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在現場】高雄白埔產業園區通過環評|2025.02.19

攝影/撰稿 張嘉和

高雄市政府計畫設置面積約88公頃的白埔產業園區,歷經兩次專案小組初審,2025年2月19日下午進入環評大會審查,護樹團體認為開發面積過大,恐影響滯洪及生態功能,最後大會做出決議,加上環評委員建議事項,通過此開發案。

到Google News按★追蹤「公視我們的島」

為設置南部半導體產業廊帶,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選定位於高雄岡山與橋頭交界的台糖白埔農場,擬進行半導體製造園區開發,開發面積約88公頃,預計可增加4500個工作機會,產值每年約3000億元。歷經兩次環境部專案小組初審,今(2/19)日下午進入環評大會審查,關心此案的民眾也旁聽出席,表達意見。

白埔產業園區開發計畫的土地權屬狀況,絕大多數都為台糖土地。圖片來源/白埔產業園區設置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27次會議簡報資料
白埔產業園區開發計畫規劃的土地使用項目。圖片來源/白埔產業園區設置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27次會議簡報資料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此開發案將會破壞35公頃的森林,造成2.5萬棵樹被移除,他強調當初台糖造林,樹種以白千層、印度紫檀為大宗,林下已經產生複層植被,紀錄到8種保育類鳥類在此棲息,本次開發行為,僅保留0.5公頃,不僅不利生物的生存,也讓平地造林的預算形同浪費,更與造林減碳政策相互牴觸,違反高雄市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的願景目標。​

白埔產業園區基地現況,有豐富的樹木景觀,也是保育類鳥類的生態棲地。(空拍照片/森林城市協會提供)

另外,保育類環頸雉、草鴞、紅尾伯勞等..鳥類的棲息地,將被設置滯洪池,造成棲地破碎化,基地開發填土,也為下游帶來淹水隱憂。他認為應縮小開發範圍,例如:減少建蔽率,以保護森林生態、排水等自然功能,並建議將滯洪功能移到開發園區地下室,或與一旁的岡山淨水場共用滯洪功能,降低開發案帶來的衝擊。

會議召開前,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說明,開發案將會破壞35公頃的森林,造成2.5萬棵樹被移除,生態受到衝擊。

高雄市政府回應已採納多方意見,將會在滯洪池外圍進行棲地營造,擴大保育類生物的生活環境。同時以保留原始森林為原則,對開發案區域內進行樹木分級篩選,除了原地保留區0.5公頃,並擴大種植樹木用地至13公頃、增加開發區域內的種植樹木量至少6800株,區域外則規劃兩萬餘株,保留生態功能。有環評委員建議,透過改變滯洪池的位置、形狀等,儘量保留原始林相,來減少對生物的傷害。

白埔產業園區歷經兩次初審,最後在第27次環評大會通過環評審查。


經過討論,最後環評會議做出決議,此案無需進行二階環評,通過環評審查,並且需有相關配套,包含以零廢棄物為準則,提前規劃園區廠商廢棄物處理設施,公有建物須於半年後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環頸雉棲地營造需有具體保育計畫,以及下游的防洪設施等,以確保生態環境的維護。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