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關鍵字

誰來幫幫水圳?|高雄美濃水圳風貌遭衝擊

2007-01-26

在一座一座閘門的分配下,水經過水圳導引流入田裡,滋養著人類的糧食。水圳旁的階梯,宛如熱情展開的雙臂,隨時等候洗衣的婦人或戲水的孩子。在美濃,平原上的聚落,是跟著水圳長出來的。

和釀良酒

2007-01-05

在日據時代,南華村就以種植吉野一號(天皇米)聞名全台,據說這個米的滋味,是又香又Q,釀起來的酒順口不辣,讓人念念不忘,但是因為它需要在純天然的不能施打化學肥料的耕作環境下種植,所以就被其他的米種給取代了。在現今我們驚覺使用化肥對土地的傷害何其大的時候,南華社區發展協會計畫從天皇米的故事做為切入點,不單是創造當地文化產業,也希望可以將有機的觀念帶回南華村。

天母鄰舍節

2006-12-11

都市繁華的外表,人心卻是相當冷漠,走在路上沒幾個認識的,同棟大樓的鄰居,見面點頭、聊個兩句就算不錯了,有的根本連隔壁鄰居是誰都不知道,許多移民台北的異鄉人,總會懷念鄉下濃厚的鄰里感情。

溪底遙的柳丁夢

2006-12-04

一元柳丁!當斗大的標題,在媒體上顯現,許多果農開始傷心,種植的辛勞,完全白費心血。台灣農業的產銷失衡問題,常常在生產過剩、銷價競爭下,重創農業經濟。

快樂中秋燈船行

2006-10-30

台灣一年幾百場的文化活動總是著重在觀光效益,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蔡炅樵說「我們是為布袋人而辦的」,回到以在地居民為主體,也讓出外打拚的布袋人,記得每年返鄉過中秋,參與布袋的盛事。這是布袋嘴文化協會第一次籌辦燈船活動,「今年不辦,以後更不可能辦」布袋嘴文化協會的蔡青芠道出了年輕人傳承地方文化的使命感。

學校存廢保衛戰

2006-10-30

教育部裁廢百人以下的小校,引起諸多討論與抨擊,偏遠地區學校存在的價值,怎能以經費來考量!在雲林縣古坑鄉崁腳村的興昌國小,有80幾個小朋友,雲林縣政府把它列為第三階段轉型的學校,但是,在距離學校兩百多公尺外的台糖土地上,即將興建一座大型賽車場,噪音將使學生無法繼續留在興昌國小上課,學校存廢的保衛戰提前展開。

澎湖願景‧一二三事

2006-10-23

九月,一個遊客離去,季風來臨的時刻。此時的澎湖,告別夏日的喧囂,慢慢回歸它的自然本色,也許少掉一些觀光的心情,穿梭在離島之間,更能感受這些漂浪在藍海的島嶼,究竟浮沈著什麼心情?

風華再現三角湧

2006-10-16

環境的保護,除了自然環境外,人文環境也是需要關注的面向。三峽老街經歷三級古蹟指定、古蹟解除,保存過程中面臨居民強烈抗爭,到最後能夠透過靈活的思維,由政府補助經費,維持私產權的歷史聚落保存方式,留下三峽老街。這過程與投入的心血,是台灣文化環境保存的重要里程碑。

藝術在我家

2006-09-25

在刻板印象中,藝術總是難懂又遙遠,藝廊、表演廳這種高檔的地方,和普羅大眾的生活缺少交集,在拍攝嘉義大林三角里拍攝諸羅樹蛙的專題時,遇到藝術家盧銘世,嘉義縣文化局推出「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邀請一、二十位到嘉義縣各個鄉鎮居住,把藝術帶進社區。

森林中的紅寶

2006-07-24

清晨,南投魚池鄉從一片雲霧裊裊中醒來。高高的檳榔樹瀰漫著未散的霧氣,而晨光中的茶園,閃耀金色光芒,彷彿在訴說,魚池紅茶輝煌的過去。

找尋五溝水的春天 |百年客家聚落水圳

2006-05-01

五溝水,一條因歷史與生態而富有的水圳,卻在人為漠視與破壞下,日漸消失,讓一個能夠開創水圳意象的社區,失去最珍貴的資源。

吉貝的願望

2005-12-12

一道樂園的圍牆,讓沙尾隔離在吉貝之外,分成兩個不同世界,一邊是遊客的歡樂天堂,一邊是居民的悲傷家園,長期的隔離與漠視下,吉貝居民面臨發展的困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