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關廟一朵花|鳳梨葉也能做衣服?

2017-02-20

她是服裝model;她是髮妝模特兒;她也是台南關廟農家女。她想做一件改變社會的小事,讓每個人心中開出一朵花,所以她也叫「關廟一朵花」。

蓬萊米記憶|在台灣改良的日本米

2017-01-02

潔白海芋花隨風搖曳,是陽明山竹子湖最吸引人的景觀。趁著天氣放晴,遊客們上山賞花,美麗花海背後,其實藏著許多故事。日治時期水稻專家辛勤育種的足跡,逐漸被遺忘。現在卻有一群人,正努力保存這段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歷史。

石虎不孤單|友善石虎農作

2016-12-26

台灣最野的貓,也是最辛苦的貓,因為瀕臨滅絕,石虎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卻因為棲息環境大多是民間私有地,成為最需要保育卻又最難保護的野生動物。幸好這幾年有一些轉變,關心牠們的,不再只有第一線研究人員,還有更多人努力想把石虎從瀕臨絕種的危崖拉回來…

台灣野蜂危機

2016-12-19

溼冷、多雨,是一般人對冬日基隆的第一印象。在基隆山間,仔細觀察靜靜綻放的野花叢,別有一番熱鬧景象。蜜蜂、螞蟻,不同種類的昆蟲,把握冬雨暫歇片刻,忙碌採集野花蜜,儲存度冬糧食。不過這些辛勤工作的小蜜蜂,卻正遭遇外來病毒侵襲…

搶救沙崙農場|守護野鳥棲地

2016-12-19

台南有片廣大的沙崙農場,過去建立了高鐵車站,劃出高鐵特區,最近又計畫開發影視基地。因為農場上有許多鳥類棲息,關心環境的人士,於是發起保護運動,希望讓社會知道,農場不是什麼都沒有…

守嵩山

2016-12-05

深藏在新北市石門區,有座山谷,布滿幾何蜿蜒的田埂,成為北台灣面積最大的水梯田。 田,很美,產量,卻很少,九成以上都休耕。「我不想以後這些地景 只有在課本上看得到。」當地居民陳國志,發願復耕。守,是保護、是堅持,也是依存。百年地景,遇上農民老化、休耕政策的考驗,僅剩的美好,如何守?

明天過後豆陣行

2016-11-07

九月,雲嘉南地區雨水漸少,農民開始種豆,黃豆、黑豆、毛豆是主角。可是今年九月,很不尋常,連來了三個颱風。雖然田裡的積水退了,決定復耕的農民,陸續趕著天晴重新播種,一切災難彷彿沒發生過。可是,極端氣候引爆的農業危機,到現在還沒有解除警報。

追鷹人的里山夢|為野生動物貸款買地

2016-10-24

每年秋天,台灣的天空總是特別熱鬧,滿滿黑點,是被稱為國慶鳥的灰面鵟鷹。抬頭仰望的目光中,有雙眼睛,追鷹十多年,看見的卻不只是灰面鵟鷹。跟隨展翅往返的身影,灰面鵟鷹讓他看見里山價值,甚至因此貸款買下農地,從追鷹人變成農村新鮮人…

大學生的菜計畫

2016-09-12

清晨五點,天才微微亮,台南將軍的蘆筍農,已經來到溫室中,鑽進茂密的蘆筍叢中,開始今天的採收工作。將軍是台灣最先成功以溫室栽種蘆筍的地區,過去農民採取露天栽培,一年大約只能採收四個月,改用溫室栽種後,採收期可以拉長到九個月。

豬的最後一哩路|推動屠體評級制度

2016-08-01

豬肉是台灣人最主要的肉類來源,每個人一年平均要吃下三十五公斤豬肉。每年產值高達七百億,是上萬個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你有沒有想過,對人們有著諸多貢獻的台灣豬,在生命中的最後這段歷程,是怎樣度過的?

稻浪上的部落鼓手

2016-07-25

鼓聲在部落響著,像金黃的稻穗搖曳,歡欣豐收的一季。花蓮靜浦部落族人Uding,原本是離鄉的部落藝術家。當東部面臨觀光開發,阿美部落的傳統領域不斷流失,Uding參與抗爭,後來靜浦部落也面臨開發,他決定回到故鄉,實踐照顧土地的心願…

不一樣的南寮

2016-07-18

到澎湖旅遊,看風景、吃海鮮,成為首選,但是遊客在穿梭中,卻可能遺忘村落之美。有一個小小村落,多年來努力恢復舊有文化,打造社區景觀,全村一同努力,希望讓人看見不一樣的澎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