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水水泰平(2018年版)

2018-02-05

群山環繞、溪水潺潺,這裡是北勢溪最上游,翡翠水庫集水區內最源頭的祕境,供應大台北地區近五百萬人的飲用水源。曾經,這裡到處是水梯田,三十年來,水梯田埋沒在荒煙蔓草中。一個實驗計畫,讓水梯田重現泰平。在這個水的國度,他們種下希望,也替大台北種下活水源頭…

種下本土中草藥|台灣中草藥產業的未來

2018-01-22

大批中藥材從中國來到台灣,當台灣種起中草藥,是否能形成產業鏈?再創農業新契機。

金門土雞返鄉路|留下台灣各地特色雞種

2018-01-22

吃雞「起家」,辦桌、入厝,祭祖、圍爐,通通少不了牠。土雞是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最為密切的經濟動物之一。對生產效率的追求,進口雞種的普及化,台灣各地農家常見的特色土雞品種,漸漸消失。台灣土雞血脈,如何繼續傳承?離鄉近三十年的金門土雞,要怎麼重新踏上返鄉之路,回到金門人的餐桌上?

長腳蛛來顧田|創造農民與生態的雙贏

2018-01-15

秋冬交替,金黃色稻浪,是花東縱谷最美麗景致。其實仔細觀察,每株稻穗都蘊藏著一個精采又熱鬧的小小世界。不用農藥、不用防治資材,讓長腳蛛、橙瓢蟲回到農田,能不能創造農民與生態的雙贏?

水泥蝕田|農地上的豪華農舍

2017-12-18

短短一年,宜蘭縣換了三任縣長,農舍政策是否鬆綁,再度引發論戰。宜蘭的農地政策,下一步會往哪裡走?不斷流失的良田,如何阻擋被水泥吞噬的命運?

農電共生系列--光電板下的新鮮事

2017-11-20

政府全力推動太陽光電,但過去幾年光電設施架設在農地,引發許多假種田、真種電的爭議。太陽光電設置在農地,是否一定會導致良田消失?怎麼樣的規範與設計,能讓光電板下也有新生機?

浮田啟示|與地方一起呼吸的休閒農業

2017-11-13

這是台灣最特殊的一個農業區,農田浮在沼澤上,稱為浮田,百年來,一群農民在這生根。因為地質特殊,無法興建,保持純樸的農村景象,也因為土地踩踏時的柔軟波動,被稱為「活盆地」。隨著農民老化、氣候變遷,務農越來越辛苦,居民積極找出路,發展休閒農業該有什麼限度?如何讓活盆地保持活力?

重拾自然|新竹紙寮窩的手工竹造紙工藝

2017-11-06

竹子、藺草,以往鄉間隨處可見的植物,先人運用巧思,廣為運用在日常生活。然而追求效率、便利的現代社會,大量塑膠產品攻城掠地,我們逐漸失去運用自然植物的能力,也帶來更多不可解的環境災難,如今,能不能有機會,再度和自然共存…

野菜新勢力|阿美族野菜復興運動

2017-10-30

幾千年前,神農氏為了醫治疾病,親嘗百草,現代的神農氏,則藏身在部落鄉野田間。當氣候變化越來越劇烈,野菜抗逆境、抗蟲害的特性,逐漸受到重視。從田間到餐桌,一場野菜復興大業,正在進行…

農地上的大工廠|農地設廠危及農業環境

2017-08-14

農地上一間間工廠,構成西部平原的異樣風景,造就地方經濟,卻也帶來環境苦果。社會要求整頓,還給農村自然風貌,但是盤根錯節的歷史,卻讓生根的農地工廠,形成難以拔除的問題。

廢水變肥水|畜牧糞尿水資源再利用

2017-08-07

全台灣有550萬頭豬、14萬頭牛,這些動物的排泄物,如果沒妥善處理,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大災難。以屏東這個畜牧大縣為例,人口不到90萬,可是豬牛加起來,超過127萬。為了解決畜牧業造成的污染,屏東新埤的社區團隊,不再坐以待斃,他們站出來與政府合作,創造廢水新價值。

小學生辦桌

2017-07-10

一個充滿食物的學校,笑聲最多的課,不在教室裡。一雙雙稚嫩的手,陪伴種子到餐桌,他們想完成一場夏夜晚宴,親手為師長煮出謝師宴。超迷你的小田、果園、菜園,還有魚菜共生,這些都位在台南官田國小的校園裡,五年前到任的校長林保良,正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食農教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