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陷」況|封井搶救高鐵下陷危機

採訪/撰稿 錢志偉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高鐵彰化田中及雲林虎尾新設車站,預計在2015年完工通車。但高鐵中部沿線經過的彰化縣溪州鄉,是縣內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虎尾新車站所在地,更是雲林內陸的下陷中心,高鐵深「陷」危機,該如何解決?

怪手加緊作業,砂石車來回穿梭,公路局施工單位正加緊趕工,為橋梁打樁。高鐵在雲林土庫跨越台78線公路段,是沿線墩柱下陷最嚴重的區域,被當地居民戲稱是「死亡交叉點」。

公路總局嘉太工務所主任賴世寶指出,台78線在高鐵營運前就已先通車,因為高鐵加入營運,公路土基、高鐵載重及地層下陷,讓墩柱沉傾斜。為了搶救高鐵,公路局總局預計新建鋼架橋梁替代土堤路面,移除道路土方,為橋墩所在的地層「減重」了九萬兩千公噸,預計每年可減緩一公分的下陷。

公路局為搶救高鐵下陷危機,將道路土堤移除「瘦身」,是高鐵通車後首例,但高鐵的行車路線遭受地層下陷威脅不只這個地方。以下面這張高鐵設站圖來說明, 黃圈是高鐵已啟用的車站;雲彰地區紅圈部分是新設站點,對照水利署的調查,高鐵彰化雲林路段或是雲林虎尾的新站體,都位處地盤沉陷中心。

其實,高鐵當初在選線時,已刻意避開彰雲沿海像是大城、台西、口湖等發生地層下陷的鄉鎮,轉往內陸的溪州、虎尾和土庫等地,以為可降低地層下陷的衝擊,沒想到最大沉陷點這幾年居然逐年往東,朝高鐵沿線移動。

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主任陳清圳指出,會在地層下陷中心的虎尾設新站,乃民意所驅,只是地層下陷速度慢、看不見,居民無感就像「溫水煮青蛙 」沒有危機意識,加上高鐵促進市鎮發展,房地產交易熱絡,掩蓋了高鐵的「沉」淪危機。

減緩地層下陷衝擊,高鐵進行展柱支承墊的調整工程,而檢討地層下陷原因,部份輿論指向農民超抽,要求管制「封井」。

彰化溪州農民鐘翊禹反駁,水路是農民的生路,彰、雲兩縣半數農田得不到水利會灌溉用水,只好被迫鑿井求生。

位處下沉區的雲林土庫農民林銘地也憤憤不平,他認為當初高鐵路線評審既然過關,應該是已經確認過當地地層安全無虞,才會動工,「怎會蓋完之後才說有問題,下令封農民的井?」

前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會主委李鴻源也替農民說話,農民私有多是淺水井,對地盤沉陷影響有限,要挽救高鐵下陷危機,工業用的深水井得先全面清查。另外,審核新工廠的設立,也要把水源供應納入考量,不要再讓工業區設置在地層下陷嚴重的區域。

林銘地的溫室果園就在高鐵附近,每當列車疾駛而過,溫室就要震動好一會兒。林銘地感慨「高鐵要救,農民生計也得顧」,政府砸大錢改工程,「封井」要求農民節制用水,為高鐵沉陷踩煞車,但也得幫幫忙設想農民需要的水源,「無水可用,農民怎麼生活」?

集數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