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水水泰平|新北雙溪泰平里水梯田復育
群山環繞、溪水潺潺,這裡是北勢溪最上游,翡翠水庫集水區內最源頭的祕境,供應大台北地區近五百萬人的飲用水源。曾經,這裡到處是水梯田,三十年來,水梯田埋沒在荒煙蔓草中。一個實驗計畫,讓水梯田重現泰平。在這個水的國度,他們種下希望,也替大台北種下活水源頭…
名水龍泉蓋工廠|居民憂破壞優良水質環境
龍泉出好水,農作品質好,一直是龍泉居民的驕傲,數百年來,他們細心守護著水質與環境。但是一家工廠將要蓋到農業區裡,打破長期以來的無憂生活,他們群起抗議,誓言保護家鄉環境…
碳鎖|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植物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植物體,我們把它燒成炭,埋回土裡,這就是固碳。」大力推廣生物炭的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認為善用生物炭,可以逆轉溫室效應。黑黑的生物炭,可以穩穩鎖住二氧化碳好幾百年,它不但是抗暖化利器,也是農民的好朋友…
南庄的河壩之舞|用舞蹈介紹客家農村
用舞劇,說出南庄的土地故事,看見環境的美麗與哀愁。一群青年進入農村,思考如何幫助農業,守護環境,開創新生活。他們排了一齣劇,用意志與創意,舞出青春的光和熱…
【農村再造】農村是座美術館|土溝農村美術館的故事
高高的巨農,聳立鄉村之中,宣示土溝農村美術館的精神。一群年輕人來到農村,陪伴居民尋求未來發展。一路至今,未曾遠離,駐村融入社區,他們不只成就農村的美麗風景,也溫暖人生的美好希望…
氣候懸崖上的台灣|極端降雨考驗現有防洪設計
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衝破400ppm,是工業革命前的1.4倍,也極可能是地球八十萬年來最高紀錄。人類成為一股強大新興勢力,用數百億公噸的溫室氣體,為地球加熱。地球發燒了,有些地方緩慢、有些地方劇烈,最明顯的證據,是極地的冰… 過去二十年,格陵蘭的冰每年以2,750億噸的速率消退,海洋變暖所吸收的熱量,占地球氣候系統熱能儲量的90%以上。冰融化了,海溫暖了,暖水帶來不同的魚,...
生命中的土土土|人類生命的命脈
世界上有樣東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它。這個東西,不是空氣、不是水,但不管是吃的食物、住的房子、時尚彩妝、還是殺菌用的盤尼西林,都少不了它。這個東西是什麼呢?它叫做: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