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之一》:金黃蝙蝠的保育之路

採訪 撰稿 / 陳佳利
攝影 剪輯 / 陳添寶

黃金蝙蝠生態館位在雲林縣水林鄉蘇秦村,在這座務農的小村莊,有一群人為了高頭蝠,蓋了全台灣最大的蝙蝠屋,也規劃相關課程。

緊鄰黃金蝙蝠館的誠正國小,教室招牌的縫隙、雨棚底下的小空間都躲著蝙蝠。掛在教室走廊的蝙蝠屋,有高頭蝠、東亞家蝠。最讓張恒嘉掛心的是金黃鼠耳蝠,俗稱黃金蝙蝠。當初高掛蝙蝠屋,有一部分也是為了牠們。

1995年,他在學校籃球場與金黃鼠耳蝠初次相遇。初見的喜悅沒有延續很久,他發現金黃鼠耳蝠越來越少,在國際上被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物種,在台灣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中則是國家易危等級。原本喜歡賞鳥的張恒嘉就此開啟蝙蝠保育之路。

2009年,結合誠正國小、台灣永續聯盟與蘇秦社區發展協會的黃金蝙蝠館成立,成為雲林第一個國家認證的環境教育場域,為了專心做教育推廣,後來他辭去教職,從小學老師變成了館長。

黃金蝙蝠館雖然因為金黃鼠耳蝠成立,關心的卻不只一種蝙蝠,從蝙蝠的種類、身體結構、食性到文化地位等,小小的空間做了詳盡的展示,全世界的蝙蝠有七成是吃蟲的,台灣食蟲性蝙蝠占了九成,對環境都有很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

不只做教育,團隊也做救傷。一隻在繁殖季落巢的蝙蝠寶寶,七月初被送到黃金蝙蝠館,現在到了學飛的階段。團隊為牠安排安全的地點進行飛行訓練,為了提升品質,還在前一晚特地網羅了兩位"飛行教官"。

東亞家蝠幼蝠

從1995年開始,張恒嘉帶領學生進行蝙蝠調查、舉辦活動做宣導,推動社區保育,鼓勵大眾一起關心。努力了很久,金黃鼠耳蝠的數量卻一直下滑,曾經紀錄到200隻的北港糖廠,在2011年只剩個位數。另一個曾經紀錄到數百隻的許宅,在2020年5月已經一隻都沒有,2021年以水林鄉為範圍的調查,金黃鼠耳蝠只剩下一百多隻,究竟是死亡或是遷移到其他地方,還不清楚。光害、貓殺、路殺、風機殺、農藥、地景改變、氣候變遷等許多不利因素,正考驗著牠們。

死亡的高頭蝠

延伸閱讀》黃金蝙蝠存亡記|樹上金晃晃的嬌客去哪了?
延伸閱讀》共病時代:跨物種傳染病的挑戰

雪上加霜的是,SARS、COVID-19等傳染病,影響大眾對蝙蝠的印象。張恒嘉為蝙蝠平反,他說:「已經確認的COVID-19案例裡面,沒有任何一例是由蝙蝠直接傳染給人的。」希望社會大眾不要過度恐慌。

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原本就不容易,想保護的對象是蝙蝠,更加困難重重,雖然很艱難,但黃金蝙蝠館的團隊沒有停下腳步,希望替這群嬌客找出路。


▼如果住家出現蝙蝠當鄰居,你覺得如何?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之二》:高頭蝠的好鄰居

集數
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