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猶如繩索,緊緊纏住彰化縣和美鎮,灌溉土地、滋養農作物的水源,卻隱藏看不見的毒害,工廠廢水含的重金屬,隨著水,流進農地,讓土地慢慢中毒,時間久了,這顆隱藏地雷,就爆炸了。
東西二、三圳,早期電鍍廠雲集,工廠廢水排進水圳,造成人人聞之色變的鎘米,在製程改變後,已經不再排放含鎘廢水。這次污染農地被環保署驗出鉛、銅、鎳、鉻等重金屬含量,超過土壤管制標準。然而這次的農地採樣,並不是環保署長期系統性的調查,而是臨時個案,因為工業總會希望環保署放寬土壤中鉻的管制標準,於是環保署實地調查農地現況,做為法規是否調整的參考。
環保署土基會技術審查組何建仁組長表示,這次的檢驗,是從環保署廢管處所管理的工廠中,篩選出高污染潛勢工廠,有三家,分別位在和美、埔心、秀水,再針對工廠附近灌溉水、底泥和農地做調查,埔心、秀水各採樣33組,分別有8組及2組超標,和美採樣34組,卻高達29組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85%。
民國六、七零年代,政府倡導「客廳即工廠」,鼓勵家庭代工、擴大外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彰化發展出小五金工業,製傘業、燈飾業、水龍頭業蓬勃發展,於是有了金屬表面處理業的需求,含有各種重金屬的廢水排放到環境中,種下了農地污染的惡果。
這些電鍍工廠,集中在彰化市北側及和美鎮,引自烏溪水源的東西二、三圳,在流過彰化及和美後,承受電鍍工廠在內的各種工業廢水,造成土地永遠的傷害。
民國90年,環保署土污基金會成立,因為土污基金的徵收,開始對全台農地做系統性調查,從這一年開始,和美鎮始終籠罩在鎘米陰影下。
農地一再發生污染事件,讓彰化農田水利會成為眾矢之的。彰化農田水利會總幹事林永傳表示,在東西二、三圳,水利會從來沒有受理搭排,因為工廠廢水不符合灌溉水質標準,如果工廠排進去,水利會沒有公權力,無法取締,只能通報環保單位。水利會能做的,只有加強水質監測來防堵。
然而,彰化縣環保局表示,民國95年以前,水利會確實有接受工廠廢水,搭排到所轄的區域排水,而區排又與水圳連接,導致農地污染難以根絕。
鎘米事件,讓各界重視灌溉水源保護的課題,水利會於是要求高污染工廠,改以附掛管的方式,把廢水接到農業取水口以下再排放。一家電鍍工廠負責人表示,過去還能排到排水溝,現在水利會不給排,必須花一百多萬,接三、四公里的水管,才能把水排出去。因此,業者除了向環保局申請水污染防制設施的許可證,向水利會申請的搭排許可,也必須附上,才能合法營運。
這次爆發污染農地的水圳旁,也有高污染產業的附掛管,雖然排除了污染大戶,但遭環保署鎖定的工廠,經年累月的排放廢水,終究還是出了問題。
走進彰化農地間,放眼看去大大小小的工廠,密集分佈,有申請搭排或附掛管的業者,還在水利會掌握之中。然而污染源眾多,水利會表示,防不勝防,因為工廠有沒有申請合法,水利會無從得知,且部分污染源是利用道路測溝排放,最後流進水利會渠道,難以防堵。工廠廢水排放到道路測溝,變成無人管理的漏洞,環保局表示,已經在民國99年,請水資處依據水利法擬定管理辦法。目前,合法工廠都已經在環保單位的掌控中,但地下工廠的黑漏,可能更大。
農民希望政府正本清源,從源頭拿掉造成污染的工廠,不然會害死更多人。彰化縣環保局秘書江培根表示,會與建設單位共同努力,要求工廠搬到工業區去,但因為工廠都是合法設置,無法強制要求。為了維護東西二、三圳的水質,他們也已經引用水污法,針對東西二圳沿線的工廠,加嚴放流水標準中銅、鋅、鉻的管制標準,希望把水質處理成本,變成不經濟的行為,迫使工廠到更安全、有良好污染控制的場域,去設廠。
過去,彰化污染農地的整治方式,以翻土法為主,把集中在表層的污染物,平均分散到翻土深度的土壤中,污染總量並沒有改變。民國93年以前的污染農地,整治經費高達2800多萬,環保署引用土污法中「潛在污染責任人」的概念,要求彰化農田水利會,負擔34%的費用,總共979萬。
對此,水利會總幹事林永傳大表不滿,他認為,水質污染發生源頭是工廠,工廠排放許可是環保單位核准的,水利會從開始到現在,沒有一件申請案件。彰化縣環保局秘書江培根則表示,源頭工廠甚多,且台灣工廠壽命短,因此難以追查到污染行為人,加上水利會可能引灌到回歸水,或是其他區域排水及市區排水,作為灌溉水源,水利會應該防止注意,卻沒有注意,是構成潛在污染責任人的要件。此外,過去水利會確實有部分接受搭排。
環保署祭出殺手鐧,要求水利會負起部分污染整治責任,但水利會認為蒙受冤屈,提起行政訴訟,並且以全面禁止搭排來反制,連生活污水也不得排入。但是都市發展無章法,工廠、住家、農地混雜,一旦禁止家庭污水排入,將造成莫大衝擊。彰化農田水利會總幹事林永傳表示,全面禁止搭排,是為了讓中央重視,責任到底是誰的?釐清之後再受理搭排。
此舉一出,逼的行政院邀集相關部會出面解決,最後達成六點共識,包括水利會在內,不得引灌有重金屬污染的水源,若接受工廠搭排,廢水必須處理到符合灌溉水質標準,等於比現行放流水標準,嚴格10倍。社區借灌溉系統排放家庭污水,若沒重金屬則可以搭排。此外,水利會需提供搭排戶的資料和灌溉水系的圖資,來換取105年以前,水利會在農地污染的免責權。環保署土基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表示,過去很難查污染行為人,因為無法得知工廠是否為搭排戶,要透過水圳圖,才能往上鎖定污染工廠。
讓環保單位覺得大有斬獲的,包括在工廠資料的部分,會議中也要求工業局提供工廠名單。過去,工業局打算讓彰化地區違法的地下工廠就地合法,但環保單位大力反對,目前以暫行方式處理。環保署土基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表示,與工業局在這部分纏鬥一、二十年,總算見到曙光。
過去污染的農地整治完後,如今雜草叢生,過去客廳即工廠的政策,賺到當時的經濟成長,卻殘留遺害至今,彰化縣環保局秘書江培根表示,污水下水道的進程希望能加快點,至少需要做到灌排分離,若是把區排的水當灌溉水使用,土壤慢慢蓄積,即使不是高污染性廢水,還是可能受到污染。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認為,台灣土地的使用概念需要重新調整,土地上工業、住宅、農業混雜,該移的工廠,該保留的農地,或是該維持的住家品質,都是國土規劃上,必須正視的問題。
環保署擴大採樣資料若完成,想必將有更多農地列入黑名單,彰化何時能脫離污染的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