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林下生雞|保存台灣土雞種原

2019-06-24

在台灣各地,曾經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土雞,牠們在山林間、農家後院,自在生活著。畜牧生產的現代化洪流,卻讓多樣化的土雞品種,漸漸消失。當一群三十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中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契機?

空襲警報:秋行軍蟲 來襲!

2019-06-17

頭頂倒Y字型的頭縫線、每個體節包含四個黑點,並呈梯形分布,牠是目前被通緝的田間害蟲「秋行軍蟲」。飛行能力很強,加上氣流輔助,一個晚上可遷移一百到三百公里不等,換算下來,也就是十幾個小時內,就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的傳播距離。 早期秋行軍蟲只在美洲移動,2016年以後首度入侵非洲,之後逐步蔓延,先遷移到印度,又沿著中南半島,2019年初入侵中國。短短六個多月,中國已有十八個省份傳出疫情,緊鄰的台灣,...

空襲警報:荔枝椿象 作戰中 !

2019-06-17

每年夏天,大家都期待香甜的荔枝上市,不過今年因為荔枝椿象四處橫行,荔枝的收成,可能會受到影響。高雄市大樹區龍目里的謝振豐就抱怨,他的荔枝著果率,只剩下三成,「今年荔枝就是,要著果的時候開始椿象正多。再來就是那時候不能噴農藥,不然荔枝不會著果,所以著果率差不多剩三成。」 荔枝開花的時候如果噴農藥,會危害到其他生物,像是蜜蜂。如果在著果期噴藥,又會影響著果率,叫農民非常為難。既然噴農藥驅趕荔枝椿象,...

奧山居|小米採收體驗原鄉文化

2019-05-27

奧山,日文是深山的意思。在南台灣的隘寮北溪河畔,也有一處奧山,不過這座山,在人的心裡。

香蕉的搖滾青春|高雄旗山青農新勢力

2019-05-20

以香蕉為名,以樂器為劍,以歌聲為口號,以斗笠為戰袍。組團十一年後,出身高雄旗山的樂團「台青蕉」,在2019年2月,推出第三張專輯「種下青春」。鼓手黃堂軒在5月11日演出後接受採訪,提到高中時期組團的青澀模樣,大笑不止。他說:「我們又不是音樂科班長大,所以演奏實力滿差的。可是我覺得我們跟人家不一樣,敢去做想做的事情。」 黃堂軒所說的不一樣,說穿了就是台青蕉的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想做、也有很多分身。...

姊妹農民站起來|台灣農村生力軍

2019-04-22

根據內政部統計,1990年後,經過婚姻取得身分證的新住民,已經超過六十五萬人。其中設籍農業地區的姊妹,補強了農村長期欠缺的勞動力。雖然政府針對這群新農友,還沒有進行調查統計,但是只要靠近田區、果園,到處都能看到或聽到她們…

尋味台灣黑豬~漫漫保種路

2019-04-08

身披黑毛,大而下垂的耳朵,充滿皺褶的皮膚,台灣黑豬,有著特殊的外觀,也有獨特風味。牠是人們心中美味的代名詞,也是具有台灣特色的在地畜產。蘊藏在台灣黑豬身上的基因寶庫,要怎麼傳承?

尋味台灣黑豬~禁用廚餘之後?

2019-04-08

人類馴養家豬,已經超過一萬年的歷史,牠們把殘羹剩菜,田間的農業副產品,轉換成農民的財富。隨著養豬產業走向現代化,廚餘養豬,被認為可能成為防疫缺口。台灣每年回收的廚餘,高達55萬公噸,其中有62%,都成為豬的大餐。廚餘不養豬之後,該送往哪裡?台灣的黑豬產業,會不會隨著禁令,漸漸消失?

金門防疫最前線|非洲豬瘟靠近前線

2019-01-07

2018年最後一天,眾人正準備迎接新年的時刻,一頭全身發黑,帶有非洲豬瘟病徵的豬屍,在金門本島東側的田浦海岸,被岸巡人員發現,為非洲豬瘟防疫作戰,拉響警報。 從過去的口蹄疫,到對產業威脅更劇烈的非洲豬瘟,緊鄰中國的金門,一直是防疫壓力最大的最前線,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金門如何應戰? 畫面提供 海巡署 確認是非洲豬瘟病死豬 金門啟動最高規防疫機制 2019年1月3日下午,...

【穿梭島嶼20年 討山篇】梨山歲月

2018-12-24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為了在山上討生活,蘋果、水梨上山,茶樹、高麗菜也跟著攻城掠地。為了在山上拚觀光,一家家溫泉旅館興建,與水爭地。為了拚水源,政府開發淺山,淹沒八色鳥棲地。人與山相爭半世紀,誰輸誰贏?該如何和解?讓我們搭乘時光機,看見山林的美麗與哀愁。

【穿梭島嶼二十年 河流篇】荒漠 濁水溪

2018-12-03

我們來到台灣第一大河-濁水溪。這是二十年前濁水溪的景象:孩子們在溪水裡玩耍、農民撐著竹筏將竹子運送到下游、鐵黑色的溪水流過密布的水圳,滋養著彰化雲林這片台灣最重要的穀倉。 濁水溪不只是一條河,也是農民的命脈。 當時,台灣最大的引水工程-集集攔河堰還沒完工,直到2001年集集攔河堰開始運轉,將濁水溪的水源統籌分配給農業、民生與工業,從此改變了濁水溪的命運。 集集攔河堰截水二十年 濁水溪變貌...

校園這煮事|從下廚了解吃下肚的食物

2018-11-26

孩子到外地大學念書,爸媽最心疼的都是,吃的好不好?還不忘叮嚀,在外面吃東西要注意。但其實孩子在外面吃飯,能夠吃得如同營養專家說的標準,也不容易,因為外面餐廳畢竟為了生意與利潤,重口味還是最受歡迎,那怎麼辦呢? 中興大學今年九月,在男生宿舍開辦了第一個本地學生的校園廚房。有電爐、微波爐、電鍋、烤箱,還有適合清洗食材的流理台。機械所研究生張宏銘是廚房常客,他們有群喜歡共煮共食的同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