的木頭。

​漂流木要怎麼撿,也有規範。

​花蓮縣府公告,民眾可自由撿拾,單支漂流木未經裁切,末徑需小於20公分且長度小於2公尺,如果不方便測量的話,就是重量需小於50公斤的。此外,也不能用機具搬運野溪、河川區域內的漂流木。


縣府規範不能用機具載運,也不能裁切,民眾只能用人力搬運的方式來撿拾。

​撿拾的木頭除了自用之外,如果要販售,則是登記搬運後要依照森林法第44條設置帳簿,登記林產物種類、數量、出處及銷路,並登錄「臺灣林產品生產追溯系統」,取得條碼後,才能販售 。

​另外,如果民眾撿到具有國有、公有、私有註記或是有烙印的漂流木,要通報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或是花蓮縣政府。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未來這些公有漂流木都會經過公開標售拍賣的方式,依照屬地主義,由中央政府和縣府各執一半。


大量殘木和碎化的木屑,未來該怎樣處理也是一個問題。

不過,對於海岸沿線很多不具有價值的木頭以及破碎化的木屑滿布海灘,未來該怎樣處理,尚待討論。

學科
災害, 生活
縣市
  • 台北市
關鍵字
漂流木, 花蓮海岸, 康芮颱風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于立平,空拍/宋慧昱
文稿/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週末的台中中友百貨前,一群人突然現身高喊「違法破壞山林、抵制中友百貨」,引發許多路人佇足圍觀。中友百貨旗下埔里森形農場計畫在埔里山區,開發興建旅館與農場,總面積高達130多公頃,地目屬於農地與林業用地。

由於開發區域危及埔里白魚棲地,以及在地農民的水源,今日下午三點,埔里居民與保育團體前往台中市區的中友百貨,進行快閃抗議活動。一新里里長林宥岑表示,中友百貨埔里農莊,還未通過環評,就已經違法開發山坡,大雨沖落黃泥流,危害白魚棲地,並且挖設水井,影響下游水源,數次遭到政府罰款,自損企業形象,也讓居民難以信任。

大地心環境關懷協會執行長徐宛玲指出,中友百貨多年打造ESG形象,標榜環境、社會、治理的永續精神,卻在埔里開發破壞山林,所以發起快閃行動,以呼籲抵制消費,要求企業重視環境保護。快閃抗議在百貨公司前舉行,並且將當地重要農作茭白筍的外殼,丟擲中友百貨抗議紙板,吸引許多路人關注。

目前130公頃的基地,分成三個開發案,其中旅館開發已經進入環評程序,居民與民間團體持續抗爭,希望守護農業環境與白魚棲地。
 

學科
開發
縣市
  • 台中市
關鍵字
埔里, 台灣白魚, 中友百貨, 埔里農莊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工作人員
郭志榮
工作人員標籤
採訪報導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現場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