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關鍵字
灰面鷲的天空|從獵鷹到賞鷹
墾丁國家公園的解說員蔡乙榮,十年來和往常一樣,站在望海的高台上,如同飛機塔台的領航員,手持望遠鏡遙望海面,等待這一波波橫渡汪洋大海的過境猛禽,安然降落台灣陸地。
如果沒有921|桃米里和珠格里會是什麼樣子?
1999年9月21日1時47分21秒,集集地牛翻身,埔里鎮珠格里,房屋倒塌近九成,埔里鎮桃米里房屋全倒168間、半倒68間,房舍倒塌近六成。有些社區,在921的三年之後,還是跟之前一找不到重建的方向。但是,也有一些社區三年之後,卻萌發了新的生機。
廚餘心法|台中楓樹社區推廣廚餘再利用
一般的社區營造,大多是從文史、空間或產業切入。位於台中市的楓樹社區,卻是以環保聞名。楓樹社區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廢油和廚餘的再利用,許多社區也紛紛以楓樹作為學習的對象。 楓樹社區致力於環境改造的工程,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楓樹里從最髒亂的空間,一直到全省各機關團體競相參訪的模範社區,這都是由熱心參與的居民打造出來的成就,不過在其中的廚餘回收,卻是楓樹社區總幹事江鳳英最頭痛的工作項目。...
大坡池!久違了|池上鄉民搶救自然生態
去年二月,我們的島在台東縣池上鄉紀錄了大坡池,這個寶貴的內陸沼澤溼地,因為不當的風景區建設工程,而面目全非。一年後我們再度來到池上。令人欣喜的是,歷經一場工程劫難後,大坡池已成為池上鄉關注的公共議題,從過去國民旅遊時期的大坡池,到今日朝生態旅遊發展的大坡池,隨著在地居民觀念的轉變,大坡池的復育以及未來的發展,更是密切的與池上鄉結合在一起。
走過鹽田|嘉義布袋鹽場恐成歷史?
眼前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曾經,它是台灣重要的鹽倉。相對廣佈全台的「農田」,「鹽田」只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農田有水路引水灌溉,鹽田也有水路,將海水引進來,經由四通八達的溝渠,將水引進蒸發池製成高濃度的滷水,而後結晶成為結晶鹽,曬鹽的鹽工說有水才會結鹽。嘉義縣布袋鹽場,清乾隆時期已有曬鹽記載,日據時代徵收許多魚塭改闢鹽田,生產的鹽經由布袋港用帆船運至日本,「曬鹽」也成為許多人的工作,但是鹽工並沒有擁有這片土地,而是向鹽場承攬土地曬鹽,再將鹽論斤賣給鹽場,民國90年台鹽公司決定停止人工曬鹽,我們也紀錄這最後一個曬鹽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