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農用無人機的下一步|法規與實務操作衝突如何解

2020-03-23

它可以代替人的雙眼,模擬鳥的視角,也可以替代人的雙腳,深入田間管理作物。在農業人口高齡化的台灣,農用無人機成為農村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應該怎麼管理,才能確保安全,創造多贏?  

追查廢棄物農地|農地污染恐成食安未爆彈

2020-03-23

農地要求乾淨,保持糧食安全,但是台灣不斷有許多農地,被棄置廢棄物,造成種種污染問題。環保團體與政府展開追查,希望減少危害農地的亂象。  

種菜停看聽│避免產銷失衡

2020-03-09

甘藍,俗稱高麗菜,是每個台灣人都不陌生的蔬菜。對餐飲業者來說,高麗菜也是客人心目中,接受度最高的蔬菜種類。它的生長週期短,單位面積產量高,常是新手青農入門,或資深農民秋冬裡作的首選。  

當綠農碰上綠能|如何找出共存的方法?

2020-02-24

一片綠意的生態農地,生產優質的自然飼料,打造台灣有機畜牧的夢想,建構綠色農業的模式。但是一項綠能產業園區開發案,可能破壞生態農地,讓有機畜牧的夢想,陷入危機。  

迪娜的豆豆田|布農族的豆類耕作文化

2020-02-24

「你們懶惰就吃不到豆,認真才有東西可以吃。」上了年紀的高春妹,在種滿豆類的田裡,回憶著媽媽從前說的話。布農族尊稱女性長輩為迪娜,她們習慣在住家附近種植經常吃的作物,最特別的是豆類。世代傳承,布農迪娜的豆豆田,有著外地沒有的品系,閃耀著如寶石般的美麗。  

防蟲急行軍|以赤眼卵蜂克制秋行軍蟲

2020-02-17

嘉義縣義竹鄉的大佃農謝勝麒,種植玉米已將近十年,管理的玉米田至少有八十公頃,卻從2019年開始,遇上前所未有的難題—秋行軍蟲。  

台灣農地往哪去|當農地不停長出工廠

2019-12-23

農地工廠合法化後,爭議並未平息,國土計畫成為各方寄望的工具,重整台灣農地使用的秩序。但是縣市推動國土計畫,究竟是增加保護或加速開發?成為值得關心的課題。

可可的循環之旅|廢棄果莢再利用

2019-12-16

外表鮮艷的可可果,是巧克力的原料。過去,在台灣想吃到巧克力,只能仰賴進口,現在,台灣也出現了土生土長的巧克力。這個從屏東土地上長出來的新產業,如何走向循環經濟的旅程?  

失控的琉璃蟻|本土蟻種突然迅速擴張族群

2019-12-09

已存在台灣上百年的疣胸琉璃蟻,現在成了民眾揮之不去的煩惱,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扮演什麼角色?  

讓鴨展翅|提供鴨媽媽快樂的下蛋環境

2019-11-18

養鴨產業在台灣,有著數百年歷史,河床地、水田間,曾經都可以見到養鴨人家的身影。從農家副業,走向專業生產,鴨蛋生產者面對禽流感的威脅,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以及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追求,他們要如何給鴨子媽媽,更快樂的生活環境?  

蘭陽護水行動 重劃如何保水脈

2019-11-11

宜蘭縣政府正在進行內尚農地重劃可行性評估,範圍包含員山鄉內城村與尚德村境內668公頃的農地,位置就在自來水公司的深溝淨水場周圍,如何保住水,同時兼顧地主權益,能不能兩全其美?

農地上的日不落國|違章工廠能否落日?

2019-10-14

烈日下,怪手開挖著位在彰化鹿港,已經休耕一段時間的農地。原本應該種滿稻米的農地,因為灌溉水源受到電鍍廠偷排的污水污染,高濃度的重金屬,就這樣進入良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