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花蓮」關鍵字
飛翔吧!狐蝠|花蓮的狐蝠保育行動
台灣有一種蝙蝠,頭像狐狸,翼展一公尺,愛吃果實,外貌十分討喜。過去生活在離島,族群面臨瀕危,現今出現在城市,擔心受到騷擾。一群人展開保育,希望狐蝠無憂的飛翔天際。
康芮颱風的試煉 花蓮篇|須重新檢視的土石流警戒範圍
10月31日康芮颱風來襲,還沒登陸,颱風的雨帶和外圍環流,就為宜花帶來強勁雨勢,花蓮玉里、瑞穗等地,24小時降雨量都突破600毫米。玉里鄉、卓溪鄉多處爆發土石流,卓溪鄉公所前的馬路,也成了滾滾洪流。
馬遠遺骨何時歸?|未完成的轉型正義
1960年,台大未徵得部落同意,來到馬遠公墓挖掘遺骨,將六十具遺骨運回台大醫學院,做為學術研究的材料,引發部落不安。2017年部落族人組成自救會,和台大展開返還遺骨和補償措施的協商...
【顧環境的人】從反水泥東移到蘇花高到微水力發電|陶藝老師怎走上環保抗爭之路|ft.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鍾寶珠|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鍾寶珠,知名的環保工作者。90年代,政府決定水泥產業東移,居民強力反對高污染傷害國土的水泥業進駐花蓮。原本是陶藝老師的鍾寶珠,當時的夢想是到學校當老師,1993年7月的那一天,鍾寶珠為是否要申領代課教師甄試報名表,還是要加入正在縣府前嘶吼抗議的鄉親們?
玉里蘆葦盛開時|用藝術祭開啟觀光新亮點
秀姑巒溪畔長著許多野生蘆葦,一群人以蘆葦為主題,舉辦玉水圳洄瀾藝術祭。他們期待為地方尋找願景,為生態創造永續,讓希望飛揚在蘆葦盛開的季節裡。
礦業法終於三讀!到底改變了什麼?|跟萬年條款、霸王條款說再見!|feat.黃靖庭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主任|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先前礦業法被批評是圖利財團、破壞環境、水土保持、原住民居住與生存權的惡法。其中的「萬年條款」,讓業者一旦得到礦權,就可以永遠無限期的展延。
拿起手鏟來考古|發現2000年前的玉器工廠
晶瑩翠綠的玉,一直是人們鍾愛的飾品,史前時代人類也不例外。早在兩三千年前,台灣原住民族已經是玉器製作專家,不論是卑南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玦,或是令人驚嘆、現代機械也難以製作的薄壁管玉,原住民族祖先經由交換往來,讓各種玉器分布到全台灣甚至東南亞,但生產這些玉器的中心在哪裡?
再造山海之味|部落創生的故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來和當地環境共生的部落族人,從家鄉環境找出特色農產,像是佳民部落的山蘇、雨來菇,以及織羅部落的葛鬱金、貓公部落的滸苔,這些部落生活文化中的作物,隨著時代演進,又如何走出新面貌呢?
礦業改革何時才能起步|礦下的生存和選擇(下)
除了亞泥,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台泥礦場附近的吾谷子部落(Gukut)、克尼布部落(Knlibu),也在3月中旬召開諮商同意投票,通過和平、寶來、合盛原、金昌四個石礦的採礦案。和平村多數居民的工作和礦場有關,是台泥能獲得壓倒性同意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