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般人而言,透過政策維護全民飲食安全,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而為家人健康把關的,就是每個家庭的婆婆媽媽!住在台北的王小姐,為了餵飽家人,每兩、三天,就會去一次大賣場,雖然在採買過程中,無法分辨有沒有瘦肉精、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殘留,可是因為孩子愛吃肉的關係,她還是不得不買肉品,只是說她能做的,就是透過目測來判斷肉品的新鮮度,以及瘦肉比例的多寡!
而提供生鮮蔬果的大型商家,最近為了要讓消費者安心,也是積極推動賣場內的自主管理,尤其是在進口商品進入賣場前,都會進行檢驗,雖然說賣場商品多達五萬多種,根本不可能每一種都檢驗到,不過生鮮食品依然是檢驗的第一對象。
最近的傳統市場,還是跟往常一樣,人潮不斷,可是市場內的氣氛,卻有些怪異,每家肉攤都會掛上「絕無瘦肉精」的聲明書。肉販們都說,最近瘦肉精的爭議讓消費者人心惶惶,所以他們要求出豬的豬農,一定要提供不使用瘦肉精的聲明書。
為了解決消費者的疑惑,學者和消費者組織,特別在三月十五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瘦肉精的潛在風險。會上,台灣大學獸醫院院長周晉澄表示,美國是在1999年核准培林上市,上市兩年後,美國農業部收到很多業者與獸醫抱怨,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藥品在核准過程中,都說對動物沒有影響,可是現在卻不斷發生動物跛腳、情緒改變、行為異常,甚至豬隻互咬或咬人的情況,少部份還會在運送的過程中,因為緊迫而死亡。
瘦肉精,正式名稱為「萊克多巴胺」,可以讓動物多長瘦肉,降低生產者成本,如果使用在豬的飼養過程,一般被稱做「培林」。早年在參考世界各國的管制情況後,2006年10月11日,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曾經公布,瘦肉精屬於動物用禁藥,全面禁止畜牧業使用。可是這次為了開放美牛進口,行政院卻自打嘴巴,提出10ppb「安全容許量」的可能性。
對此,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說,因為政治利益上的交換,政府不斷進口美國的穀物和食品,現在看起來,是美國要求台灣開放含瘦肉精美牛進口,可是豬肉是台灣肉品消費市場的大宗,才是美國真正覬覦的對象。也就是因為擔心「牛一開放,豬就進來」,全國豬農動員起來,在三月八日,北上到農委會向政府抗議。
去年年底,豬價開始下跌,跌到今年春節後下探低點,賣一頭豬幾乎賠半頭豬,每一百公斤豬肉,只能拍賣到四千元到五千元,結果到了三月,瘦肉精美牛爭議爆發,豬價跌到了谷底。所以,豬農們上街頭,一次把累積已久的怨氣,通通發出來!
原物料年年上漲,養豬的日子越來越難過。15年前,1公斤玉米3元,現在在12元左右徘徊,豆粉也是從6元漲到15元,現在養豬飼料的成本,平均一百公斤需要6800元。
豬價崩盤的主因,是成本過高和供過於求。國際原物料上漲使得成本過高,政府沒有總量管制,造成供過於求。國內溫體肉一年的需求量,大約是500萬頭,可是現在的全國豬隻數量,卻上看700萬頭。然而,再加上瘦肉精引起的疑慮,更使得養豬產業陷入困境。
李玉康是屏東竹田的老師傅,他的豬場,是業界一定要來觀摩的地方。他清楚記得,這座豬舍是在民國76年元旦入厝,當時他們一家人,也跟豬隻一起搬過來。簡單來講,這裡,就是李玉康的起家厝。只是說,當年養豬的榮景,已經進入歷史,現在的豬農,要的也只是一分溫飽,和務農的最後一絲尊嚴。
竹田鄉農會的豬險承辦游秀霞說,大部分豬農都對瘦肉精很感冒,也對某些偷偷使用的豬農很反感,對豬農們來說,養豬是要賺錢沒有錯,但是也要一份尊嚴。李玉康也強調,如果有使用瘦肉精的豬農,一定會在運送過程中損失幾隻豬,可是像他們這樣沒有使用的豬農,絕對不會因為運輸而損失豬隻,這點他絕對敢打出保證。
台灣肉牛產業小,但並不代表不會受到美牛進口波及。根據中央畜產會統計,台灣國產肉牛頭數大約三萬頭,年供應量六萬公噸,跟九十多萬公噸的進口牛肉比起來,市佔率不到8%。而另外92%的進步空間有多大,台東的養牛達人劉育彰最了解。
劉育彰是排灣族人,養牛地點遍及台東、屏東和高雄。他把繁殖和保育工作,集中在屏東和高雄,等到小牛四月齡離乳後,劉育彰會把牛移到台東「放牛吃草」。 跟一輩子都吃玉米的美國牛相較,劉育彰的牛「有牛權」多了!生活自在、行動自由,連雨季的草糧,劉育彰都幫牠們準備好了。
逐水草而居的牛很快樂,但是劉育彰可不輕鬆,每天光是趕牛回家,就要花掉兩、三個小時。可是,對自己用傳統方式養牛,他非常有自信。劉育彰強調,如果要跟美國牛比賽,他一點都不怕,只希望政府能多幫忙在地農民,在推廣和輔導工作上多用點心,不要都只幫忙美國牛肉進來台灣!
李青齡,是個「專業」的媽媽,說到如何挑食材,她比博士還厲害,只要遇到同好,她一定熱心分享、毫不保留。每天,李青齡會去中華市場買蔬菜,買海鮮則是去興中市場報到,如果要買肉,李青齡會風塵僕僕跑去主婦聯盟挑選,這條路線,形成了她的食材採買地圖。回到家裡,煎魚、炒菜、燉雞湯,一道道佳餚,實現了一個母親最簡單的心願。李青齡深切地知道,她有責任為家人的飲食安全把關。
政府也理應如此,要提供給民眾的,是健康的食物、健全的農業,更要保護食物生產過程中,在地文化的累積與涵養。產業是否健全?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如果業者收支失衡,降低利潤的行為一旦違法,受害的一定是把食物吃下肚的消費者。
飯桌上的歡樂,是美好健康的食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養豬場裡的來來往往,有豬事大吉的小小願望,也有豬農駐足停留時,對豬仔最後一眼的凝視。農民的生計和人民的生存,其實是同一件事,因為如果在食物的世界裡,政府沒有守住最後的防線,那麼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大家都終將失去生活的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