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吧!狐蝠|花蓮的狐蝠保育行動

採訪 / 撰稿 郭志榮
攝影 張光宗 葉鎮中 陳樂晞
剪輯 張光宗

台灣有一種蝙蝠,頭像狐狸,翼展一公尺,愛吃果實,外貌十分討喜。過去生活在離島,族群面臨瀕危,現今出現在城市,擔心受到騷擾。一群人展開保育,希望狐蝠無憂的飛翔天際。

倒掛在樹上的狐蝠。畫面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夜間在花蓮海邊的公園裡,正進行一場導覽解說,讓參與的民眾認識狐蝠。導覽課程中,狐蝠飛來,民眾相當驚喜,透過望遠鏡,看見牠倒掛樹上的模樣。

狐蝠在台灣總計約有兩百多隻,主要棲息在離島,綠島、龜山島都有牠的蹤跡,近年少數族群出現在花蓮,數量約有五十隻。活動範圍一年四季都在台灣,並不是長途遷徙的動物。

生態調查公司拍到罕見的狐蝠哺乳畫面,小狐蝠緊緊抓住母蝠,吸著奶水。

花蓮一間生態公司,長期從事狐蝠調查工作,希望更瞭解狐蝠的生態行為。調查時間多半在夜間進行,需要在出沒地點,長時間等待。漸漸累積許多生態資料,瞭解狐蝠的食性,對於自然的幫助。同時拍到罕見的狐蝠哺乳畫面。透過影像,還可以看見樹上的狐蝠,如何倒吊排泄。

狐蝠倒吊排泄。畫面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狐蝠過去主要棲息在綠島,但是因為大量捕捉而急速消失。近年在花蓮發現狐蝠族群,如何人蝠共存,成為需要學習課題,同時隨著訊息公開,吸引許多尋蝠遊客,但是錯誤的觀賞行為,形成騷擾問題。

延伸閱讀》多懂你一些:人蝠之間|理解台灣蝙蝠的第一步

花蓮縣府進行樹種保護 北濱國小課堂上介紹狐蝠

花蓮縣的水環境改善計畫中, 在溪流河岸種植稜果榕和水同木,增加狐蝠覓食棲地。 

狐蝠的食物,主要是欖仁、大葉山欖、瓊崖海棠、稜果榕等植物果實,花蓮縣政府針對出沒熱區內的公園、學校等公有地,進行樹種保護,避免過度修剪。花蓮縣的水環境改善計畫中,在溪流河岸上,種植狐蝠覓食的樹木,增加生存棲地。

花蓮縣北濱國小老師在課堂上介紹狐蝠。

花蓮縣北濱國小,老師在課堂上介紹狐蝠,讓保育觀念向下扎根。校舍改建工程原本計畫砍除的福木,也因為瞭解到狐蝠會來覓食,特別保留下來,移植到公園。

延伸閱讀》蝠滿天|金黃蝙蝠的保育之路

民生里自組巡護隊 自製狐蝠服裝推生態教育

花蓮市民生里鄰里關係緊密,共同得過許多獎項,因為緊鄰狐蝠棲地,社區進行保育工作。居民自組巡護隊,夜間前往步道巡察,一方面調查食渣,一方面避免盜捕和騷擾。為了深化狐蝠保育,社區自製狐蝠道具服裝,到學校、活動中心等地,讓人們瞭解狐蝠生態。

社區自製狐蝠的道具服裝,到學校、活動中心等地進行保育行動,讓大眾瞭解狐蝠生態。

推動學校與社區的保育行動,透過在地力量,才能實際保護狐蝠。而為了落實狐蝠等生態教育,花蓮縣政府希望劃設保護區,同時設計各種狐蝠文創宣傳品,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一同參與保育。

花蓮縣政府設計狐蝠吸水杯墊。

日本沖繩的狐蝠,因為保育獲得成效,族群大量增加。動物生態中,族群量過低,不利繁衍,目前台灣包括花蓮、龜山島、綠島的族群數量,總共約只有兩百五十隻左右,研究狐蝠生態的學者陳湘繁透過DNA遺傳分析,發現瀕危的狐蝠,雖然數量稀少,但是遺傳多樣性不差,族群有增長趨勢。

花蓮的狐蝠穩定生存著,龜山島族群數量超過百隻,生活狀態安全;綠島的族群,卻僅有十多隻,面臨滅絕危機,成為未來保育重心。

狐蝠生態學者陳湘繁透過DNA遺傳分析,發現瀕危的狐蝠,還是有數量增加的機會。
地點
集數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