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關鍵字

雨林咖啡的滋味 |公平貿易咖啡可以做什麼?

2014-01-06

高原上,咖啡樹從肥沃土壤中結成果實,在日月雲霧呵護下,一顆顆火紅成熟。 褪去鮮豔皮肉,種子浸泡發酵,日曬風乾,酸味、甘味、苦味,精華封存。遠渡重洋後,展開高溫試煉,生豆在火熱裡,優雅著色,芬芳深邃。香氣四漫,色澤溫潤,點點滴滴沁入,能召喚精神抖擻,療癒世俗紛擾。從土地到農人,從合作社到貿易商,從烘焙師到消費者,咖啡生豆層層經手,跨越距離,遠從四千公里外而來。

全球化的浪頭上:美牛、基改作物的到來

2012-05-14

兩個多月來,含瘦肉精美國牛肉的進口問題,一直是造成政府與人民對立的重大事件,行政院不斷想修法開放,社會民怨持續累積、人心惶惶,老實說,誰願意吃到含瘦肉精的肉品?不過,美牛問題不能只討論食物安全的面向,從狂牛症、三聚氫胺到瘦肉精,其實都與全球市場的貿易自由化有關,在這股無法抵擋的潮流下,台灣農業不能只是犧牲打,應該具有更積極的在地發展,以下,是我們的報導。

地內出的黃金|復耕黃豆投入糧食自給

2012-05-14

黃豆,植物性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是田裡長出來的肉。不過國內黃豆和加工製品的原料,超過八成來自進口基因改造作物,因為成本考量,沒有農民想種。但是這幾年,開始有人想把黃豆種回來…

泥土向前衝

2012-01-30

每當我們的衣服、鞋子或地板,沾染上泥土,人們會想盡辦法把它清乾淨,「泥土」在人類的世界中,彷彿是一種「髒髒的」東西,但是你知道嗎?泥土的價值超乎你的想像!

水稻視界--遠離餓夢

2008-10-13

西元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第20屆大會上,訂定從西元1981年開始,每年的十月十六日為「世界糧食日」,希望這一天,全世界都能彼此提醒,為打擊飢餓和貧窮而努力。可是反觀過去一年,有三十幾個國家,因為糧食不足而社會動盪、甚至陷入內戰,有超過十億人口天天餓著肚子上床,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年來,平均每天有兩萬五千多個,應該快樂成長的孩子,卻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能獨善其身嗎?

水稻視界--豐收的眼淚

2008-10-13

四十年前,菲律賓被稱為「亞洲典範」,在美國人眼裡,他們是亞洲各國中,高度經濟發展的民主國家,可是四十年後,菲律賓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離鄉背井到各國打工謀生的「菲勞」,不到半世紀,一個國家的變化,竟然如此之大!在菲律賓,農民佔總人口數的五成,耕地也超過全國面積的一半,這個國家的停滯與困境,在在都跟農業發展息息相關,要真正深入菲律賓,非得到農村走一趟。

休耕地上種什麼

2008-03-17

民國九十四年春,第一次看到高雄美濃的波斯菊花海,大為驚艷,原來沒有綠油油的稻田,農村也可以這麼美麗。可是問了幾個農民,他們的回答卻更讓人嚇一跳:「不種花種什麼啊?種米又吃不飽!」、「鎮公所說種花有補助,人老了,身體不好,撒一撒種子就有錢領了喔!」、「孩子們都出外工作了,沒有人要種田,種花總比荒廢好。」經過更多詢問,才發現,花海只是休耕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像種綠肥、種能源作物,都是政府鼓勵農民休耕的方式,而政府推動休耕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加入WTO之後,發生「穀賤傷農」的情況。的確,到目前為止,休耕政策成功縮減國產稻米產量,但是反過來說,這會不會讓農民無立足之地?喪失務農的信心?加速台灣農村文化的流失呢?希望這些疑問,可以為台灣農業問題找到更多答案。

約堡筆記

2002-09-23

十年前,在巴西里約,舉行第一次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地球高峰會,當時台灣只有幾位學者參加;而十年後,第二次的地球高峰會選在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台灣已經有多達六十幾位代表組團前往。 在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議之前,公民社會全球論壇在約堡近郊NASREC展覽中心展開,它是南非政府規劃給所有人參與的民間會議,完全沒有身分限制,只有一個簡單的條件:一人繳交美金150塊,換取通行證明,即能進出會場;...

酒鄉之舞

2001-11-17

埔里酒廠在歷經88年921地震及89年儲酒廠大火兩場大劫之後,今年依然擴大舉辦國際酒文化節,展現出埔里酒廠災後重建強韌的生命力。未來,埔里酒廠還要面對WTO及民營化裁員的雙重壓力。時代在改變,埔里酒廠現在不只要製好酒,還要做行銷。酒廠裡平均四十歲以上的老員工們,無一不卯足全力,為新釀的好酒,跳起了酒鄉之舞,為的就是希望酒廠能永續經營,好山好水出好酒的故事,世代延續下去...

震不垮的農民

2001-09-24

WTO對盛產水果的台中山城四鄉鎮(東勢、石岡、和平及新社)農民是個恐怖的大怪物嗎?兩年前在山城遭受過九二一災變的農民們,在長期面臨國內的經濟不景氣與台灣即將入會(WTO)的市場轉變,會如何因應?同時台灣的農產品具有哪些優勢可以進駐國際市場?本集將由數位農民(劉耕銘、林月霞及曾榮滿)現身說法,提出網路行銷可能是一個機會,降低銷售成本,鞏固國內市場;而生化科技技術也可以運用來與進口產品抗衡。然而最重要的是,主政者與社會大眾是不是能夠超越經濟的生產價值,來看待我們的農業政策,反省我們對土地的操作。以上問題將在本集有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