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關鍵字

如果沒有921

2002-09-16

1999年9月21日1時47分21秒,集集地牛翻身,埔里鎮珠格里,房屋倒塌近九成,埔里鎮桃米里房屋全倒168間、半倒68間,房舍倒塌近六成。有些社區,在921的三年之後,還是跟之前一找不到重建的方向。但是,也有一些社區三年之後,卻萌發了新的生機。

蛻變的聚落

2002-09-16

包括台灣在內 全球四萬多名代表,八年底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參予了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不過,今天我們並不討論那些冗長的會議內容,我們跟著台灣代表前往,位在約堡郊區的”象牙公園”。

雞籠假期

2002-09-09

當人生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就當作是老天給我們的假期吧…..基隆有一群中老年失業勞工,利用這段假期,投入生態解說、研發海苔水餃、他們甚至救下一段原本要蓋游泳池的海蝕平台;在這九個月的長假,發生了許多難忘的故事。

廚餘心法|台中楓樹社區推廣廚餘再利用

2002-04-01

一般的社區營造,大多是從文史、空間或產業切入。位於台中市的楓樹社區,卻是以環保聞名。楓樹社區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廢油和廚餘的再利用,許多社區也紛紛以楓樹作為學習的對象。 楓樹社區致力於環境改造的工程,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楓樹里從最髒亂的空間,一直到全省各機關團體競相參訪的模範社區,這都是由熱心參與的居民打造出來的成就,不過在其中的廚餘回收,卻是楓樹社區總幹事江鳳英最頭痛的工作項目。...

大坡池!久違了|池上鄉民搶救自然生態

2002-03-18

去年二月,我們的島在台東縣池上鄉紀錄了大坡池,這個寶貴的內陸沼澤溼地,因為不當的風景區建設工程,而面目全非。一年後我們再度來到池上。令人欣喜的是,歷經一場工程劫難後,大坡池已成為池上鄉關注的公共議題,從過去國民旅遊時期的大坡池,到今日朝生態旅遊發展的大坡池,隨著在地居民觀念的轉變,大坡池的復育以及未來的發展,更是密切的與池上鄉結合在一起。

走過鹽田

2002-02-25

眼前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曾經,它是台灣重要的鹽倉。相對廣佈全台的「農田」,「鹽田」只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農田有水路引水灌溉,鹽田也有水路,將海水引進來,經由四通八達的溝渠,將水引進蒸發池製成高濃度的滷水,而後結晶成為結晶鹽,曬鹽的鹽工說有水才會結鹽。嘉義縣布袋鹽場,清乾隆時期已有曬鹽記載,日據時代徵收許多魚塭改闢鹽田,生產的鹽經由布袋港用帆船運至日本,「曬鹽」也成為許多人的工作,但是鹽工並沒有擁有這片土地,而是向鹽場承攬土地曬鹽,再將鹽論斤賣給鹽場,民國90年台鹽公司決定停止人工曬鹽,我們也紀錄這最後一個曬鹽的季節。

公園夢

2001-12-24

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的年輕人,從去年中秋節,開始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他們成群結黨,在鄉境內來回巡獵,卻獲得鄉親父老一致支持,為什麼?建功村有一群社區媽媽,白天忙著果園裡的農務,晚上還要應付家裡的事,為什麼她們說起要到公園做勞動服務,卻個個興高采烈?建功森林親水公園,原本是一座荒草叢生的保安林,其中更長有會發出特殊惡臭的屍花,當時傳說有一名魔神獨居,多年後,他卻搖身變成現在公園的守護神,到底怎麼回事?

酒鄉之舞

2001-11-17

埔里酒廠在歷經88年921地震及89年儲酒廠大火兩場大劫之後,今年依然擴大舉辦國際酒文化節,展現出埔里酒廠災後重建強韌的生命力。未來,埔里酒廠還要面對WTO及民營化裁員的雙重壓力。時代在改變,埔里酒廠現在不只要製好酒,還要做行銷。酒廠裡平均四十歲以上的老員工們,無一不卯足全力,為新釀的好酒,跳起了酒鄉之舞,為的就是希望酒廠能永續經營,好山好水出好酒的故事,世代延續下去...

種子的信仰

2001-11-12

龍安村,國民政府來台以前稱做龍眼林,位於中寮北邊七村中間地帶。地震時,村長廖振益因急於搶救村民,只穿一條內褲就衝出家門。第二天,龍安庄內就設立六個救濟站,提供伙食,由村內婦女輪流炊煮,「龍安大食堂」的名稱不逕而走。因為全盟的幫助及民間企業贊助,龍安村有了龍眼林社區學園,如今已經開始第四期的課程。

回不了的家

2001-11-05

清水村位於傳聞中921大地震的爆炸點-國姓鄉九份二山的背山。村內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大部分的山坡都已經被震得鬆落,2000年一場春雨,鬆動土石開始往下滑動。其實地震後沒幾天,住屋與田地慢慢被走動的山坡撕裂開來,整個清水村的北面,幾乎都成為不堪居住的地方。告別家園,清水村民只得搬入組合屋,這個世代遷移不定的清水村12鄰的村民,又再度面臨遷移的命運。

蝴蝶到我家|拈花惹草的頂塗溝聚落

2001-11-05

沒有年輕人、沒有學者專家、沒有特色資源,是否就喪失追求生活環境的權力?「蝴蝶到我家─頂塗溝」要講的就是一個老化農村,蛻變成蝴蝶村的故事。

污泥中的蓮花|桃園觀音鄉民復育飽受污染的土地

2001-10-29

電視上出現拉著白布條,抗議垃圾場設立的畫面,對台灣人來講並不陌生,沒有人喜歡有垃圾場當鄰居,對抗議長達八年的桃園縣觀音鄉民來講,這條路實在漫長。觀音海岸過去被砂石業者盜採砂石,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坑洞,諷刺的是,廢棄物清理業者相中這裡,偷偷傾倒廢棄物,將一個個坑洞逐漸填平,土地被污染了,鄉民開始有危機意識,在海邊築起工寮,一年365天全年無休,輪班看守家園,這幾年下來卻無法挽救家園免於被垃圾吞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