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張圖卡認識北宜高鐵議題|重點整理

根據交通部統計,台北與宜蘭平日旅次人數有11萬,假日時可以達到28萬,為了紓解東部的運輸壓力,交通部提出高鐵延伸宜蘭計畫,全程總長60.6公里,其中對環境和生態的衝擊,更是關注焦點....

北宜高鐵是什麼?

每到連續假日,為了解決台北、宜蘭之間,尖峰時段的人潮,造成國道五號長期壅塞、臺鐵一票難求,運能有限的問題,交通部鐵道局在2019年提出的「2020運輸政策白皮書」,規劃「高鐵延伸宜蘭計畫」,也就是北宜高鐵,預計從現有的高鐵南港站延伸至新設的高鐵宜蘭站(站址設在宜蘭縣政府東南側),車程約27分鐘,台北到花蓮時間也能從140分鐘減少為90分鐘。

未來高鐵宜蘭站的設計會與台鐵宜蘭站平行共站,可在地面層選擇轉乘台鐵或高鐵,交通部表示藉由這條新的運輸廊帶,在地震或極端氣候時,花東聯外系統中斷時,可強化東部地區聯外交通的安全和可靠。目前這項方案正在環境部進行二階環評審查,5月5日環境部專案小組初審,做出補正再審的結論。

北宜高鐵路線怎麼走

全長約60.6公里的北宜高鐵,將從高鐵南港站延伸,經過汐止、平溪、雙溪、貢寮等地,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進入宜蘭頭城,初估全線範圍合計約210.99公頃,私有土地大約有六成(含公私共有)130.47公頃,將優先以協議價購的方式向民眾取得土地,預計拆除140棟建物,拆除面積約5.97公頃。初估全線直接工程經費 3647 億元,計畫核定後11年通車,施工期估計約8年2個月。

在地居民支持與反對理由?

支持民眾指出,北宜高鐵可以縮短城鄉差距、增加通勤就學效率、降低就醫門檻、吸引青年回鄉就業,交通部分可以改善國道五號塞車現況、台鐵班次侷限性,並且在天災時帶來穩定的交通,進一步帶動花東發展。反對民眾則認為,評估過程過於草率,除了對環境的影響未詳細評估,例如水質、土石方、空氣品質、噪音、生態等未說明清楚;對於居民生活的影響,例如臨停設施配置、拆遷補償、土地徵收影響生計等問題等也未見說明。

公民團體表示目前的北宜高鐵方案,包含可行性缺乏完整評估就進入環評初審、高鐵僅比台鐵快5分鐘,經費卻增加2300億、程序粗糙忽略在地民意、整體利益多為私人開發利益、沿線聚落發展未納入評估方案等有七大缺失,呼籲應該完整評估可行性和替代方案。交通部鐵道局則發布新聞稿回應,環評審查是確認開發計畫對環境所生的影響和改善對策是否可被接受,未來須待行政院核定綜合規劃報告,才能確認計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環評通過和行政院核定,是未來計畫繼續推動的先決條件,後續也將納入民間參與、財務和經濟效益的評估結果,再提報行政院審議。

爭議點:地質敏感及生態

由於北宜高鐵路線通過多個非活動性斷層以及3處廢棄礦坑,預計開挖10座隧道,其中8處隧道洞口涉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且宜蘭路段多處屬於土壤液化高潛勢地區,引發民眾擔憂。環境部5月5日專案小組的初審時,多位環評委員指出,目前北宜高鐵在生態與環境衝擊上的規劃及說明不足。

在生態方面,開發區域內有台北樹蛙、翡翠樹蛙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宜蘭平原段紀錄到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和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麝香貓、台灣穿山甲、台灣野山羊、食蟹獴等。另外路線會經過眾多水系,包含基隆河、雙溪、大溪川等,將會對多種保育類及紅皮書洄游性魚類(鰻鱺科、鯔科、塘鱧科、鯛科、鯻科及鰕虎科等)造成擾動。

高鐵延伸宜蘭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初審。攝影/張光宗


5月5日專案小組初審的會議結論,開發單位要對於10座隧道且經過保育類物種熱區和地質敏感區,補充隧道施工對生態衝擊、地下水脈、邊坡穩定分析、環境監測計畫及完工復原計畫;以及針對施工穿越斷層、地質敏感區段及破碎帶風險,研提具體施工及營運的緊急應變、還有施工對水體、噪音的影響;對居民生活衝擊等等15處意見,補充相關資料,在7月31日前送專案小組補正後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