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農業」相關報導
牛耕米之味|和水牛一起下田耕種
許多人喜歡用牛,比喻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消失在農村。
為猛禽搭架|讓牠們能有停棲的地方
一片位在台中霧峰五福社區的香米田,乍看之下與一般稻田沒什麼不同,仔細一看,會發現田間多出幾根高聳的竹竿,上頭有著兩個倒三角形的造型,底部則以兩條拉直的棉繩,支撐固定,初次來訪的客人,不免好奇這些竹竿的功用,多留意幾眼。
透視嘉磷塞|政府考慮放寬殘留容許量惹議
為什麼孟山都公司,要為一位癌症末期的美國校工,付出數十億台幣的鉅額賠償金?這起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訴訟案,引起全世界注目。燕麥、小麥、大麥、黃豆,各式各樣的雜糧和嘉磷塞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歐盟的農業大國,接連對它實施限制?它又怎樣影響著台灣人的日常飲食?
肥水落田|豬牛糞尿回灌農田再利用
各式各樣的畜產品,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畜產品的生產現場,牧場動物每天的大小便,散發異味,卻讓人退避三舍。豬牛糞尿,如何轉化為資源,重新回歸農田?畜牧產業能不能擺脫污染環境的形象,走向循環農業的下一哩路?
林下生雞|保存台灣土雞種原
在台灣各地,曾經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土雞,牠們在山林間、農家後院,自在生活著。畜牧生產的現代化洪流,卻讓多樣化的土雞品種,漸漸消失。當一群三十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中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契機?
空襲警報:秋行軍蟲 來襲!
頭頂倒Y字型的頭縫線、每個體節包含四個黑點,並呈梯形分布,牠是目前被通緝的田間害蟲「秋行軍蟲」。飛行能力很強,加上氣流輔助,一個晚上可遷移一百到三百公里不等,換算下來,也就是十幾個小時內,就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的傳播距離。 早期秋行軍蟲只在美洲移動,2016年以後首度入侵非洲,之後逐步蔓延,先遷移到印度,又沿著中南半島,2019年初入侵中國。短短六個多月,中國已有十八個省份傳出疫情,緊鄰的台灣,...
空襲警報:荔枝椿象 作戰中 !
每年夏天,大家都期待香甜的荔枝上市,不過今年因為荔枝椿象四處橫行,荔枝的收成,可能會受到影響。高雄市大樹區龍目里的謝振豐就抱怨,他的荔枝著果率,只剩下三成,「今年荔枝就是,要著果的時候開始椿象正多。再來就是那時候不能噴農藥,不然荔枝不會著果,所以著果率差不多剩三成。」 荔枝開花的時候如果噴農藥,會危害到其他生物,像是蜜蜂。如果在著果期噴藥,又會影響著果率,叫農民非常為難。...
香蕉的搖滾青春|高雄旗山青農新勢力
以香蕉為名,以樂器為劍,以歌聲為口號,以斗笠為戰袍。組團十一年後,出身高雄旗山的樂團「台青蕉」,在2019年2月,推出第三張專輯「種下青春」。鼓手黃堂軒在5月11日演出後接受採訪,提到高中時期組團的青澀模樣,大笑不止。他說:「我們又不是音樂科班長大,所以演奏實力滿差的。可是我覺得我們跟人家不一樣,敢去做想做的事情。」 黃堂軒所說的不一樣,說穿了就是台青蕉的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想做、也有很多分身。...
姊妹農民站起來|台灣農村生力軍
根據內政部統計,1990年後,經過婚姻取得身分證的新住民,已經超過六十五萬人。其中設籍農業地區的姊妹,補強了農村長期欠缺的勞動力。雖然政府針對這群新農友,還沒有進行調查統計,但是只要靠近田區、果園,到處都能看到或聽到她們…
尋味台灣黑豬~漫漫保種路
身披黑毛,大而下垂的耳朵,充滿皺褶的皮膚,台灣黑豬,有著特殊的外觀,也有獨特風味。牠是人們心中美味的代名詞,也是具有台灣特色的在地畜產。蘊藏在台灣黑豬身上的基因寶庫,要怎麼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