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龍眼、荔枝、地瓜葉,這些是南投縣中寮鄉裡常見的植物,而他們也可以變成染料,而且將漸漸凋零的農村,變化得越來越五顏六色。植物染巧手工作坊的媽媽們,就利用故鄉裡豐沛的自然素材開辦了一間染坊。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文建會有了「家園重建人才培訓計畫」,植物染技藝就是其中一項,由中華民國社區資源交流協會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合辦了第一期的課程。出於一種好意,社區資源交流協會為了增加中寮媽媽們的收入,接下了大量的訂單,但是這群媽媽們認為在技術尚未純熟前就大量趕貨,實在對不起客人,於是結束了合作關係。2000年7月31日,有十位媽媽在老師的支持與協助之下,組成了植物染巧手工作坊,踏上自立門戶的第一步。
雖然大自然提供了很多染材,不過一件成品必須經過繁複的程序,從植物採集、布的精煉、萃取染液、紋染、冷熱染到清洗然後陰乾,每項技法背後都像是一趟探索之旅,不斷地嘗試與創新,每一塊染布展示著大自然與人巧妙的遇合,每一件作品一針一線縫綴出媽媽的味道。
2002年3月,台灣確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農委會提出農業四大優勢──技術、空間、本土與休閒特色,植物染巧手工作坊以本土的植物染出故鄉的顏色,結合女性的巧思創新品牌,或許能闖出一條重建家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