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影片看起來很搞笑,不過每個回鄉務農的年輕人,都有這樣一段掙扎的過程...
「型農」是高雄市政府開辦三年的訓練課程,教的是策略分析、媒體溝通、顧客資料庫管理、還有攝影等美學課程,關於種植技術,台灣已經有很多農業單位開課教授,高雄市現在要教的是,讓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得到更高的經濟效益。
「型農」到全台各地的展售市集,有統一的擺攤裝飾。「一卡皮箱」是標幟,期許並代表「型農」可以像以往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台商一樣,拎著一卡皮箱就勇闖天涯,到處銷售自己的產品。這樣統一的標幟,還有鮮綠的制服,型農的市集,已經給自己的產品標出定位。
課程開辦三年以來,有三百多人受訓,大部分都是三十出頭到四十歲左右的青年人,這群人大多做過別的行業,見過世面,還有很多都是「農二代」。市府農業局農民組織科長梁銘憲說,農二代特別有優勢,「第一個,解決了土地持有的問題,因為這是從農很重要的門檻。再來他們在農業生產有疑問,遇到瓶頸的時候,會去問他們的父母。」
住在美濃的蕭旦倫,家裡的神秘果種植面積是目前全台最大。他在日本東京看到一顆神秘果可以賣到台幣九十元,於是他也把神秘果冷凍、單顆包裝,提升價值。他很努力跑國外食品展,目標在於歐美市場可以消費高單價,可望青睞這個可以在味覺上取代砂糖、代糖的東西。
這樣冷凍乾燥的技術,蕭旦倫同時應用在製造水果乾。他先挑好品質優良、香氣明顯的水果,像是芒果、荔枝,不加糖蜜漬,直接乾燥成果乾。在台北一個展場上,一位法國電腦工程師非常喜歡,他說在法國,有些人家裡會放小型烘乾機,直接把蘋果等水果烘乾來吃,「加一堆糖是美國人的吃法。」
住在大樹的曾湘樺,產品是玉荷包香腸,用荔枝酒取代常用的高粱酒灌香腸,這樣的香腸有一點甜香味。她的目標不在歐美,因為香腸是華人口味,今年的上海食品展,曾湘樺拿到超過一百萬元的訂單。但是礙於台灣是口蹄疫疫區,生肉無法出口到中國,曾湘樺和家人特別開發了相關的玉荷包調味醬。
農產品加工的出路,關係第一級農業生產是否能拓展。玉荷包加工品有市場,種玉荷包的農夫也跟著受益。農業局行銷管理科長廖大慶表示「玉荷包產期短,一個月有兩萬多公噸的產出,一定要靠加工外銷,才能減緩壓力。」今年高雄型農在三個世界食品展拿到的訂單是3600多萬元,再加上相關產業效益,產值上億。
農委會估計,未來十年,台灣將有十一萬名老農退休,需要三萬名有新思維的青年農夫接棒。尤其,在台灣陷入產業空洞化的同時,農業是穩定民生的重要支柱。
高雄型農代表一股新興農業力量,這股力量可以更強大,但它需要政策的支持。
住在寶來的Andrew,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候,很聰明地選擇有機金針,頭兩年真的賺了錢。不幸的是,實際負責種植的父親意外去世,Andrew馬上陷入生產危機。他建議台灣仿效韓國經驗,「鼓勵農二代,就是家裡務農的小孩,去讀農學院,受過四年訓練之後,政府可以規定他們必須回來務農幾年。」
這或許是個好建議,農二代有土地優勢和父母的技術優勢,可以更快起飛。那麼不是農二代,卻想經營農業的年輕人怎麼辦?有沒有好的政策可以幫助這些有熱情的年輕人?這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