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里舊名挑米坑,原來在南投埔里的南方有一座挑米山,相傳在很久以前,埔里對外交通還不方便的時候,埔里人挑米到水里去賣都要經過挑米山這個地方,而山腳下這個休息歇腳的地方就叫挑米坑。桃米里有兩樣東西最出名了,一是山泉水,二是麻竹筍,二十多年來,挑米山的麻竹筍養了兩代桃米人,但是好景不常,這幾年竹筍的價格一直滑落,桃米里目前僅存的竹筍工廠老闆說現在要靠竹筍吃飯,太難了。
地震之後,更大的問題緊接著而來,震災所產生的廢土一車車地送往地處邊陲的桃米里,山谷、路邊都成了臨時的廢土場。然而三年過去了,桃米里從一個被放置廢土、垃圾,不受人重視的地方,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個生態村,這個奇蹟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要知道這個故事,就一定要知道在桃米里鼎鼎大名的彭國棟。
兩年多以前,在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牽線之下,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中心秘書彭國棟就一頭栽進了桃米里的生態世界。九二一之後,大家都認為重建就是蓋房子,不過,他發現或許可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現在,在桃米里有溼地公園、水生植物園區、復育本土植物的苗圃,也有溪邊的自然步道,不過要經營一個生態村,專業的生態知識才是永續經營的保障,在彭國棟的規劃下,桃米里有一套獨步全台灣的解說員認證制度。
如果沒有九二一,桃米里會是現在的桃米里嗎?如果沒有九二一,珠格里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三年來,桃米里的經驗在重建區畫下了一個綠色的驚嘆號!然而這樣的驚嘆號是否能擴散到珠格里、擴散到更多仍然在重建(重見)的路途上尋找方向的社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