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和

【島在現場】「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3次審查會議|2025.05.12 

2025-05-15

環境部本週一(5/12)召開「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3次專案小組審查會,這次提出的版本,將適用條件限縮在兩年內無產業活動的人為濕地,也就是像養殖池、埤塘、鹽田等環境、以及周遭50公里內曾有紅樹林分布之生長棲地,並配合環境條件選用合宜樹種,實施紅樹林復育的面積皆應大於0.1公頃等等。

【島在現場】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 環評建議補正再審

2025-05-13

環境部於昨日(5/12)召開「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最後做出結論,本案需加強極端氣候規劃、耐震、土石、污泥等說明,建議本案2025年7月31日前補正再審。

四張圖卡認識北宜高鐵議題|重點整理

2025-05-09

根據交通部統計,台北與宜蘭平日旅次人數有11萬,假日時可以達到28萬,為了紓解東部的運輸壓力,交通部提出高鐵延伸宜蘭計畫,全程總長60.6公里,其中對環境和生態的衝擊,更是關注焦點....

【島在現場】從田裡到家裡:蘭嶼芋頭種植困境與文化挑戰|2025.04.29

2025-04-29

在蘭嶼島上,無論是路邊或是森林中,不時可見數塊畸零狀的芋頭田,芋頭作為蘭嶼重要的作物,不僅是蘭嶼的主食來源,對達悟族人而言,具備深層的文化意涵。

解析實皆斷層|釐清緬甸地震資訊|ft.台灣地震科學中心【聽專家怎麼說】

2025-04-03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強震,造成數千人死傷。這場地震與實皆斷層有關,造成地表長達500公里的破裂,也讓緬甸和周邊國家傳出不少災情,台灣地震科學中心舉辦說明會,解析緬甸地震原因、科學調查和後續餘震。

【島在現場】生態農田:農田也是生物棲息的好地方|2025.03.26

2025-03-26

國內有近六成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在淺山地區,與多數農田高度重疊,而臺灣農田面積約占總面積24%,除了肩負經濟生產,也同時具備串連鄰近森林、溪流、濕地等環境作用,因此民間私有地如果也能成為保護區的一環,藉由民間力量保護區的範圍,跨足農業操作與生態保育等面向,就能填補保護區外的漏缺之處,讓更多農田成為生物庇護的「農田方舟」。 林保署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多位農友合作,營造農田方舟,...

【島在現場】世豐電廠第二次環差報告,初審會建議應重辦環評|2025.03.05

2025-03-05

歷時二十多年的世豐水力電廠開發案,昨日(3/4)於環境部召開第二次環差初審會,由於水文、生態、地質安全等諸多疑慮未釐清,主席三度提醒開發單位應具體回應。最後專案小組決議此案應就變更內容重辦環評。

【島在現場】高雄白埔產業園區通過環評|2025.02.19

2025-02-19

高雄市政府計畫設置面積約88公頃的白埔產業園區,歷經兩次專案小組初審,2025年2月19日下午進入第27次環評大會審查,護樹團體認為開發面積過大,恐影響滯洪及生態功能,最後大會做出決議,加上環評委員建議事項,通過此開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