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關鍵字
與水共生新加坡 | 新加坡的水環境
文明與野性,人工與自然,哪一面才是新加坡?做為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新加坡如何改造水環境,讓人們親水愛水,在城市裡創造水的驚嘆號? 周末下午,新加坡河畔到處是跑步騎單車的民眾,突然間,大人小孩都停下腳步,原來河邊出現一大家子水獺家族,大水獺帶著小水獺,正愜意享用大餐。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競爭激烈、生活匆忙,在這樣的環境中,卻還是能聽得到野性,看得見自然。這裡目前有好幾個水獺家族,...
能源再生社會|日本小水力發電活化農村
日本岐阜縣郡上市石徹白地區,海拔七百公尺,自繩文時代就有人居。是日本自然崇拜的發源地之一。這裡的杉木因為生長在豪雪地帶,成長緩慢、品質良好,二戰過後發展林業,是日本居民重建家屋的木材來源。
科技產業搶我家| 農民擔憂土地沒了怎麼活!
和科學園區做鄰居,幸或不幸?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位在苗栗縣,住在旁邊的大埔里居民,面臨家園要被拆除的危機,因為苗栗縣政府已經通過「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週邊土地特定區」,把原本只有科學園區的特定區,擴大154公頃納入特定區,以區段徵收的方式進行,進行整體規劃後,再發回一部分土地給地主,但民眾質疑,苗栗縣政府圖利財團,因為群創要土地,才讓他們無家可歸…
博奕門前-水土的代價
澎湖地小平坦、四面汪洋,平均海拔高度,只有30公尺,既沒有高山丘陵可以攔截雨水,也沒有河流湖泊,可以儲存地表水,降雨量更只有台灣的一半,這些雨水不是流入大海,就是蒸發到大氣中。缺水是澎湖的宿命,也是澎湖人共同的記憶…
水水天母|陽明山天母水道祭凝聚守護水源的力量
水是怎麼來的?打開水龍頭,一個簡單的動作,其實背後需要龐大的供水體系。1909年,台北城進入「自來水時代」,最早開闢的是公館水道系統,隨著都市發展、人口增加,水資源逐漸不敷使用,日本人於是在1928年開始興建草山水道系統,以提供十七萬居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