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陳樂晞
鹿港龍山寺的修護爭議|台灣文資保存的重重難題
彰化鹿港龍山寺是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廣大木構建築,廟中的剪黏、雕刻、彩繪、藻井等構建,都是精湛藝術,1983年定為國定古蹟。文化部規劃進行修護,卻在彩繪修復施作,引發爭議,形成文資大論戰。
深坑大火的警示|雙北緊急空污事件的應變考驗
2024年2月20日下午,火苗悄悄從深坑工業區一間倉庫竄起,消防隊員到現場發現,倉庫內存放大量電子通訊產品和電器用品,內有大量鋰電池,增加滅火困難度。深坑工業區緊鄰住家和商店,對面就是東南科技大學,直到21日上午,現場都還持續在悶燒。
飛翔吧!狐蝠|花蓮的狐蝠保育行動
台灣有一種蝙蝠,頭像狐狸,翼展一公尺,愛吃果實,外貌十分討喜。過去生活在離島,族群面臨瀕危,現今出現在城市,擔心受到騷擾。一群人展開保育,希望狐蝠無憂的飛翔天際。
玉里蘆葦盛開時|用藝術祭開啟觀光新亮點
秀姑巒溪畔長著許多野生蘆葦,一群人以蘆葦為主題,舉辦玉水圳洄瀾藝術祭。他們期待為地方尋找願景,為生態創造永續,讓希望飛揚在蘆葦盛開的季節裡。
飯島氏銀鮈的命運與機會|為保育類淡水魚續命
台灣有三種一級保育類淡水魚,生活在高山的櫻花鉤吻鮭,經過多年復育,數量已達到一萬多尾,然而,生活在淺山到平地溪流的巴氏銀鮈及飯島氏銀鮈,由於棲地與人類生活環境高度重疊,極易受到人為干擾,研究也相對不足。究竟牠們面臨什麼樣的威脅,我們又該如何讓牠們繼續悠游在台灣的溪流中?
「調」魚大賽在深溝|喜歡撈魚、釣魚也能成為公民科學家?
七月盛夏,在宜蘭員山鄉一處湧泉池,一群大人小孩在這裡戲水消暑,也有人拿著網子嘗試撈魚,原來這些人是「深溝釣魚大賽」的參賽者,他們比的不是誰能釣到最多魚,而是誰能在大賽期間內,觀察記錄到最多種類的水生生物。
城市靜土何處尋|聽!你周遭有什麼聲音?
飛機從頭頂飛過,110分貝;參加熱門音樂演唱會,100分貝;大卡車從身旁經過,85分貝;打開吸塵器打掃,70分貝;同事、家人的交談聲,60分貝。你是否想過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聲音,音量是多少呢?生活在城市中,寧靜是否真的是奢求?
消失三百年|珍稀鹵蕨如何重回淡水河?
看起來有點像砂紙,這是稀有植物鹵蕨的孢子囊群,生長繁茂的身影在淡水河畔沐浴著陽光,這樣的景象曾經消失三百年。眼前的鹵蕨,又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呢?
天然氣電廠近我家|台南居民空污疑慮反九崴
天然氣發電,減少空污勝過燃煤發電,但是依然會排放少量硫氧化物、懸浮微粒等污染物質。台南一座天然氣廠,興建廠址接近村落、社區,引發居民抗議,希望維護健康的居住環境。