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關鍵字

故鄉的顏色|用自然素材開一間染坊

2001-10-29

檳榔子、地瓜葉、龍眼、荔枝、相思樹...這些中寮常見植物,竟然成了中寮植物染工作坊六位媽媽的染料。大地給的顏色,讓媽媽們開起染坊,為中寮粧點多采多姿的色彩。她們說地震前,生活是黑白的,每天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孩子與孩子的爸;地震後生活反而是彩色的,因為待在染坊,每次染出來不一樣的顏色,總是充滿了驚奇與喜悅。這六位婦女,最年長的63歲,最年輕的22歲,穿針引線認真的表情,其實充滿克服生活環境與現實壓力的勇氣與堅持。

永平不老街|九二一災後重建

2001-10-15

兩年前921地震後,這條中寮鄉昔時最熱鬧的老街,有九成房子倒塌,死傷慘重。有人拿著相機,幾乎拍不下去。當時,一群中原大學的師生來到永平街,決定利用這樣的機會,改造這條老街的風貌。在這兩年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學會了如何與專家溝通,有的甚至變成了專家,更重要的是,這條老街整建的過程,也改變了中寮鄉民對地權的觀念。 中寮鄉位於南投縣的中西部,外來團隊習慣將中寮鄉分為北中寮與南中寮,北邊以樟平溪為主要河川...

變色的光環(下)

2001-06-04

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雖然為新竹地區帶來經濟繁榮與就業機會,但也帶來了環保、交通、教育及物價、房地產高漲等問題。本集將以圍牆作為譬喻,探討園區與周邊居民的互動情形與公害防治。同時將介紹園區旁邊的世外桃源-風空。關於經濟發展之外,是不是也必須兼顧當地人文,這個議題也將在本集一併探討。

理想國|錫安上的有機社區

2001-05-21

多年前一群錫安教會的信徒立志尋找一片淨土,建立心中理想國,於是來到錫安山。為了達到回歸自然、無毒經營的夢想,他們堅持有機生產及生活方式。一開始雖然不被社會多數認同,甚至曾遭受多年政治迫害,一路堅持下來,如今儼然成為目前在台灣,唯一以社區為單位而成功的有機經營。他們的例子似乎傳達出,雖然有機的生活方式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夢想,而真正能夠跨入理想國,不是教徒,就是傻子。因為理想國的鑰匙,是用一種接近信仰的情操打造而成。

前進七股

2001-02-05

有著名的黑面琵鷺棲住的七股濕地,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生態,當地的保育人士,就以生態旅遊的方式,為可能被工業區開發的濕地找一條出路。

漢寶濕地復活記|廢棄魚塭、農地變身生態樂園

2001-02-05

在柔腸寸斷的彰化海岸,還有一塊鮮為人知的珍寶,由一塊塊廢棄的魚塭,廢耕的農田,交織形成的獨特沼澤地,現在已成是野鳥的新樂園。

山村一日|檳榔變綠林

2000-08-21

南投中寮鄉和興村,這個位於南投山區的小村落,在經過地震重創之後,驚覺到他們所面臨的,不只是漫長的重建工作,更是農產品的沒落,以及WTO迫在眉睫的衝擊。他們喊出「檳榔變綠林」的口號,成為臺灣第一個具有自發性造林企圖的農村。 然而,在工業發展下被遺棄的農業,以及在經濟成長中被犧牲的土地,都能夠重獲生機嗎? 山村的一天,有人快樂,有人悲傷;有人靜默不語,有人充滿希望。一個地震後回到家鄉的青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