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天母

採訪/撰稿 陳佳珣
攝影 陳錦彪 陳添寶,剪輯 陳錦彪

水是怎麼來的?打開水龍頭,一個簡單的動作,其實背後需要龐大的供水體系。1909年,台北城進入「自來水時代」,最早開闢的是公館水道系統,隨著都市發展、人口增加,水資源逐漸不敷使用,日本人於是在1928年開始興建草山水道系統,以提供十七萬居民使用。

四年前,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的媽媽們在監督陽明山上一個住宅開發案時,意外發現,他們使用了幾十年的優質好水可能挪給這個新社區使用,於是他們開始去認識供養天母居民的活水源頭──「草山水道系統」。想不到這趟探索之旅,不僅發現台北城市發展的軌跡,更保存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草山水道系統有兩個水源,分別是第一水源與第三水源,將水從山上運下來是一門大學問。草山水道系統有三座造型優美的水管橋,這些橋並不是給人走的,而是要讓水穿越溪谷繼續往下走,現在第一水源的水留給山上的居民使用,只剩第三水源的水經過這裡送往山下,七十幾年來不停地服務著天母的居民。

因為一群媽媽們的努力,草山水道系統終於在2004年3月被指定為台北市第111號古蹟,更重要的,它是台灣第一個「系統性保存」的古蹟,長度總共有十四公里的管渠設備,包含了十四個建物。而草山媽媽們努力推廣的天母水道祭,已經走進社區、帶入校園,成為地方的慶典,串聯起社區與學校,共同保存與守護這珍貴的文化資產。

集數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